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卡通片中的鼹鼠形象

作者:光明網
卡通片中的鼹鼠形象

中捷合拍卡通片《熊貓和小鼹鼠》海報。 資料圖檔

提起卡通片《鼹鼠的故事》,相信很多觀衆依然記憶猶新。一隻憨厚善良、幽默可愛卻沉默寡言的小鼹鼠,曾迅速俘獲電視機前無數孩童的心。這部經典動畫的導演是捷克藝術家茲德涅克·米勒,2021年是他誕辰100周年。今時今日,重溫這一動畫作品,是對經典的緻敬,也是對懷舊情結的滿足,還可以此為契機,思考藝術的創作要旨,為動畫從業者提供寶貴啟示。

妙手偶得的經典形象

1921年,茲德涅克·米勒生于布拉格北郊小城克拉德諾。他從小喜愛繪畫,1936年進入國家美術學校學習。畢業後,米勒進入動畫工作室工作,其間學習了電影制作。1956年,他在克拉德諾附近散步時,不小心被鼹鼠打洞時扒出的泥土堆絆倒,因而獲得靈感,創作出小鼹鼠這個經典的動畫形象。

1957年,動畫影片《鼹鼠做褲子》問世後,即獲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作為系列動畫的第一部作品,《鼹鼠做褲子》中的形象較為拟人化。經過20世紀60年代《鼹鼠和收音機》《鼹鼠在動物園》等片的修改,小鼹鼠的形象逐漸固定下來,成為大家熟知的憨态可掬的樣子。1974年至1975年是米勒創作的巅峰時期,他共完成12部短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鼹鼠和火柴盒》和《鼹鼠是個攝影師》,它們代表了鼹鼠系列電影的最高成就。上世紀80年代後,米勒的創作程序慢了下來,1984年,他推出《鼹鼠的夢》。在這一系列卡通片中,距今最近的是制作于2002年的《鼹鼠和青蛙》。

随着電視機的普及,體态可掬、眼神好奇、心腸善良的小鼹鼠風靡世界,得到全球觀衆的喜愛。美國宇航員安德魯·菲斯特爾甚至将它帶上太空——他乘坐着“奮進号”飛船在太空環遊時,随身攜帶了一個毛絨小鼹鼠玩具。而根據鼹鼠系列動畫改編的圖書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暢銷全球。時至今日,鼹鼠這一卡通形象已成為捷克的文化名片。

拙樸清新的快樂動畫

《鼹鼠的故事》在内容和形式上力求簡單,充滿童真童趣,反映真善美,成為超越閱聽人年齡的優秀動畫作品。小鼹鼠内心充盈着愛與陽光,總是在笑,也會因同情心而流淚,令觀衆感受到質樸與善良、本真和溫暖。小鼹鼠的生活雖然簡單,卻因豐富的想象力變得妙趣橫生:它将火柴盒做成小車,從山坡上滑下來;給電話寶寶準備枕頭和被子,一起度過美好的夜晚;将小動物們刷成彩色,吓跑了狐狸……卡通片傳遞出一種“簡單”的人生哲學:我們應像小鼹鼠一樣,為開心的事情暢懷大笑,為感動的事情落淚哭泣,為瑣細的事情耐心經營,從看似平凡的生活中獲得單純的快樂。

在藝術技巧方面,《鼹鼠的故事》一方面承襲了捷克經典兒童文藝的寫實傳統,另一方面又兼具幽默、誇張和抒情元素。與同時期“捷克新浪潮”的動畫大師們不同,米勒的動畫作品幾乎不涉及任何政治元素,也未采用複雜的現代主義表現技巧,而以拙樸的面貌、童真的元素和清新的風格見長。在他的作品中,甯靜優美的畫面配合俏皮輕柔的背景音樂,烘托出抒情與詩意的韻味。作為前景的角色采用最簡單的元素和造型,線條清晰,色彩飽滿,在色調上與背景構成冷暖對比,具有鮮明的視覺沖擊力。小小的黑土堆、有實體的音符、小刺猬和小兔子、盤旋的鷹……簡單的視覺形象具有豐富内涵。《鼹鼠的故事》幾乎沒有對白,這令觀衆記住了小鼹鼠咯咯的笑聲,而笑聲原本便是全世界孩子們共同的語言。

多部《鼹鼠的故事》系列動畫均創作于上世紀50至80年代,正值捷克斯洛伐克高速推進現代化的時期。當城市化和現代化的列車不可避免地駛入原本溫情脈脈的小鎮,生态環境遭到破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悄然發生變化。藝術家們紛紛用影像表達困惑、疏離和抵抗,米勒則通過這隻可愛憨厚的小鼹鼠,向人們傳達博愛善良、樂觀積極的精神,同時融入對于現代社會發展的諸多思考:例如《鼹鼠的夢》借由一個“牲口拉汽車”的夢境,對能源危機進行了預警,暗示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必要性;《鼹鼠與鷹》則講述了鼹鼠為傷愈小鷹尋找栖息之地而一再落空的故事,對濫砍濫伐、過度開發進行了反思……通過簡單的故事和溫暖的畫面來傳達複雜嚴肅的議題,令觀衆在笑聲和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作品傳達的思想與觀念,展現出“大道至簡”的藝術創作思想。

“熊貓”“鼹鼠”的不解之緣

1982年,一部《鼹鼠和泡泡糖》拉開了小鼹鼠中國之旅的序幕。當時,彩色電視尚未在國内普及,多數孩子通過黑白電視機認識了可愛的鼹鼠,它忽然從地底鑽出、眨着圓溜溜的大眼睛咯咯笑的畫面,深深地紮根在孩子們心裡。時光飛逝,小鼹鼠的魅力并未褪色,當年的小觀衆們已經長大,他們的孩子成為這部系列卡通片的新觀衆,延續着溫暖的童年記憶。

2003年8月,原著圖書《鼹鼠的故事》引進國内,并在十幾年間接連出版50餘種,銷售量近300萬冊。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捷克館中的小鼹鼠玩偶和繪本總是很快被搶購一空。2016年,由中國和捷克合拍的卡通片《熊貓和小鼹鼠》在兩國電視台播出,講述小鼹鼠結識了熊貓玩偶和和,它經過長途跋涉,沿着絲綢之路到達中國四川,與和和一同玩耍、冒險的暖心故事。這是一部講述友愛、互助和成長的卡通片,不僅融入大量中國元素,也傳達着對生态文明的呼喚和對生命價值的敬意,廣受兩國觀衆好評。

《鼹鼠的故事》給世界無數兒童帶來快樂。這樣一部洋溢着快樂生命意趣的經典作品,為今天的動漫創作提供許多啟示。中國動畫學會會長餘培俠認為,“鼹鼠”的成功首先得益于米勒對本國動畫藝術風格的延承和發展,以及對現實的觀照與反思;其次,藝術家用畢生時間創作和豐富“鼹鼠”這一形象,不僅為世界動畫史留下出色的作品,更創造了經典的民族文化形象。健康積極的内容、生動活潑的風格、童真童趣的韻味,是兒童動畫創作最基本的标準和要求。《鼹鼠的故事》告訴我們,複雜的道理可以融于簡單的形式,而真摯的快樂存在于本真的笑聲中。

版式設計:蔡華偉

作者:陳 濤

來源: 人民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