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東水師提督李準‖黃有才

作者:方志四川

廣東水師提督李準

黃有才

李準(1871—1936),派名新業,亦名木,字直繩,又字志萊,号恒齋、默齋,别号任庵,四川鄰水縣太安鄉太安裡活水溝(今柑子鎮桅子村)人。官至清廷閩 粵南澳鎮總兵、廣東水師提督(一品),民國北京政府高等軍事顧問,封直威将軍,被譽為“中國百年來維護南海主權第一人”。

李 準

李準的父親李征庸(1848―1902),清光緒三年(1877)進士,曾任刑部貴州司主事,廣 東惠州府河源縣、香山縣、揭陽縣、海陽縣、 南海縣等地知縣,山東沂州府水利鹽捕通判, 督辦四川礦務商務大臣,南洋考察商務大臣。

清同治十年(1871),李準出生時,李征庸已北上應禮部試,直至光緒四年(1878)李準祖父去世時方回鄰治喪。李準自言 :“準年八齡,尚未見過有父。‘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 處來’正為我詠也。”

是以,李準祖父李舒錦視其為“無 父之兒”,對其慈愛有加,時常負之于背勞作、嬉戲。李準少時頂平額寬、聲如洪鐘、聰敏好學,其祖父母皆曰其能,視之為光耀門楣之希望。李準4歲時,舒錦公于肩頭始教之識字、觀書。

5歲時,每日教其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很快成誦。7歲時,舒錦公出“風吹紅豆樹”,李準對“雨打紫荊花”。

其父歸後,一邊設館授徒,一邊經營實業。李準則先後師從黃俊三、李雨亭、王炳照、李德荃、鐘炳靈等鄉間鴻儒,學漸有成。李準10歲時,其父寫陰隲文寸楷令影而寫之,并教握 管之法,究運腕運背之力,日習之,終得其法, 後學作小篆、魏碑、唐碑等自成一體。

光緒十三年(1887),李準步行60裡到鄰水縣城參加院試,列第13名,因奉父命成婚未 參加當年鄉試。其時,李征庸選授廣東河源縣 知縣,李準随母親、老師黃俊三等乘舟至河源 縣,從此開啟新的人生旅程。

李準家用木雕戲劇人物屏風

光緒十五年(1889)四月,李準入京讀書, 住城内錢糧胡同西口外榮公府對面,後應順天府鄉試不第。光緒十七年(1891),晉京應順天府秋試仍不第。光緒二十年(1894),晉京應秋試,仍不第。

光緒二十一年(1895),李準25歲。其父因其屢試不第,為其捐了同知(正五品)。後其廣東香山縣授業恩師黃植庭由廣西藩司升雲南巡撫,調李準赴滇任職,其父以道遠不允。是 年冬天,李準奉湖廣總督張之洞之命辦理湖北赈捐。随後,李準日夜考察各項捐例、實官虛銜、加級請封及三班分指、捐離改指、捐免保舉、捐免試用各項大小花樣,分門别類,清單成折,石印數千本,散給攬捐之人,使其一目了然。其父閱之甚喜 :“不聞舉國視此捐例繁複,莫能言其究竟者,爾竟能條分縷析,将新舊各事物錄列為表,朗若列眉,使盡人皆知。爾一 生之衣食,将于是乎!賴爾能用心若此,吾無憂矣。”光緒二十二 年(1896),李準赴香港、 汕頭各處勸捐,因其父素有德于廣潮商民,捐輸極為踴躍,月餘積款十萬多,電彙至鄂,後又續捐數十萬解鄂。張之洞發現李準具備非凡才能,多次給予表彰,同時專折奏保加考 :“李 準才具優良,志趣堅定,實心任事,曆久不渝, 請仍以知府原省補用。”此折得到光緒皇帝朱批 肯定。根據部議,李準補齊三班銀兩,始列知 府(從四品)班補用。

