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醫聖張仲景的一個經方,可以溫中補虛、緩急止痛,一共用了6味藥

作者:金蘭中醫學社

在《經方實驗錄》中有這樣的一個醫學案例,一位患者,腹部急劇疼痛,喜歡用按壓的方式來緩解疼痛,而且疼痛時會自我感覺體内有寒氣從上往下竄動,脈象上虛弦。其實這主要是因為肝病犯脾所導緻的,是以就用小建中湯來溫中補虛、散寒止痛。

小建中湯是醫聖張仲景在《傷寒論》中的重要經方之一。那麼,為什麼這個方劑會有“建中”之名呢?其實跟它的作用有着莫大的關系。

醫聖張仲景的一個經方,可以溫中補虛、緩急止痛,一共用了6味藥

通過《經方實驗錄》中的醫學案例,我們就可以發現,小建中湯有着溫中補虛、和裡緩急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和緩解中焦虛寒、肝脾失調、陰陽不和等病證。

我們體内的中焦部位,主要有肝脾胃這些髒腑,當體内的髒腑受到虛寒邪氣的影響時,溫陽之氣會耗損,脾土虛弱,肝木伺機強盛,導緻脘腹部急劇的疼痛,時輕時重,時發時止,喜歡通過按壓或者溫暖腹部的方式,來緩解疼痛。

醫聖張仲景的一個經方,可以溫中補虛、緩急止痛,一共用了6味藥

中焦虛寒,化源匮乏,體内的陰陽俱虛。溫陽之氣不足,難以溫養我們的精神情志,是以這一類的患者也會表現得神疲乏力、心悸難安;營陰虧虛,髒腑失去濡養,也會表現得煩躁、咽喉幹痛。

雖然這類病證臨床表現比較的繁雜,但主要以脘腹部疼痛,喜溫喜按為主,引起病證的原因也涉及諸多病因,但還是以中焦虛寒、肝脾不和為首要,是以治療此症最好以溫補中焦為主,兼以調和肝脾,滋陰和陽,使内的中氣壯盛。

醫聖張仲景的一個經方,可以溫中補虛、緩急止痛,一共用了6味藥

小建中湯主要以饴糖為主,配伍桂枝、甘草、大棗、芍藥、生姜組成,僅僅6味中藥。這個方劑中用到了大量甘溫的饴糖,一方面是為了溫中補虛,另一方面是為了緩急止痛,一味中藥卻有着兩種功效;

醫聖張仲景的一個經方,可以溫中補虛、緩急止痛,一共用了6味藥

桂枝辛溫,可以幫助饴糖增強祛除虛寒的效果,使人體的中氣更加的強壯,不受到肝木之氣的影響,是以在清代醫家張秉成所撰寫的《成友善讀》中就提到,這類症狀大多是因為脾土虛弱不足,難以承受肝木的克制,這也就是“土虛木克”所引起的,是以在治療上需要以補脾為先。

小建中湯裡的芍藥,更是在藥方中起到了三大作用,一是補充營血的虧虛,能夠滋養營陰;二是和饴糖一起,酸甘生陰,通過養陰緩急的方式來治療腹部的疼痛;三是和桂枝一起,調理體内的陰陽。

醫聖張仲景的一個經方,可以溫中補虛、緩急止痛,一共用了6味藥

生姜散寒,大棗補虛,甘草更是可以緩急止痛,調和諸藥。諸多藥材的互相配伍,能夠健脾散寒,調和肝脾,正如《金匮要略》中所說,甘辛和生陽,甘助酸生陰,“陰陽相生,中氣自立”,這也就是為什麼小建中湯會有“建中”之名。

雖然小建中湯中的生姜有“嘔家聖藥”之稱,但是對于經常嘔吐惡心,或者是中焦脹滿的患者,并不适合用小建中湯治療和緩解。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檔來源于網絡。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