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土家鄉,我心安處

作者:在路上的小李子

那一年,我結婚了,從此,我便離開生我養我的地方有了另外一個家。而我童年的故鄉就成為了“老家”。雖然,我有了兩個家的存在,但是有種故鄉情,卻是沒有一點改變。每當安靜的夜晚,每當有所成就或是跌宕起伏,我都會不經意間想到那個猶如旅館的“老家”。

第二年冬天,我帶着對家的期盼和興奮,帶着老婆踏上回家的旅途。路上,聽着《故鄉》,心裡不停的想着回家後見到父母的情景,那種期待真是難以掩飾。

下車後,熟悉的空氣,依然是霧霾嚴重。天空中總是灰蒙蒙的感覺,北方的冬天,是很冷的,街道上的人寥寥無幾。都呆在家裡圍着一個燒炭的煤爐聊天扯皮。遠處的梯田樹木,盡顯一片蕭條的灰黃。雖然沒有什麼改變,但這就是我的故鄉,沒有音樂,沒有喧嚣,那些生活的很安逸的地方。

路上聽着熟悉的鄉音,偶遇熟悉我的鄉親,他們會問一下:回來了?有空來玩哈。知道你回來,你爸媽就在家等你了。拖着行李,老早看到還在翹首期盼的母親,聽到有人說話,母親感覺出來看,我跑上去叫着“媽,我回來了”鼻子酸酸的,眼圈紅紅的。“二寶,你回來了”母親看着我和妻子,忙說“快進家裡坐,外面冷”。還沒等我們坐好,母親就準備忙活,一邊問我們想吃點什麼,一邊倒水。我忙說别忙活了,我們自己就行,可是母親還是一個勁的忙活。

父母都是地道地道的農民,雖然沒錢,但是依然省吃儉用培養我們上學,我也幸運的成了一名大學生,上大學的學費也不低的,父母為了能夠每年能讓我不去為學費擔心,總會從各種方式節約,還記得那年,家裡都沒錢買菜的時候,母親就用家裡蔥蒜醬油,熬出了一鍋炸醬,但是我們依然吃的很香。

現在我們已經長大獨立了,兩年多沒有回來,平時連電話都很少打。每次想到自己都沒有盡到責任和義務,内心總是自責。父母總說,“你們年輕人,自己過的好就行。有空了回來看看,沒事。”我知道,他們也想沒事的時候一起聊聊天,聊聊我們在外面的發展。可是,因為忙于生計,我卻很少回家。

在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每天騎着電車上下班,帶着面具應付各色的人群,為了金錢拼命忙碌。在迷茫與漂泊中感受着無奈與夢想。

今天,走在熟悉的故土上,沒有忙碌,沒有壓力,沒有迷茫,沒有無奈,我浮躁的心,在這裡得到了釋放。對于從北方漂泊到南方,從鄉村溜進城市的漂泊人,讓心安放的依然是故鄉。

雖然有時候很無奈,但我依然很愛我的家,以及我的故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