光緒二十三年(1897)二月,四川總督鹿傳霖委任李準兼辦四川赈捐;三月,直隸總督王文韶委任李準兼辦順直赈捐 ;四月,安徽巡撫王灼棠委任李準兼辦安徽赈捐 ;秋,兩江總 督劉忠誠、山東巡撫福少農先後委任李準兼辦江蘇徐淮海及山東黃河工赈捐。此時,李準赈捐業績名揚四海,各省紛紛委任,應接不暇。李準則将捐得之款,擇其輕重緩急而分濟之。是年,光緒皇帝傳旨嘉獎,加李準三品銜,其再捐戴花翎。

光緒二十四年(1898)八月,廣西巡撫黃植庭委任李準為梧州通商提調。到任不久,李準因各省捐事繁忙,仍回廣東辦事。恰逢鹿傳霖調任廣東巡撫,對李準極為青睐,留其擔任廣東錢局提調。後黃植庭又委任其為梧州知府,李準推辭不赴。光緒二十五年(1899),李準主持廣東銅元改造,仿香港按照 50 枚、100 枚、200 枚銅元兌換1枚銀元的式樣制造三等銅元, 同時造小制錢(1000 枚兌換1枚銀元)輔助流 通,大獲成功。各省紛紛效仿,但因不注重銅元材質、品質,流弊較多,成功者寥寥。是年,李準奉委兼任海防善後局提調;其父亦調任督辦四川礦務商務大臣,允專折奏事。李準送父親履新至宜昌而返,臨别時父親告誡李準:

“要差可當,優差不可當。甯為紅人,勿為私 人。”李準将其語镌刻于玉石,終身佩戴。不久,李鴻章到任兩廣總督,向李準咨詢廣東厘金積弊,李準詳陳之。李鴻章大悅,命李準為 廣東全省厘金局總辦。上任後,李準雷厲風行,厘定新章,優給薪酬,擇操守廉潔之吏為各廠總辦,一年厘金即由原來的100餘萬兩增收至430餘萬兩。當時,其父聽聞李準被委任新職, 曾向李鴻章以“資淺望輕,力小任重”代辭,李鴻章複電“文郎明敏誠笃,果敢有為,必有成效,勿勞遠慮”,對李準的認可和贊許可見一斑。

光緒二十六年(1900),廣東匪患猖獗,李準奉委兼任營務處會辦,調集防營分投各江之匪鄉,同時立即整饬小兵輪,另造湖南舢闆300餘号,以防匪患。随後,李鴻章奉旨入京議和,由廣東巡撫德靜山暫時兼署,李準總持廣東财政、兵權,責任繁重。是年十月初八,為上海 交庚子賠款之期,而九月下旬廣東應解磅價未 交被慶王和李鴻章電斥。李準毅然改革,不交票号,改由香港彙豐銀行電彙,既未造成延期之誤,還節省運費數十萬金。

光緒二十七年(1901),李征庸染疾被委派往南洋督辦秦晉赈捐,李準将其接至廣東,晝夜侍奉。每夜于其榻前鋪席,和衣而卧,一轉側、一吐痰均親為侍候,飯食親為進奉,便溺 親為照料收拾。此時,李準在兼顧營務處和厘金局事務的同時,尚需每日料理赈捐之事,異常辛苦卻成績斐然,被保加二品銜。是年,李征庸離世,暫殡柩廣州城東門外。

光緒二十八年(1902),李準居喪守禮被奪情。百日後,出巡各江,撤換水師舊式扒船,錄用海軍水師畢業生充實隊伍;擴充義軍兩營,調陸軍畢業生隆世儲、孫士雄等為教練,加強訓練。當年厘金收數亦增至500餘萬兩。是年,李準捐助黃埔武備學堂經費2萬兩。兩廣總督陶方之十分贊賞李準,極力保薦,并奏請朝廷賞其頭品頂戴。

光緒二十九年(1903),閩粵海盜蜂起,行蹤詭秘,商旅不安。新任兩廣總督岑春煊令李準限期清除匪患。李準派員明察暗訪,率隊圍追堵截,生擒盜首區新,清廷頒賜其“果勇巴圖魯”名号。後又先後擒獲匪首李北海、吳文伍等,匪患大多消除。光緒三十年(1904),在 抓捕悍匪林瓜四時,忽遇葡萄牙軍隊阻撓 :“此地為葡屬地,華兵不應過界擊匪。”李準強勢回 怼 :“澳門僅鑲鏡一隅,為租借地,何得侵及橫琴(大小橫琴島,現屬香山縣)?”葡軍說:“葡 國已派老更(警察)于此數十年,中國官吏向 不過問。”李準義正言辭 :“爾侵我警察權,即 當驅逐。”随後,林瓜四、林瓜五及匪徒300餘人被生擒,自此安靖多年。

