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把紅酒喝出耶稣基督的味道

作者:半山齋主盤龍居士

加州納帕谷因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使得這裡種植的葡萄品質超群,釀出的葡萄酒竟然比法國紅酒還好!品質口感都将這個老牌帝國給碾壓。

把紅酒喝出耶稣基督的味道

周日閑着沒事,搞了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來這個聞名世界的酒谷逛逛。

乘火車從納帕小鎮出發,穿過酒谷抵達聖海倫娜,再傳回起點,一段25英裡的路程緩緩前行,消磨了三個鐘頭的好時光。

把紅酒喝出耶稣基督的味道

咱們總想輸出中國文化,于是“孔-子-學院”便滿世界開花。可又有幾個老外會去學那些沒半點哲學思想、隻是講了一點人倫常理的夫子之道?一種花錢費米的形式罷了!其實,文化的輸出可以是一部電影,一場演唱會,或者是一杯紅酒一碗啤酒花……

百廢待興的八十年代其實是中國文化強勢輸出的時代,鄧麗君讓她的歌聲響遍日本,染紅了東南亞。這才是文化的輸出,因為電影、音樂這些物件最能展現這個民族的價值觀。但如今的藝人常被冠以“戲子”的稱号。弄得一些個低眉順目地給别個搬磚的家夥、也自我感覺得比人家高尚一般。

把紅酒喝出耶稣基督的味道

咱大中國釀造葡萄酒的曆史雖很悠長,但這玩意好像并不被曆代的文人騷客所青睐,他們更願将烈酒當成大碗茶。如今弄得神洲遍地紅酒,這得搭幫胡适先生倡導的那次新文化。在那輛西風東進的列車上,紅酒跟啤酒是其中的兩位乘客。紅酒将自己裝扮成一位高貴的婦人,而啤酒是那位任何男人都敢去撩拔的狂野女郎……

相較于啤酒,紅酒有着更多的西方元素跟符号。耶稣基督在他那次最後的晚餐上說:“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對耶稣的門徒來說,紅酒是上帝之子的鮮血。喝紅酒就如同讓基督的血液在他們身上流淌!

把紅酒喝出耶稣基督的味道

總有一幫家夥愛拿中國人吃飯時的喧鬧說事,說什麼老外吃飯時安靜無聲溫文爾雅,靜得連蚊子戀愛時接吻的聲音都能聽到!以此來證明中國人的沒素質跟粗俗卑下。我呸!真想隔着手機螢幕吐上他們一噗痰!這是哪跟哪啊?這事跟素質一毛錢關系都扯不上。

基督徒們一拿起面包便想起耶稣的肉,端起紅酒杯便如同見着耶稣的血,心裡還得默默念着:感恩主為衆生受罪,感謝主賜我美食和佳肴。常常感恩得悲從中起,哪還有心思談笑風生高聲說話?與其說是吃飯,倒不如說是一場儀式罷了!趕快米西米西了事,草草收場!但咱中國人生性樂觀,杯中總是乾坤大,哪管他基督跟和尚,于是總能将一餐飯弄出春晚的那種熱鬧。這本是兩種文化,又何必去評個孰優孰劣高低上下?

把紅酒喝出耶稣基督的味道

因為紅酒很有儀式感,于是居士大叔發現每次參加過的畫展開幕式,主辦方都會配上紅酒,将糕點面包全都擺上。一些到場的藝術家便會很應景地将高腳杯中的紅酒搖來搖去,展現着一種很是斯文的霸道!每見這種情形我總是忍俊不禁,我去!十來塊一瓶買來的紅酒,你放進攪拌機裡攪上三天三夜也甭想攪出正宗紅酒的味道。“拿來主義”咱們往往隻學了些皮毛,我還是覺着咱中國的酒文化更好!

沒錯!我還是覺着咱中國的酒文化更好!有人說:如果你恨一個人就送他去美國,因為那是地獄。如果你愛一個人也送他去美國,因為那是天堂。但如果你想與一個人成為朋友,隻需一場酒局就好了。中國的純爺們更偏好于那種抑揚頓挫的烈酒,幾杯酒酒下肚便能把對方撩得浪沖,再無平日裡的那種虛僞跟拘謹,幹過的那些偷雞摸狗的事兒全都敢跟你傾倒,一場酒局下來,陌生人也成好哥們了!每遇這種情形,那首偉大的唐詩總會在居士大叔的腦海裡回蕩:

葡萄美酒高腳杯,

頭杯沒完二杯催。

醉成猴子君莫笑,

今夜不醉皆不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