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宴請鄭洞國,并親自起身為他點煙,他從此再也不提回家種地

人際交往上最重要的就是謙虛和藹、平等待人、平易近人,對于一個上司者來說,最最需要的則是平易近人。

毛主席是我國的領袖,是黨和國家的上司人,他雖然身居高位,但卻十分平易近人。

不管遇到的是過去犯過錯,還是投降的國民黨将領,毛主席都是一樣尊重。

毛主席宴請鄭洞國,并親自起身為他點煙,他從此再也不提回家種地

毛主席

國民黨将領

黃維

被俘後不僅不好好改造,反而經常在監獄裡找事。1975年12月最後一批國民黨戰犯被特赦出獄,黃維也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是他是唯一一個被毛主席親自下令釋放的國民黨進階戰犯。

鄭洞國被俘後也是十分不開心的,他曾多次提出自己年紀大了,想要回家種地。

毛主席知道後請鄭洞國吃飯,并親自起身為他點煙,從這以後鄭洞國再也不提回家種地的事情。

那麼這位名叫鄭洞國的究竟是誰呢?為何能令毛主席親自起身為他點燃香煙呢?

參與抗戰的國軍将領

鄭洞國是湖南石門人,是最早參加抗日戰争的國民黨将領之一,同時在國民黨将領中,像他這樣參加過長城古北口戰役、平漢路保定會戰、台兒莊大戰等戰役的實在是鳳毛麟角。

1933年初,日軍侵占東北三省後,大肆進犯長城各口。在國難當頭,全國人民強烈要求停止内戰、共同抗日的情勢下,蔣介石決定抽調中央軍組建第17軍前往古北口和日軍作戰。

當時身為第2師4旅旅長的鄭洞國,正帶領戰士們在河南洛陽休整,當他接到參戰的指令後,全旅戰士軍心振奮。

因為大家早已厭惡了内戰,早就盼望着可以為國家效命。

毛主席宴請鄭洞國,并親自起身為他點煙,他從此再也不提回家種地

鄭洞國

3月20日前後,鄭洞國率部抵達北平,此時古北口前線的戰士們正在和日軍作戰。日軍占領承德後,派出一個旅的兵力攻擊古北口,守衛在這裡的東北軍王以哲部節節敗退,形勢十分危急,每天都發出數十封的電報催促第17軍進行增援。

3月的某天淩晨4點多,鄭洞國率部接防古北口南天門陣地。天亮後鄭洞國發現日軍正在頻繁地調動,不斷進行增援,他一邊指令戰士們繼續搶修工事,修築陣地内的交通,一方面派出别動隊去騷擾敵人。

當天師屬各部隊都出動了别動隊,用短槍和手榴彈伏擊敵人,擊斃日軍軍官一名,數十位士兵以及數輛敵車,令敵人的後方補給多次中斷。

4月20日淩晨,敵軍在漢奸的帶領下迅速占領八道樓子的制高點,非常可惜的是鄭洞國率部反攻未果。

4月23日,日軍利用八道樓子的制高點進行射擊,再加上飛機的猛烈轟炸和炮兵的不斷掃射,第四旅的主要陣地421高地十分危險。鄭洞國下令:“沒有我的指令不許開火。”

就這樣戰士們靜悄悄地趴在戰壕裡,随着敵人的距離越來越近,戰士們的心跳也越來越快。

就在敵人距離戰士們二三十米的時候,鄭洞國突然發出射擊指令,陣地上的輕重武器一起開火,打得日軍人仰馬翻,死傷無數。

毛主席宴請鄭洞國,并親自起身為他點煙,他從此再也不提回家種地

盡管日軍損失極其嚴重,但他們的支援也來得很快,日軍沖進第四旅的陣地,和戰士們扭打在一起。鄭洞國看到這裡意識到情況不對,當即下令讓預備隊快速投入到戰争當中,最終在預備隊和第四旅戰士的配合下,将日軍擊退。