光緒三十一年(1905),李準請假3個月回籍葬父。是年三月抵鄰,正拟安葬,突然接到八百裡滾單公文,軍機處電 :“李準着迅速來京,預備召見。”李準不及葬父,奉命即行。四 月十四日,由吏部帶領引見,奉旨“着仍以道 員發往廣東補用”“簡放道李準着于四月十五日 預備召見”。這天,李準第一次入見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光緒皇帝問話很少,聲音很小。慈 禧太後聲音清越,聲聲入耳,問 :“你到園子住哪裡?”對曰 :“外務部公所。”問 :“你在廣東多少年了?”對曰 :“18年了。”問 :“你父親多大年紀過去的?”對曰 :“54歲。” 問 :“年 紀很不大,怪可惜的……能認真辦事,就算能幹。你此次由上海來,過天津,見過袁世凱沒有?” 對曰 :“沒有。”問 :“你向來認識他麼?”對曰 :“不認識。”問 :“袁世凱還保你呢!……咱們的海陸軍很不行,總得認真訓練,才可以抵抗外人。近來各省常備軍練得怎樣?我很放心不下。”對曰:“除北洋六鎮練得很好,南邊的隊伍隻有張之洞所練的兵最好。”問話持續近半個時辰。當日,奉上谕 :“本日召見存記,簡放道李準着開去道員, 以總兵用,署理廣東水師提督。”次日黎明,李準到朝房遞謝恩折,得以再次觐見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奏對中,李準推薦了陸榮廷、吳祥 達等名将。二十一日請訓,李準又蒙召對。爾後李準離京傳回廣東, 開啟戎裝生涯。五月正式接任廣東水師提督,六月兼任閩粵南澳鎮總兵,是冬兼任陸路提督。随後,李 準安排建造龍骧、電安、江大、江 清、江鞏、江固等兵艦,又置電捷等小電氣船,皆配備機槍火炮 ;開設虎門陸軍速成學堂,培養水路軍事人才 ;于兩江各海口建設無線電台,開設無線電學堂于長堤之增沙, 邀請外國名師為總教習,培養無線電生80人 ;開設要塞學堂于沙角, 教育訓練要塞炮科學生若幹,水陸軍隊戰鬥力大大提升,威震遐迩光緒三十三年(1907),西江數月之内屢出 劫案,各國派遣淺水兵艦入西江。李準與英國水 師提督馬鎮迪交涉,不許其軍艦自由行動,妄行開炮轟及鄉鎮緻人心惶惶。廣東水師新造淺水新式兵艦4艘,自行巡視西江。日本郵船二辰丸偷運軍火至澳門轉入内地,李準派人偵查後,即令寶璧、伏波等兵艦将其查獲。

光緒三十四年(1908),李準率艦出巡外海, 至距汕頭 80 海裡洋面,見有島懸日本國旗,及登岸查勘,沙灘上橫一木牌,标曰“西澤島”。執日本兵西澤問之,知其已經營二三年。當即向其宣布 :“此為東沙島,向屬中國領土。不許再行采取磷質、玳瑁、海帶之類,已采之貨亦悉數沒收。”日本人撤離後,李準仍派兵監視, 并回省報告新任兩江總督張人駿,張人駿即電外務部與日本人交涉。日公使索海圖證據,必中國200年以前之圖乃可為憑,後尋到清康熙年間高涼鎮總兵陳倫炯著《海圖聞見錄》中有此島之圖,日公使方禁聲。

