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錫爵:為國為民,百戰不殆,我願稱之為“大明王朝最強首輔”

作者:曆史其實挺有趣
王錫爵:為國為民,百戰不殆,我願稱之為“大明王朝最強首輔”

(豐臣秀吉)

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

按中國獨有的幹支紀年法,是一個壬辰年。

這一年,日本關白(相當于中國的宰相)豐臣秀吉領軍十萬,發兵北韓,很快攻陷了北韓都城,北韓國王李昖腳底抹油,順着三八線一直往南跑,一直跑到了今天的鴨綠江附近。

我們知道,北韓是明朝的附屬國,一直對大明俯首稱臣。

平時沒事要派人過來請安,逢年過節要過來送禮,乃至王權更替之時,新國王都要派使者前來,得到大明皇帝的權威認證,才能算作合法繼承人。

從某種角度來說,大明是亞洲大地上的老大哥,而北韓則是依附老大哥的靠譜小弟。

現在小弟有難,總要找大哥幫忙,畢竟保護費不是白交的,現在我出事兒了,我不找你我找誰?

此時,紫禁城内,大明王朝的最高統治者,萬曆皇帝朱翊鈞拿着北韓國王李昖送來的千裡急報,深深地歎了一口氣。

面對李昖希望大明皇帝發兵幫助自己的請求,萬曆皇帝的内心卻十分猶豫不決。

在倭寇(代指豐臣秀吉)侵略北韓的兩個月前,蟄伏在大明北部邊境的蒙古族首領哱拜也舉兵數萬,大肆侵略,情況同樣是刻不容緩。

王錫爵:為國為民,百戰不殆,我願稱之為“大明王朝最強首輔”

(哱拜之亂)

遼東要打仗,北疆也有軍情,此時的皇帝,正在因為該将主要的軍事力量放在哪一塊戰場而沖突不已。

而在這裡,我們本篇文章的主人公,時任大明内閣首輔的王錫爵,站了出來。

王錫爵,字元馭,南直隸蘇州府人,嘉靖四十一年榜眼(全國第二)出身。

在皇帝猶豫不決的當口兒,王錫爵堅定不移地告訴皇帝,蒙古叛亂時有發生,但此時的蒙古人早就不是當年叱咤歐亞大陸的無雙鐵騎,時至今日,他們隻不過是一群缺衣少食,每天在風沙苦寒之地啃沙子的蠻夷之輩,而他們之是以屢屢動亂,原因不外乎一點,那就是這幫人窮的慌,是以必須得到大明邊境來搶點東西。

這些話難免有奚落之意,但卻并不是沒有道理的。

沙子裡長的出花朵,但沙子裡長不出吃穿用度,是以蒙古人表面上要侵略中原,實際上隻不過是通過這種搶掠的行為來維持自己的日常生活。

相比之下,倭寇的野心可就十分龐大了。

王錫爵:為國為民,百戰不殆,我願稱之為“大明王朝最強首輔”

(倭寇)

他們從嘉靖時期就開始從東南沿海登陸,妄圖侵略大明版圖,到現在借道北韓,其中心思更是昭然若揭——他們的目的絕不是小小的北韓王朝,而是要立足北韓,把北韓變成自己的根據地,借此再度侵略中原。

這道理再簡單不過了,北韓是大明的門戶,更有唇亡齒寒的依存關系,倘若北韓國破,那麼大明遼東就等于是門戶洞開,到時倭寇以此為據點,長驅直入,那可就是一場滔天巨禍。

于是,在王錫爵的籌謀安排之下,舉世聞名的“萬曆北韓戰争”開始了。

事實證明,王錫爵的判斷是完全正确的。

蒙古哱拜之亂在不久之後就被平定,但倭寇之亂卻前前後後持續了七年才結束。

之後的事情就簡單多了,倭寇雖然猖獗,但畢竟是離開自己的大學營搞遠征,一來水土不服,二來糧草不濟,三來明軍又有像李如松,宋應昌這樣的優秀将領指揮,是以很快在正面戰場上全殲敵軍,一舉收複了北韓絕大部分的土地。

王錫爵:為國為民,百戰不殆,我願稱之為“大明王朝最強首輔”

(李如松)

按作者來看,這不僅僅是大明王朝戰争史上的勝利,更是那個時代裡,明朝作為天朝上邦的風範。

鄰邦有難,舉國之精銳支援,這是一個王朝的心胸和氣度。

在主流史學界裡,對萬曆皇帝評價一直不是很好,人們普遍認為,這位皇帝散漫消極,荒廢朝政,還曾經創下過整整二十年不上朝的壯舉,雖然在北韓戰争中取得了勝利,但是以而投入的軍,民,财政等,都大大拖垮了大明帝國的整體狀況,坊間甚至有“大明亡于萬曆”的論調。