這一天日軍共發起了4次進攻,都被鄭洞國部打退。陣地前方到處都是日軍的屍體和傷兵,第四旅的戰士也損失了将近400人。

24日淩晨6點,日軍再次發起進攻,在戰役期間,鄭洞國部由于連續作戰傷亡很大,戰士們更是疲憊不堪,一度奉命撤往後方休整。誰曾想當部隊還沒趕到密雲縣的時候,就接到第17軍83師遭到敵人大舉進攻,傷亡慘重,師長劉戡自殺未成功的消息。

鄭洞國連忙奉命前去支援,當他們抵達前線的時候卻發現多處陣地已經失守了,日軍也像潮水般湧了上來。鄭洞國部來不及喘息便開始反攻,不過此時第四旅隻剩下1000多人,兵力過于單薄,幾次反沖鋒均未能奏效,反而被日軍壓迫得節節後退。

鄭洞國心急如焚,他知道戰事已經到了生死關頭,于是他抱着必死的決心,脫掉軍衣,隻穿一件白襯衫,拿着手槍親自帶着身邊僅有的一個特務排向敵人沖鋒。

戰士們見狀士氣大增,個個争先恐後地和敵人進行拼殺,一時間殺喊聲響徹雲霄,硬是将敵人給擊退了。

毛主席宴請鄭洞國,并親自起身為他點煙,他從此再也不提回家種地

鄭洞國(後排中間)

日軍被擊退後沒有放棄,而是不停地向第四旅發起進攻,戰士們雖然能打退一波敵人,但終究因為寡不敵衆而失敗。經報告準許,鄭洞國帶領第四旅含恨離開陣地,回撤懷柔、順義一帶。

1935年,國民政府和日本簽訂了《何梅協定》,根據這一協定,我國政府被迫取消在河北的黨政機關,撤離駐守在河北的中央軍和東北軍,與此同時第17軍的番号也被取消。

接到取消番号的指令後,鄭洞國十分生氣:

“我身為軍人,身上有保家衛國的責任,如今卻不戰而退,實在是愧對華北和全國的父老啊!”

鄭洞國投誠

1948年9月,國共兩黨的戰略決戰首先在遼闊的東北平原打響。10月14日,我軍總攻錦州,經過30個小時激烈的戰鬥,我軍成功攻下錦州,全殲守敵,生俘敵軍官兵将近9萬人。

就在我軍攻克錦州的時候,蔣介石接到消息後立刻給“剿總”副司令鄭洞國空投去一封手令,指令他立刻率部進行突圍,随後向南撤離。

此時鄭洞國的心情很是沉重,他流着淚給蔣介石發去電報,告訴他現在關内的通道都被封鎖了,無法進行突圍。

毛主席宴請鄭洞國,并親自起身為他點煙,他從此再也不提回家種地

蔣介石(右三)和鄭洞國(右二)

蔣介石接到電報後手腳冰冷,他知道長春守軍如果不能撤出的話,必定會被我黨所用;如果撤出而被我軍包圍殲滅的話,則對南京沒有威脅,也不會令我軍增加兵力。

于是蔣介石在10月15日再次下令:“必須想盡一切辦法突圍,否則軍法處置!”但長春想要突圍又談何容易呢?

早在5月24日的時候,東北人民解放軍就結束了長春外圍戰鬥,完成了戰役上的圍困。蕭勁光和蕭華所統領的戰士們将國民黨團團圍在城内,插翅難飛,每天隻能靠空投食物生存。

國民黨守軍内部的沖突越來越激烈,10月17日,60軍軍長曾澤生率部起義,18日被困守在長春的鄭洞國也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毛主席宴請鄭洞國,并親自起身為他點煙,他從此再也不提回家種地

鄭洞國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的學生,又是蔣介石嫡系中的嫡系,可以說是蔣介石最信任的将領之一。如果鄭洞國能在長春起義的話,對國民黨陣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是以在遼沈戰役前的西柏坡政治局常委會上,幾位常委曾經讨論過該如何處置鄭洞國。有不少人都認為最好能動員鄭洞國起義,朱德說:

“鄭洞國這個人在政治上并不壞。”

周恩來是鄭洞國的老師,對他還是比較了解的,于是說:

