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航空母艦的“墳場”、太平洋新霸主的崛起—《決戰中途島》

作者:影評菌吖
“我們正在積極準備迎接預定來訪的客人,讓他們享受到應得的款待,我們将用我們現有的資源盡力而為。”——尼米茲。

透過電影聊本質,大家好,我是影評菌,本期和大家聊一聊的的是最近很火的電影《決戰中途島》背後的故事,有人說中途島是山本五十六的錯誤決策,南雲忠一的胡亂指揮,導緻了整個日本帝國艦隊的末日;也有人說中途島之戰其實是輸在了情報技術之上,國力差距之上。

航空母艦的“墳場”、太平洋新霸主的崛起—《決戰中途島》

讓我們跟随着電影劇情來慢慢剖析。影片的開始,晴空之上數百架轟炸機呼嘯而來,美軍還在珍珠港内享受周末假日的時候,日軍的轟炸機已經對着港内停泊的艦船開始了狂轟濫炸。突如其來的襲擊打懵了美國,也打懵了同為軸心國的德國和意大利。二戰的格局由此也開始了轉變。在這裡有些不了解曆史的朋友們可能會問,日本為什麼要去招惹美國并且偷襲珍珠港呢?

日本做出如此之舉主要是因為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匮乏,由于在二戰時期光航母就養了二十多艘,是以極其需要石油資源。而當時日本的石油資源主要來源于美國,但是由于日本進攻東南亞的戰略方針損害了美國的殖民地利益,是以美國對日本的石油進口進行禁運。這相當于直接掐住了日本的命脈,而當時在整個太平洋區域日本的艦隊是實力最強的,隻有美國的艦隊有與之抗衡的能力。

航空母艦的“墳場”、太平洋新霸主的崛起—《決戰中途島》

基于以上種種原因之下,一方面為了稱霸太平洋,進而實作下一步軍事目的;另一方面日本也想通過摧毀美國太平洋軍事力量脅迫美國撤銷石油禁運,是以策劃了此次偷襲珍珠港事件。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次偷襲是成功的。擊沉擊傷戰列艦8艘、各類艦船16艘,擊毀擊傷飛機350餘架,對太平洋艦隊還是造成了沉重打擊。但是由于美軍的四艘航母在外執行任務躲過一劫,和珍珠港的油庫沒有被炸毀,因為這幾個原因才有了後來的中途島之戰和日本帝國海軍的末日。當然讓日本意料之外的還有美國極其恐怖的工業生産能力,讓其快速的重組太平洋艦隊。着實打亂了日本的計劃。

回到劇情由于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成功,使日本帝國海軍的信心大為膨脹,山口五十六和南雲忠一也受到了重用。由此也可以實施他們謀劃已久的中途島計劃。但是讓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美軍已經破譯了他們的情報,提前獲知了他們的計劃,并根據他們的計劃已經提前做好了準備。

航空母艦的“墳場”、太平洋新霸主的崛起—《決戰中途島》

可怕的是不光情報的不對等,就連戰略的計劃也極其罕見的失誤,有美國進階軍官評價,這是日本海軍350年來,第一次決定性的失敗。首先是山口五十六的迷之操作,将日本處于優勢的兵力分為六個艦隊,互相分隔又極其遙遠,根本不能做到互相支援,協同作戰。然後随着劇情的推進我們也可以得知,南雲忠一的戰術指揮上也十分混亂,首先是對于攻擊目标選擇的不正确,導緻了自身的暴露與被襲。其次就是航母艦載機的兩次換彈,美軍的轟炸機襲來之時,日軍的飛機還不能升空,滿甲闆都是換下的炸彈。最後難逃艦隊覆滅。中途島戰役美軍戰損為:1艘航母、1艘驅逐艦、147架飛機;而日本方則是損失4艘航母、1艘重型巡洋艦,332架飛機,聯合艦隊精銳飛行員全體陣亡,由此日本海軍艦隊退出太平洋争霸舞台。

航空母艦的“墳場”、太平洋新霸主的崛起—《決戰中途島》

情報的不對等、美國工業實力的強大、山口五十六的狂妄,南雲忠一的迷之操作等等方面聚合到一起,葬送了世界第二的海軍艦隊,也葬送了日本稱霸太平洋的美夢。由于日本實力的大損,美國參戰,中途島之戰也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