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警惕變異新毒株“奧密克戎”!鐘南山、李蘭娟、張文宏最新研判

作者:上觀新聞

在南非首次确認的變異毒株“奧密克戎”一經發現,便被世界各國紛紛列為首要防控毒株,據報道,從11月24日南非報告新冠病毒變種B.1.1.529—奧密克戎後5天内已有至少波紮那、比利時、以色列、英國、德國、意大利、中國香港等9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發現了該新型變異毒株。

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11月29日公布,截至當日零時零分,香港新增3例新冠肺炎确診病例,均為輸入病例。其中1例确診病例感染新冠病毒新型變異毒株奧密克戎。至今,香港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的病例增至3例。

近日,全球多地相繼出現“奧密克戎”變異毒株感染病例,由于懷疑其傳染性更強,多國紛紛釋出旅行禁令。現有疫苗是否對“奧密克戎”毒株有效?多國專家對此發表了觀點。

英國科學家安德魯·波拉德表示,現有疫苗應該能夠抵禦新毒株,但具體情況得等今後幾周獲得更多研究資料後才能厘清。

警惕變異新毒株“奧密克戎”!鐘南山、李蘭娟、張文宏最新研判

德國病毒學家烏爾麗克·普羅策說,新毒株可能加快新冠病毒傳播,公衆應盡快接種疫苗加強針,以增強抗體水準。

警惕變異新毒株“奧密克戎”!鐘南山、李蘭娟、張文宏最新研判

德國免疫學家桑達表示,目前生産的疫苗對新毒株仍有部分效果,群眾應該選擇繼續進行接種。

警惕變異新毒株“奧密克戎”!鐘南山、李蘭娟、張文宏最新研判

歐洲疾控中心主任阿蒙說,人們對于這種變異毒株的傳播性、疫苗的保護力、重複感染的風險等仍不清楚,現階段必須積極主動地采取預防措施以争取時間。

鐘南山:“奧密克戎”危害性還需一段時間判斷

對于“奧密克戎”危害性,國内專家如何看待?昨天(2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對此進行了回應。他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速度快,已在南非等地區流行,對于“奧密克戎”的危害性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判斷,現在還不會采取比較大的行動。

警惕變異新毒株“奧密克戎”!鐘南山、李蘭娟、張文宏最新研判

中國工程院院士 鐘南山:分子基因檢測發現,它在受體結合部位有比較多的變異點,但是它有多大的危害性?傳播有多快?會不會使疾病更加嚴重?以及是否需要針對它進行疫苗研發?還要根據情況來判斷,現在下結論為時太早。

警惕變異新毒株“奧密克戎”!鐘南山、李蘭娟、張文宏最新研判

鐘南山表示,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危害性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判斷,需要随時注意,但是現在還不會采取比較大的行動。

警惕變異新毒株“奧密克戎”!鐘南山、李蘭娟、張文宏最新研判

中國工程院院士 鐘南山:還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對南非有關地方來的人員進行防控。

李蘭娟:中國既不麻痹大意,也不必要恐慌

奧密克戎為什麼要密切關注?危害性有多大?目前我國的疫苗針對該變異毒株是否有效?記者采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

警惕變異新毒株“奧密克戎”!鐘南山、李蘭娟、張文宏最新研判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問:世界衛生組織将Omicron變異株确定為需要密切關注毒株,這意味着什麼?

李蘭娟院士:世界衛生組織近期召開會議,讨論南非新變種病毒B.1.1.529,并列為“值得關注”。B.1.1.529最初于11月11日在南非鄰國波紮那首次發現。根據現有病毒學分析資料,南非豪登省 90% 的新冠感染病例可能已經是這種變異毒株,而且它“可能已經存在于南非的大多數省份”。從B.1.1.529首次報告到成為南非部分省份的流行的優勢株的時間不足半個月,表明Omicron變異株在人群中的傳播效率較高,也正是基于此世界衛生組織将Omicron變異株确定為需要密切關注毒株,這意味着,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它可能具有更高的傳播力,或者提高重症風險,或者降低目前診斷、疫苗和療法的有效性。

問:目前來看,Omicron變異株的危害性有多大,是否可以明确?

李蘭娟院士:目前關于Omicron變異株的危害性研究和報道較少,世界衛生組織将Omicron變異株确定為需要密切關注毒株的目的,也是建議各國加強對Omicron的測序、監控、以及流行病學追蹤。病毒變異是客觀規律,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是介導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關鍵蛋白,也是疫苗設計的主要靶點分子,病毒為了适應環境和人體,更好生存下來,會發生變異甚至進化,有可能增強傳播力和毒力,增加緻病性,但變異也可能相反減弱緻病性,判斷Omicron變異株的危害性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去評估。

問:Omicron變異株傳播速度快,已在南非、比利時、中國香港等9個國家和地區被發現,目前我國的疫情防控政策是否需要發生一些改變?

李蘭娟院士:中國通過兩年抗疫,己成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外防輸入的精準經驗,中國既不麻痹大意,也不必要恐慌。但仍需繼續加強境外輸入人員的精準管理,特别是對來自疫情嚴重的國家的人員要強化核酸檢測,實作閉環管理;此外要加強進口貨物的檢測和管理,同時加強從事進出口如物流、海關和冷鍊工作人群的健康監測力度,確定第一時間阻斷進口“物傳人”的鍊條。

問:目前來看Omicron變異株是否會影響我國接種疫苗的有效性?

