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化‘證照分離’改革近五個月 各地進展如何?

作者:光明網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證照分離”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的通知》,自7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内實施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覆寫清單管理,并在自貿試驗區進一步加大改革試點力度。“這次深化‘證照分離’,對于明晰政府和企業權責關系,落實企業經營自主權,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優化營商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5個月以來,各地深化“證照分離”改革進展如何?取得哪些成效?市場主體有怎樣的切身感受?記者進行了采訪。

把市場主體的痛點、難點作為改革發力點

“證”和“照”是企業進入市場開展經營活動的兩把“金鑰匙”。“如果不能及時獲證,企業将面臨很大的市場經營壓力。‘證照分離’改革前,辦理現場技術評審的資質認定許可證,理論上需要3個月時間。改革後,當場就拿到了許可。”通标标準技術服務(上海)有限公司法人郝金玉說。7月1日,該公司在上海通過申請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告知承諾許可,增加了公司急需的81項化妝品、鞋類檢驗檢測能力項目。

郝金玉說:“營商環境越來越好,市場需求越來越大,截至目前,公司在上海、蘇州、重慶、青島等地又陸續開了多家公司,為當地企業提供更加便利的檢驗檢測服務。”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登記注冊局局長楊紅燦介紹:“随着改革持續深化,企業進入市場的門檻低了,領取營業執照,開展一般性經營活動已經比較便捷,但‘辦照容易辦證難’的問題依然存在。在市場準入領域,許可證過多,辦事規則不透明,辦事成本高,是一個突出的堵點痛點問題。”

按照此次改革部署,國務院印發了“全國版”和“自貿試驗區版”兩張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清單。在“全國版”清單中直接取消審批68項、審批改為備案15項、實行告知承諾37項,共計120項,占比達23%,較去年自貿試驗區試點的15%提高了8個百分點。在此基礎上,自貿試驗區又加大改革力度,增加了直接取消審批14項、審批改為備案15項、實行告知承諾40項,共計69項。

對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施分類改革,是“證照分離”改革的核心制度安排。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對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分别采取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4種改革方式,循序漸進推動改革。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局長陳學軍介紹,對審批事項實行告知承諾,簡化審批程式,是“證照分離”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制度創新。上海在全國首創告知承諾管理辦法。企業通過告知承諾,大大縮短了辦證時間,享受了政策紅利,更應該加強内部品質管理,才能持續經營。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助理研究員彭雲說:“經過5年探索,‘證照分離’改革經曆了試點、擴充、事項全覆寫3個階段,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大幅增加了市場主體供給。”

“小切口”帶來政府職能轉變“大成效”

“随着改革推進,各類市場主體大量湧現,傳統監管難以為繼,必須對監管方式進行徹底變革。信用監管作為新型監管手段,是商事制度改革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重要制度創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信用監管司司長劉燕說。

山東省市場監管局局長侯成君介紹:“我們在全國率先建立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制度,将企業按風險等級由低到高分為A、B、C、D、E共5類,對誠信守法的A類企業做到無事不擾,對風險等級高的企業加大抽查頻率。”

在山東高唐永旺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各種機器高速運轉,小饅頭、薯條等食品“流淌”在生産線上。總經理李義文經常到工廠中的房間檢視食品安全自查的落實情況,“我們很珍惜A類信用等級。一旦抽檢發現問題就要被公示,品牌信譽受損,生意就不好做了。”

高唐縣市場監管局将食品安全抽樣檢驗與日常監督檢查同步實施,制定了“監檢結合、重點覆寫、統籌關聯、均衡推進”的抽檢方案。11月19日,市場監管部門從業人員與第三方檢測機構人員開展抽樣的同時,同步開展監督檢查和執法驗證,對企業生産實施裝置、食品安全隐患、産品檢驗風險點控制等環節進行全面檢查,實作“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切實減少對企業的幹擾。

中央财經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克玉認為,“證照分離”使原來的“重審批輕監管”模式轉變為事中事後監管模式,看似“小切口”,卻帶來了政府職能轉變的“大成效”。

簡政不可減責,放權不是放任。經過多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直接取消和改為備案的事項已大幅減少。今後告知承諾将成為重要方式,核查發現企業承諾不實的,将依法終止辦理、責令限期整改、撤銷行政決定或者予以行政處罰,納入信用記錄并通過公示系統公示,強化信用限制、社會監督。依托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通過大資料分析,能發現違法違規線索,提升市場監管智能化水準,提高監管的精準性、有效性。以科學有效地“管”,促進更大力度地“放”。總體看,改革所及的行業和領域,市場秩序平穩有序。

持續深化改革,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

“公司打算開展出版物方面的經營,但不是很清楚如何登記經營範圍、需要辦理哪些許可證等。”四川泸州市亞德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經理蘇劍說。

“為了友善企業實時查詢,我們通過企業開辦‘一窗通’平台和‘營商通’移動端服務平台提供‘涉企經營許可辦理輔助查詢功能’,隻要輸入關鍵詞就能查得明明白白。”四川省市場監管局局長萬鵬龍說。

輸入“出版物”等關鍵詞進行查詢,系統對需要辦理的許可證名稱、辦理部門、許可證是前置還是後置以及相關的依據都作了提示。“企業可能遇到的困難,政府部門都提前為我們想到了。”蘇劍介紹,公司7月1日在登記注冊的同時辦理了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政府服務的優化,不僅展現在準入環節,同樣惠及退出環節。原山東高唐的童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唐書林介紹:“現在辦事大廳設定了登出專窗,公示登出告知單,幫辦人員提供一對一服務,一次性登出營業執照、稅務、醫保、社保、公積金、印章、食品經營許可證等,十來分鐘就辦完了,登出通知書還免費寄到家裡,太便利了!”

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商事制度改革帶來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餘淩雲認為:“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産力、競争力。随着‘證照分離’改革的深化,有助于責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實作,也有助于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近年來,我國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全球排名大幅提升。世界銀行釋出的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升至31位,較2019年提升15位,已連續兩年跻身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個經濟體之一。

“下一步,我們要推動持續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力争2022年底前建立簡約高效、公正透明、寬進嚴管的行業準營規則,大幅提高市場主體辦事的便利度和可預期性,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競争力,着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來源: 人民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