“鄭洞國這個人我了解,還是比較老實、本分的人。”

毛主席最終決定:“想盡一切辦法争取鄭洞國起義。”随後讓周恩來以老師的名義給鄭洞國寫去一封信。

毛主席宴請鄭洞國,并親自起身為他點煙,他從此再也不提回家種地

周恩來

周恩來是這樣寫的:

“洞國兄,現在曾澤生軍長已經率部起義了,全國勝負已成定局,濟南和錦州相繼被解放,20萬大軍全部覆滅。王耀武、範漢傑等人也先後被俘,吳化文、曾澤生也相繼起義,這足以證明我軍必定取得全國的勝利。

洞國兄獨自處在危城之中,戰士們的士氣早已不複存在,蔣介石讓你們突圍,但如果遭遇我軍的包圍,如何能逃脫呢?還希望洞國兄念及當年在黃埔軍校的初衷,毅然重舉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加入我軍行列,我敢保證我軍必定依照共産黨的寬大政策,既往不咎。”

這封充滿黃埔師生情誼的信件是用電報轉達前線的,不過非常可惜的是當時長春城内一片混亂,這封信也沒能交到鄭洞國的手中。

其實這封信就算被送到鄭洞國的手中,以鄭洞國的性格來看,他也不會輕易投降的,畢竟他是一個一旦標明就很難輕易改變的人。最重要的是鄭洞國手下的軍官們大多是從黃埔軍校畢業的,他們深受蔣介石的影響。

直到最後仗實在沒有辦法打了,下屬們隻好瞞着鄭洞國和解放軍放下武器,就這樣鄭洞國部投誠起義。

毛主席宴請鄭洞國,并親自起身為他點煙,他從此再也不提回家種地

鄭洞國放下武器,十分沮喪地随着部隊出城,就在這個時候迎面開來一輛美式吉普車,車上坐着的正是和鄭洞國對陣數月的蕭勁光和蕭華。蕭華看到鄭洞國走來,立刻指令司機停車,然後下車走過來和鄭洞國握手,問候了一番後坐車離去。

解放軍的進階将領對他這個敗軍之将沒有趾高氣揚、盛氣淩人,這個細節也令鄭洞國格外敬佩。

晚上,在長春郊區解放軍兵團司令部,蕭勁光和蕭華邀請鄭洞國吃飯,在此期間他們對鄭洞國也是客客氣氣的,仿佛彼此認識了許久。在吃飯期間,心情極壞的鄭洞國隻顧低頭喝酒,不肯說話。

酒過數巡,鄭洞國擡起頭說:“我在國民黨那裡搞了二十幾年,現在失敗了,任憑處置。我手下的那些官兵,如果有想回家的,還希望能夠讓他們回去。”

當時心如死灰的鄭洞國隻想當一個老百姓,并說:

“不廣播、不登報、不參加公開宴會。”

之後便前往哈爾濱思考人生。

在周總理的關懷下,轉變思想

長春和平解放後,鄭洞國受到解放軍的特殊禮遇和優待,并安排他到哈爾濱解放區進行學習和參觀。在哈爾濱生活期間,鄭洞國一邊留心靜觀戰争局勢的發展,一邊帶着好奇心閱讀毛主席的有關著作。

毛主席宴請鄭洞國,并親自起身為他點煙,他從此再也不提回家種地

鄭洞國(左)

鄭洞國通過學習,在思想上也有了一定的轉變,他曾在心得本上這樣寫道:

“原來我鄭洞國被老蔣給耍了,走錯了道路,差點掉進萬丈深淵。我違背了早年投奔黃埔、反帝愛國的革命初衷,我好糊塗啊!”