李蘭娟院士:冠狀病毒有2.99萬多個堿基,目前30多個變異,還不算大,不必驚慌,要繼續加強監測和測序。病毒變異可降低疫苗誘導産生的中和抗體的保護作用,但疫苗的作用應該還存在,目前對Omicron變異株還知之甚少,評估其傳染力,緻病力和對疫苗影響仍需要時間。此外,病毒一直都在變異,我們應該持續性加強針對新冠新變異株疫苗和藥物的研發。

問:針對Omicron變異株,我們需要做些什麼?

李蘭娟院士:我國在疫情常态化防控階段已積累了豐富的抗疫經驗,要繼續堅持我國“外防輸入,内防反彈”的常态化防控政策,同時加強對變異毒株的監測。針對新出現的變異株,群眾不需要特别擔心,普通老百姓要積極配合政府的防疫工作,堅持非必須不出境,減少不必要出行;積極接種新冠疫苗。

張文宏:目前對中國不會産生大影響

警惕變異新毒株“奧密克戎”!鐘南山、李蘭娟、張文宏最新研判

11月28日,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在其個人社交賬号發文,就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奧密克戎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全文如下:

上海疫情進入掃尾階段。新冠新變異株奧密克戎登陸世界,迅速占領了所有學術論壇和百姓的飯堂。幾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1.奧密克戎變種被發現是近期的突發性事件,毫無疑問是病毒進化的産物。由于突變點數量遠超已經發現的所有變種,預計應該是在宿主體内經曆了較長時間的進化後形成。因為新冠病毒引起的是急性感染,難以在免疫功能正常者體内長時間生存與進化,也沒有像流感病毒那樣的基因重配發現,目前多數認為該變種可能是在免疫功能缺陷者,如艾滋病患者體内,經過長時間的攜帶,最終進化而成。形成新變體後,又經過偶然的機會經過傳播,并迅速在傳播上超越了已有的病毒傳播能力,成為南非近期所記錄的病毒株中的優勢株(占比90%以上)。

2. 由于攜帶病毒突變點多,在傳播上短期内似乎戰勝了南非的其他病毒株,包括德爾塔毒株。是以,世衛組織出于謹慎,将其列入了密切關注變異株(VOC),也就是說要引起極大關注。

3. 但這是否已經說明全球抗疫的努力就此前功盡棄呢?現在還很難說。南非這次病毒株序列公布的總量不多,需要再觀察未來兩周更多的資料和實驗室資料才能精準判斷。

4. 南非的疫苗接種完成率低,完成全程接種的人口比例僅僅24%,自然感染率4.9%左右,其實不足以建構疫苗和自然感染的免疫屏障,沒有免疫屏障就談不上免疫突破。也就是說如果這種情況今天出現在以色列,那麼可以說毫無疑問,全球抗疫要面臨從頭再來的風險。

5. 這裡也就清楚了,為什麼英國和以色列這些疫苗全程接種率超過80%,特别是以色列第三針接種率也已經達到了50%左右,這兩個國家對外來輸入采取的措施突然收緊。也就是說,對南非這種情況下,如果一旦明确這個病毒株可以突破原有的免疫屏障,那就意味着我們必須對已有的所有疫苗體系做調整,開始進入流感疫苗接種模式,也就是說每年要根據病毒變異情況,迅速建構新的疫苗。但是也意味着日子會變得更難。

6. 據路透社報道,為防止疫情入侵,以色列27日宣布将關閉邊境,禁止所有外國旅客入境,成為全球首個因“奧密克戎”毒株而封鎖國境的國家。以總理貝内特表示,這項禁令可能将持續14天,這種變異毒株“非常令人擔心”,以色列“在進入緊急狀态的邊緣”,所有人都要嚴陣以待。

7. 這種情況下,可以判斷,這次南非的變種病毒出現有偶然性,但是是否會對目前的初步建立的脆弱的人群免疫構成威脅,需要兩周左右的觀察時間。為什麼初步定為兩周内,是因為現在全球的流行病學資料,以及病毒中和試驗資料,在兩周到數周内都會出結果。這些工作我們複旦的團隊和中國多個兄弟科研團隊都在同步進行。不過我同意我的朋友香港大學病毒學家金冬雁教授的看法,“新冠病毒的變異是受到一定限制的,總的來講,新冠的很多變種都沒有存活下來,即使是存活下來的部分變種,其中也隻有極少數能夠成為優勢株。從疫情暴發到現在,起碼發現了上百種變異株,但隻有一個德爾塔能留下來,在過去,貝塔和伽馬變異株也被證明有比較強的免疫逃逸特性,但它們在和德爾塔的傳播比賽中還是落敗了,最後無聲無息就消失了。”讓我們拭目以待吧,好在不需要太長時間。

最後說下,中國怎麼辦。

我認為對中國目前還不會産生大的影響,中國目前的快速響應與動态清零政策是可以應對各種類型的新冠變種的。

新冠病毒再變,還是新冠病毒。中國目前處于動态清零政策所赢得的戰略機遇期内,正在加速建構下階段應對常态化抗疫所需要的科學支撐,包括形成足以支撐世界開放的有效疫苗與藥物儲備,以及公共衛生及醫療資源儲備。基于科學與團結,我們可以應對德爾塔,也能應對奧密克戎。

來源:央視财經(ID:cctvyscj)、央視新聞用戶端、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中國經濟網、@張文宏醫生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李林蔚 題圖來源:IC photo 圖檔編輯:項建英

來源:作者:宗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