雖然本篇文章的主角并非萬曆皇帝,但作者還是要為這位皇帝說一句公道話。

這位皇帝雖然不愛上朝,但他在位期間,一來沒有靖難之役,奪門之變那樣的皇權動蕩,二來沒有嚴嵩那樣的誤國奸佞,三來更沒有像劉瑾之流的權宦。

國内政治清明,大明始終處于一個穩步發展的階段。

而皇帝在位期間,雖然國内頻繁動亂,爆發了北韓戰争,甯夏戰役,播州之役,但三場戰争打下來,每次都是以明軍的全線勝利而告終。

雖然萬曆三征大量消耗了大明的綜合國力,但這種程度的損耗,絕對不會導緻一個王朝的直接滅亡。

當然,我并非是要替萬曆皇帝開脫,因為明朝雖然不是亡于萬曆,但萬曆皇帝卻還是為大明的滅亡留下了很多的隐患。

我們知道,萬曆皇帝是有明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以萬曆為紀年的時間,持續了将近四十八年。

這四十八年,有十年是大明首輔張居正的時代,跟萬曆皇帝并沒有什麼直接關系。

王錫爵:為國為民,百戰不殆,我願稱之為“大明王朝最強首輔”

(張居正)

張居正當他的家,做他的主,攬他的權,這讓張居正死後,皇帝對權力的渴望異常強烈,以至于導緻他成為了一個魁柄獨持的君王。

但從他對權力的操縱這一點上來看,萬曆皇帝又并非是個徹底的庸主,但他又缺乏像太祖高皇帝,成祖朱棣那樣的雄才偉略。

普通百姓攤上平庸這兩個字,并無什麼大礙,不過就是稀松平常的過一生罷了。

但作為皇帝,平庸即是罪。

萬曆皇帝即位于十六世紀七十年代,終于十七世紀二十年代,這正是世界範圍内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的時刻。

中國封建社會的程序到萬曆皇帝這一朝,已經發展到了極緻,不可能再有進步,嶄新的生産關系已經開始萌芽,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生産力也有了較大的提高,在這個十分重要的改革期,萬曆皇帝卻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沒能讓中國跟上世界發展的潮流,反而用自己的“宅男思維”将明朝推向了一個錯誤的絕境。

說了這麼多,反而把本篇文章的主人公王錫爵給忘了。

雖然萬曆不太中用,但萬曆手底下的首輔們卻個個都是能人,王錫爵也不例外。

這是一位心懷國家社稷的首輔。

王錫爵:為國為民,百戰不殆,我願稱之為“大明王朝最強首輔”

(王錫爵)

他不僅在軍事作戰上有着卓絕的見識,在治理國家民生方面同樣有着十分優秀的能力。

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王錫爵治理中原水災,曾經挽救過數以萬計災民的生命。

同年的河南,蘇北,魯南爆發洪水時疫,王錫爵帶頭号召百官捐銀赈災,而根據當時赈災官員鐘化民所著《救荒圖說》的記載,因為王錫爵上司有方而得救的災民,驚人的達到了四千七百四十六萬人次。

朋友們,雄才大略也好,名垂千古也好,有經天緯地治世之學也好,都比不過真真實實的幹兩件好事兒來得強。

能有什麼比切身實地的拯救百姓們的性命更偉大的事情呢?

是以我想,如果要解讀王錫爵,也許并不用長篇大論地去記叙他的生平,更不用複雜細緻地講述他在大明官場上的經曆,我們隻需要知道:

他是一個能力出衆,且善良正直的人。

王錫爵:為國為民,百戰不殆,我願稱之為“大明王朝最強首輔”

(徐階)

在他之前,大明王朝有過像“三楊”那樣的首輔天團,也有過像徐階那樣力挽狂瀾的智士,更有過像張居正那樣驚天動地的絕代文臣,他們自身的傳奇故事,乃至創下的功績,也許比王錫爵更奪目,更耀眼,但我仍然認為,王錫爵始終是大明王朝曆史上一位無可替代也不能比拟的首輔。

為人臣時,盡忠職守,為國盡其才。

為民臣時,心懷百姓,為民盡其力。

這樣的人,他坦蕩無悔的行為已然诠釋了他的一生。

但即便是這樣的首輔,最終也倒在了萬曆皇帝的怠政思維之下。

如果說,大明王朝是一家公司,那麼萬曆皇帝則是這家公司的老總,這位老總不愛賺錢,不愛搞發展,更對公司的未來沒有什麼考量。

萬曆老總平生最大的愛好,就是關上自己老總辦公室的大門,美美地睡上一覺。

夢裡啥都有。

王錫爵:為國為民,百戰不殆,我願稱之為“大明王朝最強首輔”

(萬曆皇帝朱翊鈞)

但你不用替萬曆擔心公司的經營問題,因為他總會在睡覺之前陸陸續續地招來一些總經理(首輔),這些總經理成了公司最為勤勞的打勞工。

經理們有些幹的好,有些幹的不好,但總而言之,他們隻要身在其位,就都會很努力地去為公司拼搏,去為公司創收業績。

但對萬曆來說,經理們幹得好與不好并不是十分重要,因為他招來這些經理的目的并不是希望他們可以讓公司規模壯大,融資上市,而隻不過是希望在自己睡覺的時候,員工們不會因為找不到上司,而來打擾他的美夢罷了。

而王錫爵王經理,心有其志,但卻生不逢時,一生也未能實作自己救國為民的大願。

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王錫爵病逝,時年七十七歲。

王首輔病歸鄉裡,那重病纏身的大明,又還能走多遠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