鄭洞國因為心病導緻身體不适。1950年8月經過中央同意,讓他前往上海治病,途徑北京的時候,周恩來特意邀請他來到家中做客。

剛開始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他感到十分意外和興奮,想不到多年後,周恩來還一直記挂和關懷着自己。

這天鄭洞國準時來到周恩來的家中,當時黃埔軍校的另一位老師聶榮臻也在場。見到鄭洞國走進會客廳後,周恩來連忙起身快步迎了過來,用炯炯有神的目光注視着鄭洞國,緊緊地握着他的雙手說:“歡迎歡迎啊,我們已經很久沒有見面了,難得有這個機會……”

鄭洞國被周恩來的坦誠和熱情所感動,覺得周恩來還是像當年那樣誠摯可親,一時間百感交集,兩行熱淚奪眶而出。許久後他才愧疚地說:

“周總理,這幾十年來我都忘了老師的教誨,長春解放前夕,您還給我寫信,我感謝您和共産黨的寬大政策!”

周恩來擺擺手,說:

“過去的事情就不要提了,你現在不是過來了嗎?我們今後都要為人民、為國家做一點事情。”

毛主席宴請鄭洞國,并親自起身為他點煙,他從此再也不提回家種地

大家落座後,周恩來親切地詢問鄭洞國:“現在在北京還有沒有熟人?”鄭洞國想了一會兒說:“我還有位同學叫李奇中,他現在好像就在北京。”

周恩來說:“這個人我知道,他現在是政務院的參事。”随後吩咐從業人員将李奇中請來,不久後李奇中乘車趕到周恩來的家中,師生四人格外親熱。

吃飯的時候,周恩來不僅頻頻給鄭洞國夾菜,還詢問他的身體和家庭情況,這也令鄭洞國感到無比的溫暖。周恩來問鄭洞國:“你今後有什麼打算嗎?”

鄭洞國不知道國家會怎樣安排自己這樣的起義将領,便說:

“我沒有什麼長處,人也上了年紀,還是回家種地吧。”

李奇中說:“好啊你,在老師面前也敢說自己老?”這一句話說得一桌人都哈哈大笑。

周恩來知道鄭洞國在思考什麼,親切地說:

“你是起義将領,怎麼能讓你回去種地呢?再說了,你現在還不到50歲,還有大好的時光,可以為人民和國家做出更多貢獻。”

1951年冬天,鄭洞國從上海給李奇中寫信,說到自己目睹祖國各項建設事業蒸蒸日上,心情也是格外振奮的,是以準備在春節期間去北京看看。

李奇中接到信後立刻彙報給周恩來,周恩來很快給鄭洞國發去電報,邀請他來北京。

毛主席宴請鄭洞國,并親自起身為他點煙,他從此再也不提回家種地

周恩來(前排左一)和鄭洞國(前排右一)

春節前夕鄭洞國來到北京,日理萬機的周恩來在政務院再次會見了他。鄭洞國心情十分激動,他向周恩來彙報了自己對共産黨的新認識,表示自己願意參加新中國的建設事業。

聽了鄭洞國的回報,周恩來臉上布滿笑容,高興地說:

“你的思想又有了新的進步,這是很值得慶賀的,我代表大家歡迎你。”

鄭洞國說:“十分感謝總理的關懷,我把上海家中的事情安排好後就來北京工作,聽總理的安排。”

春節過後,鄭洞國趕回上海安排家裡的事情。1952年6月,鄭洞國全家搬到北京,在周恩來的關切下,他擔任水利部參事,這也是鄭洞國第一次和人民政府的實際工作産生聯系。

毛主席親自為鄭洞國點煙

1954年4月的某天,鄭洞國突然接到一張套紅的金字請帖,打開一看,原來是毛主席邀請自己到家中做客。這個意外驚喜令鄭洞國一夜都沒有合上眼,心想,如果見到毛主席自己應該說什麼?問些什麼?

由于鄭洞國一晚上都在想這些事情,是以第二天起床耽誤了時間,赴宴的時候也晚了幾分鐘。鄭洞國到場的時候顯得有些尴尬,剛來毛主席就迎了上來,親切地和他握手、寒暄以及讓座。

毛主席宴請鄭洞國,并親自起身為他點煙,他從此再也不提回家種地

等毛主席和鄭洞國等人都坐下後,毛主席和顔悅色地問:“鄭将軍吸不吸煙啊?”鄭洞國回答道:“吸!”并順手從茶幾上拿了一支香煙。

然而令鄭洞國怎麼也沒想到的是,毛主席竟然極為靈活地從口袋裡拿出一盒火柴,站起身替鄭洞國點燃了香煙。

毛主席如此親切随和、平易近人的大家風範,也令原本拘束和緊張的鄭洞國瞬間放松下來。

毛主席說:“這下我就放心多了,我們終于坐在一條闆凳上說話了,你的名字很好啊,鄭洞國好啊,對人民是有功的!”

