天天看点

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城楼上,“五大书记”为何少了任弼时?

作者:京味儿

1945年6月19日,中共七大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和任弼时组成了中央书记处(常委会),史称“五大书记”,其中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政治局主席。从此,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形成。

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城楼上,“五大书记”为何少了任弼时?

五大书记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四大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然而在“五大书记”中,却唯独少了任弼时一人。这是为什么呢?

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城楼上,“五大书记”为何少了任弼时?

任弼时

日前,我们采访了任弼时的女儿任远芳,她给我们讲了很多父亲的往事。“1949年解放了,新中国诞生了。我爸那时候45岁,但是他已经动脉硬化了,另外严重的糖尿病,另外还有脑供血不足,身体很不好。当时有苏联专家在延安,专门检查了这五大书记的身体,结果我爸爸是最年轻的一个,但他身体最差的。”

任弼时的身体为什么这么差呢,和他早年革命的经历有关,20年代,连续两次被捕并受刑,对任弼时的身体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尤其是他被施以电刑的时候,强大的电压伤到了心脏,就此还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

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城楼上,“五大书记”为何少了任弼时?

任弼时和女儿任远芳

开国大典前夕,毛泽东等人征求医生的意见,医生说任弼时不能参加,不能太过激动。任弼时坚持要去,为此毛泽东下了一道禁令:“任弼时同志不出席开国大典,一定要以保重身体为第一要务。”结果这一天,任弼时只能在养病的玉泉山,躺在床上听着收音机,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新中国成立后,任弼时到苏联养病,但回国之后,他再一次对中央的安排提出反对,这次是什么事儿呢?“1950年底,从苏联回到北京的时候,我爸爸应该继续静养,可是他怎么也躺不住,他就给毛主席中央就商量,每天让他工作4个小时,但一恢复工作以后,我爸爸就不管了,有时候都是5小时、8小时都超过了,后来呢,每天工作8小时,过度的疲劳,使他的身体就受不了。后来自从我爸爸去世以后,毛主席说了,所有病的人都得休息,不要上班。”任远芳回忆说。

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城楼上,“五大书记”为何少了任弼时?

1950年10月26日晚间,正在工作中的任弼时病情突然恶化,第二天就匆匆离开了这个世界,终年46岁。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一代又一代的北京中小学生每年清明都会来到八宝山的一座大墓前,在墓前的小广场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这里是“八宝山第一墓”,这里长眠的人是谁呢?他就是任弼时同志。任弼时的墓碑是由著名建筑家梁思成设计的,非常简洁而典雅。

任弼时逝世后,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领导都亲笔题词悼念,毛主席题词:“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任弼时汉白玉墓碑正面镌刻着毛主席的题字“任弼时同志之墓”,背面铭刻着任弼时的生平。

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城楼上,“五大书记”为何少了任弼时?

八宝山第一墓

为什么任弼时的墓被称为“八宝山第一墓”呢?有人说是因为它是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里面积最大、位置最高的一座墓地,其实不然,公墓负责人表示,因为他是第一个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单体墓,所以这个叫“第一墓”,没有论规模,而是论的先后顺序。

任弼时去世后,叶剑英元帅评价他说:“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