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手把手教你畫徐悲鴻的馬,一般人都不知道的6個技巧

在中國繪畫史上,馬,是一個永久不衰的題材。

從漢代開始,騎馬或馬車便是身份的象征,是以在漢代壁畫中有大量車馬題材的形象。到了唐代,馬鞍文化盛行,形成鞍馬題材的繪畫形式。

在中國近代美術這一塊,徐悲鴻的馬成為了标志性符号,可以說徐悲鴻的馬家喻戶曉,無人不知。他筆下所繪的駿馬圖享譽海内外,尤其是他筆下最為出名的《奔馬圖》。

手把手教你畫徐悲鴻的馬,一般人都不知道的6個技巧

1941年的秋天,二次長沙會戰中我方一度失利,日寇占領了長沙,當時徐悲鴻為給抗戰募捐遠赴馬來西亞的槟榔嶼,得知消息,心急若焚、徹夜難眠,月色中飽蘸濃墨,《奔馬圖》一氣呵成。

接下來我就為大家展示一下這樣的馬究竟是如何繪制出來的呢?

徐悲鴻畫馬步驟圖解

一、輕型馬體

依體态特征,馬可以分為輕型馬、重型馬、小型馬三大類型,悲鴻馬顯然是在輕型馬的基礎上加以變化的。

手把手教你畫徐悲鴻的馬,一般人都不知道的6個技巧

二、高長馬頸

高長型是徐悲鴻馬的變型特點。

注意觀察悲鴻馬的頸部高度。重型馬的頸厚而短。輕型馬的頸長而薄,悲鴻馬顯然更加拉高了長度。從示範圖中我們可以觀察到頭與背的互相位置,從中可以看到頸部的提升程度。

悲鴻馬的頸部在正側角度進是基本上不變型的。這個角度如同背面正面一樣,拉長了頸部反覺不舒服,給人不倫不類的感覺。是以說拉長與否,是以美為目的的。如左下圖頸部拉長感覺不舒服。

手把手教你畫徐悲鴻的馬,一般人都不知道的6個技巧

三、誇張的馬腿

四肢較正常馬要長,這是悲鴻馬的變形之一。

手把手教你畫徐悲鴻的馬,一般人都不知道的6個技巧

四、眼鼻要大

眼鼻的結構也很複雜,悲鴻馬分别将它們概括為一個圈和點。窄腦門、大鼻孔、大眼睛的馬品種優良,從作品中我們可以觀察到這三點悲鴻馬都具備。鼻孔大的馬肺活量也大,這種馬善于奔馳。

手把手教你畫徐悲鴻的馬,一般人都不知道的6個技巧

五、馬尾要動

輕型馬尾毛較少,重型馬尾毛濃密,悲鴻馬汲取了重型馬尾的特點,同時增強了它靈動并加以誇張,使之處于一種“動”的狀态。即使是靜态馬,其尾也是擺動的,進而增強了馬的形态美。重型馬尾根緊貼臀部,輕型馬尾則距離臀部有相當的距離。

手把手教你畫徐悲鴻的馬,一般人都不知道的6個技巧

悲鴻馬尾運筆猶如蘭花,落筆先重後輕,漸出幹筆。如書法運筆,流暢而飄逸。用筆要有交錯變化。要注意動感的虛實變化。角度的尾部透視變化大,在筆墨塑造中要考慮到這些特點,先濃後淡,先實後虛,先重後輕,是要遵循的原則。

手把手教你畫徐悲鴻的馬,一般人都不知道的6個技巧

與鬃相比尾部動勢、變化、活動範圍、透視關系等更大,是以,加強尾部的練習很重要,悲鴻馬的尾部造型舒暢,概括性強,動勢大,樣式多,是畫馬的典範。行筆從左向右是通常的畫法,從右向左則較難掌握。

手把手教你畫徐悲鴻的馬,一般人都不知道的6個技巧

六、鬃毛豐滿

要先畫深墨層,次畫淡墨層。行筆要速疾,實入虛出,水分要少,中鋒為主,間有側鋒,筆與筆之間要互相交錯,才有厚度;稍幹後即補以淡筆,使鬃毛更加豐滿。

手把手教你畫徐悲鴻的馬,一般人都不知道的6個技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