鄭洞國頓時一愣,然而站起來,毛主席揮揮手讓他坐下,然後說:

“如果不是你回電蔣介石,曾澤生的60軍就會被蔣介石的飛機炸為平地。你是抗日名将,我們說話也是算數的,隻要放下武器,我們都會歡迎。你現在還很年輕,還可以為中國人民做更多的事情!”

在吃飯的時候,毛主席問起鄭洞國全家的生活情況,他都一一回答。毛主席聽後說:“你的家庭生活都安排好了,還得多為人民做點工作。你今年才51歲,還是很年輕的。”

毛主席宴請鄭洞國,并親自起身為他點煙,他從此再也不提回家種地

鄭洞國(中間)

鄭洞國心中聽到這裡又是一驚,毛主席日理萬機,工作也是非常忙碌的,竟然能連自己多少歲都知道,他的心中感到前所未有的溫暖。兩人越聊越随便,鄭洞國的心病也被徹底治愈。

聊到興頭上,鄭洞國忘記了自己和毛主席的身份,說:“你的馬列主義為什麼學得那麼好?”毛主席聞聲哈哈大笑,然後說:“我也不是什麼聖人,而是在向社會和群衆學習的過程中一點點走上革命道路的。”

毛主席最後還說:

“一個人的思想總是發展的,立場也是可以轉變的,隻要立場轉變,自覺放下架子,拜人民為師,學馬列主義也就非常容易了。”

毛主席的敦敦教誨令鄭洞國深受啟發,他心中明白,毛主席是以自己切身的體會開導他,鼓勵他轉變立場,為人民服務,走上革命的道路。

從這以後,鄭洞國始終牢記毛主席和周恩來的教導,認真學習,

再也不提“回家種地”這種敷衍的詞彙了

毛主席宴請鄭洞國,并親自起身為他點煙,他從此再也不提回家種地

其實毛主席不僅對國民黨将領照顧有加,更是十分注重和百姓的交往。學生時代,毛主席就通過辦夜校等辦法聯系工農群衆,和工農群衆交朋友。毛主席三去安源,深入到工農群衆當中,發動和上司了安源路曠勞工的大罷工。

毛主席還深入到湖南五個縣,考察農民運功,和廣大農民群衆、農會幹部們促膝長談,了解情況,宣傳革命道路。

毛主席作為人民領袖,延安時期,他經常和農民打招呼,唠家常,給老人們過生日祝壽。建國後,毛主席回到韶山和村民們一起談笑、叙舊,和家鄉的少年兒童在一起。

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接見了許多的工農兵群衆和來自各條戰線上的英雄模範人物。王國藩是河北遵化縣一位普通的翻身農民,他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方法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并多次接見他,讓他成為毛主席多年的農民朋友代表。

毛主席宴請鄭洞國,并親自起身為他點煙,他從此再也不提回家種地

毛主席和百姓交談

1964年12月21日王國藩來到北京參加第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一個上午,毛主席來到代表中間環顧四周,看到王國藩後專門來到他的身邊,緊緊地握着他的雙手,然後來到勞動模範範孟泰的身邊,同樣也握着他的手,仍是沒有說一句話,笑吟吟地走了。

王國藩十分疑惑,去找省委上司問這是什麼意思,上司告訴他:“通過握你們的雙手,反映出毛主席和黨中央的大緻方針是要‘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

毛主席不管是對黨内的同志,還是對黨外和其他人,在交往上都是以“誠”字開頭的,都是發自内心的,都是以真誠的感情面對的。

是以鄭洞國才會在和毛主席接觸後,思想發生改變,正式為國家和人民效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