清宣統元年(1909)四月,為防止“東沙島”悲劇重演,兩廣總督張人駿派李準率海軍官兵及化驗師、工程師、測繪員、醫生等170餘人,分乘“伏波”“琛航”兩舊兵艦前往西沙群島進行複勘。李準等在西沙曆時20日,查明島嶼15座,分别命名刊字于珊瑚石上,懸黃龍旗以為标記,建臨時椰子樹屋及桅杆于島上,放生牲畜使其繁衍。同時,在“鄰水島”上升旗鳴炮, 公告中外,再次莊重聲明南海諸島是中國領土。李準勘查西沙群島時,廣泛采集奇異物産,帶回廣州舉辦展覽,并奏請清廷準許開發西沙群島辦法8條 ;還以親身經曆和見解著《廣東水師國防要塞圖說》(清宣統二年印),為今日之南海領土主權向屬中國提供有力佐證。

鄰水縣柑子鎮李準故居

李準以忠孝聞名,任職期間始終效忠清廷,曾奉命參與鎮壓光緒二十八年(1902)洪全福起義、光緒三十三年(1907)潮州黃岡起義和 廣西欽廉起義、宣統二年(1910)廣州新軍起義、宣統三年(1911)廣州黃花崗起義,并為此獲清廷賞黃馬褂1件。革命黨人卻對其恨之入骨, 先後派溫成才、劉思複和陳敬嶽、林冠慈等進行暗殺,緻李準腰部和雙手俱受重傷,兩條肋骨被炸斷,險些喪命,随行人員死傷亦達23人。

辛亥革命前夕,李準是廣東最大的實力派,兩廣總督張鳴岐對此甚為不悅,遂奏經清廷同意,調舊部龍濟光兼任廣東總鎮,位勢在李準之上,李準由此心存戒心。同盟會南方支部胡漢民探知其情,乘機派員與李準聯系,敦促其棄暗投明。李準自知大勢已去,莫可挽回,遂為革命黨人陳敬嶽求免死,又派人護送在廣州起義時負責襲擊總督府後門、活捉兩廣總督張鳴岐主要人物之一但懋辛回川。辛亥革命爆發後,贛湘相繼宣告獨立,李準為避免不必要的流血犧牲,先後派幕友謝義謙和電報職員黎鳳墀到香港,找胡漢民試探求降。胡漢民回答說:“革命黨不報私仇,清廷大勢已去,李準果能反正,盡忠革命,就是以功贖罪。”但要求李準:親書降表,通電反正;驅逐張鳴岐、逼降龍濟光;歡迎民軍;交出管轄範圍内的要塞、兵艦、軍隊,由革命政府處理。李準接受了這4項條件,挾廣東總鎮龍濟光一同反正。

中華民國成立後,授予李準“陸軍中将”。胡漢民任廣東都督,希望留其作助理。李準思忖再三,終不就職,不久即攜眷赴香港。民國元年(1912)十月,李準奉袁世凱電召,至北京任高等軍事顧問。民國二年(1913),袁世凱委任李準為四川宣撫使,令其率舊部及鄂軍入川彈壓,因愛惜桑梓,不就。民國四年(1915), 袁世凱為稱帝,籠絡新舊軍人成立混成模範團, 并自任團長,任命李準為混成模範團副官。民國五年(1916),李準借赴粵調解各獨立軍沖突之機,離袁赴香港。民國六年(1917),段祺瑞政府授李準為直威将軍,仍就高等軍事顧問職。是年,李準定居天津,潛心書法、篆刻和著述、 編劇等,不問政事。

川劇《南海李準》劇照

與李準軍事才能并稱的是他的文學造詣。從23歲居家守禮時編纂《李氏族譜》始,李準先後撰寫了《任庵聞見錄》《粵東從政錄》《廣東革命史》《任庵自編年譜》等著作及上古金 石文字彙編《古籀類編》12卷,散文、詩歌若 幹;為力挽民國以來社會道德淪喪,李準還編纂了《玉琴緣》《畫中緣》《棒打春桃》《拾金不昧》等劇本40餘篇,絕大多數被搬上舞台,有的甚至多地多場演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教化群眾的作用。此外,李準還善雕刻、喜繪畫、 好攝影,酷愛書法 ;特别是賦閑後用大量時間練習篆書,今存《任庵臨池謄稿》20冊,筆力遒勁,頗具特色。李準晚年生活拮據,以賣字度日,天津《大公報》報頭題字即其手迹,一直沿用至今。

民國25年(1936),李準病故,葬于天津市郊。

(本文載《巴蜀史志》2021年第1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