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台灣駕機起義回歸祖國大陸的王錫爵伯伯和我的二三事

作者:遂甯文旅
台灣駕機起義回歸祖國大陸的王錫爵伯伯和我的二三事

原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民航華北管理局副局長王錫爵給作者的題字

“兩岸一家親,攜手共園(圓)中國夢!”從王錫爵伯伯把這幅題字送給我的那一刻起,這句話就一直刻在我的心底。伯伯說,他把“圓”字寫成“園”是想提醒所有中國人:海峽兩岸是一個家園。

多年來,這句話時時在我耳邊萦繞,像警世鐘一樣提醒我輩祖國還沒有完全統一,像沖鋒号一樣鼓勵我們為促進統一而奮鬥。作為中國人,我是他的同胞;作為遂甯人,我是他的同鄉;作為60後,我是他的晚輩;作為愛國者,我是他的隊友。我時常提醒自己,傳承他的愛國精神,加強和在台灣的親友聯絡,大力宣傳黨的對台方針政策,作出我們的點滴貢獻。

王錫爵這個名字,很多人并不知曉。但與他有關的幾個詞語,卻非常著名:u-2飛機、黑貓中隊、華航事件……。這中間的轉折點,就是1986年5月3日發生的“華航事件”——王錫爵以大智大勇盡大忠大孝,駕駛中華航空公司波音747貨機降落廣州,成了打破台海兩岸堅冰的第一人。台灣當局阻撓兩岸人民血肉聯系的企圖被粉碎,“三不(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政策被掃盡曆史垃圾堆。

少年提劍江湖遠,為國征戰夢藍天。少年時的王錫爵正趕上抗戰,祖國大地上充滿了日寇帶來的烽火硝煙。他滿懷一腔熱血,在空軍學校裡刻苦學習,立志要保衛華夏的領空平安。但由于曆史的原因,他在青年時代去了台灣。随後的兩岸長期分隔,隔開了山水也隔開了同胞骨肉,王錫爵就是深受傷害的人。“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幾十年見不到雙親的王錫爵,内心充滿傷痛和愧疚,精神飽受折磨。終于,他一飛沖天,架機回到祖國大陸。團圓了自己小家的同時,他也拉開了兩岸人民骨肉團圓的曆史大幕。

衆多身在台灣的大陸籍老兵,受到王錫爵“華航事件”的影響,開始了潮水一般的鬥争,終于在次年迫使台灣當局宣布開放探親。曆史潮流,浩浩蕩蕩。面對兩岸同胞的迫切要求和強大壓力,台灣方面後來不得不逐漸開放了兩岸“三通(通郵、通商、通航)”。追根溯源,“華航事件”推動了兩岸交流的連鎖反應,王錫爵也成就了他在促進兩岸統一程序中的曆史功績,被人們稱為“打破兩岸堅冰第一人”。

台灣駕機起義回歸祖國大陸的王錫爵伯伯和我的二三事

作者與妻子劉楓邀請王錫爵伯伯(中)觀賞遂甯川劇後合影留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的詩句,就是王錫爵心靈的寫照。他像一個浮雲般的遊子思戀着家鄉,也有落日一樣的故土情懷。他的根紮在遂甯,他的心記着遂甯,遂甯是他的來處,也将是他的歸處。回到大陸後,王錫爵多次回到家鄉遂甯省親探親。這期間,我有幸陪同這位同鄉和前輩,親耳聆聽他的教誨,令我頗多受益。

2007年3月28日,王錫爵伯伯回鄉探親。我和夫妻心懷敬意,熱心接待了他和部分親友。午飯時,王錫爵提到小時候在遂甯看川劇的感受,于是我們邀請他晚上到遂甯川劇團看劇。“還是小時候的味道!”川劇看完,王錫爵感慨萬千。他表示,自己從小就愛看川劇,小時候能看一回川劇是特别奢侈的享受。離開四川後,再很難看到正宗的川劇,這成了他深藏内心的一個情結。這回在老家看一回川劇,算是解了自己心裡幾十年的“文化渴”。

他說,川劇是中華文化的一朵花,希望能發揚光大普及推廣。讓出省的四川人尤其是那些四川籍台胞,更多地感受四川文化的魅力、更深地增強四川文化的認同,凝聚更多的四川力量來促進祖國統一。他還高興地建議,川劇團應該到台灣去演出,喚起四川籍台灣人的故鄉情,從文化上促進兩岸的聯系和統一。

台灣駕機起義回歸祖國大陸的王錫爵伯伯和我的二三事

作者登門看望慰問王錫爵伯伯(左)時合影留念

“王伯伯,我來給您彙報工作了!”2015年7月18日,我因獲評全國先進工作者去北京開會,擠出時間登門看望慰問了王錫爵。我知道他很關心家鄉發展和兩岸關系,就先彙報了遂甯近幾年經濟社會的巨大成就和重大變化,以及遂甯和台灣經濟文化交流的情況,他很欣慰。

聽說我因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工作成績突出而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時,他連聲祝賀。我告訴他,這次進京勞模都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并聆聽了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還受到了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張志軍主任和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汪毅夫會長等上司的單獨接見,感覺非常振奮。他勉勵我再接再厲做好對台辦工作,促進兩岸的統一。

我跟他彙報,我想要倡議建設“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海峽情全國勞模創新工作室,以搭建展示兩岸勞動人民交流交往成果的平台。他表示非常贊成,還叮囑我要利用好 “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榮譽稱号和“一家五黃埔”的特殊身份做好統戰工作,讓更多的台灣同胞心向統一、支援統一、為統一而不懈奮鬥。他說,這些榮譽稱号是與台灣人民交流交往的一張好名片,特别是與一些台灣知名人士之間建立的人脈資源,對促進兩岸人民攜手努力奮鬥、共圓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具有積極作用。“實作祖國統一、與島内親友早日團聚,是我一生最大的心願!”他動情地說。這句話,他多年來說過了多次。這一次的語聲裡,我還是聽得出他深厚的感情和堅定的信心。

臨行,我依依不舍地拉着他的手說:“王伯伯,您是咱們遂甯人的驕傲,要多回家看看啊!‘家門兒’們可都在等着您呢!”“家門兒”是一個四川話裡的詞,本是同姓同宗的意思。但是我當時用這個詞,是告訴他,遂甯人不管姓什麼,都是和他“同姓同宗”的一家人——大家都姓中,中國的中。他懂得這個意思,高興地說:“要得!”

2016年4月10日,在兒子王扶搖的陪同下,王錫爵再次回到了家鄉遂甯。這一次,我陪着王伯伯一行祭拜了長輩、走訪了親人、檢視了祖屋,走遍了他日益思念的家鄉山水。

他說,中國人講“葉落歸根”,年紀越大就越是思念故土親人,就越是盼望一家團圓,就越是盼望國家統一。希望自己在台灣的親友也能回到家鄉來,看看祖輩們生活過的地方,更希望他們能做些有益的工作來促進祖國統一。

“你在台灣有很好的人脈資源,希望你繼續多做促進祖國統一的工作,讓台灣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王錫爵對我提出了要求,同時也是在鼓勵我。對我來說,這是長者的教導,這是老師的勉勵,這是英雄的期望,讓我心懷碧血、志存高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王錫爵伯伯打破了隔絕兩岸的堅冰,我們這一代晚輩要努力把兩岸人民融為一體。就像伯伯所說的,兩岸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能分開太久,破鏡重圓既是天命所歸,也是民心所在。促進華夏統一、結束台海分裂,這是同鄉王錫爵伯伯交給我們的任務,更是祖國人民交給我們的任務。

我的伯父和舅舅從遂甯走出參加了抗美援朝,我的父親曾是新中國一名海軍戰士,為守衛祖國海疆奉獻了自己的青春,我的同鄉王伯伯從台灣駕機起義,他們用不同的方式保家衛國。在精忠報國的家風中成長,在忠孝兩全的鄉風下熏陶,在忠孝仁義的國風中奮鬥,我輩會忠誠地履行使命,不忘初心為人民、砥砺奮進促統一!

祖國尚未統一,我輩仍需努力。

(作者系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獲得者、應邀赴京出席新中國成立70周年登觀禮台、觀閱兵式的四川省唯一全國勞模公務員代表、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四川省台灣同胞聯誼會特邀理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