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初到莫斯科

作者:炎黃子孫文獻社

(俄國留學生)郭天驕

初到莫斯科

得益于甘肅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選送,2019年秋天,我們一行50名應屆高中畢業生奔赴俄羅斯下洛夫哥羅德留學。一年預科之後,我考入莫斯科大學學習外交俄語。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我獨自一人從Radisson走到CBD。河濱步道上的積雪一踩一個深坑,河面上凝結着厚實的冰層。我一邊漫步一邊滋生出許多惆怅:這座城市和當下世界主流城市大相徑庭的生長模式,似乎被這裡的漫天冰雪所當機。 而這種生長模式,更像一個大家都心照不宣的秘密。

30年前的世界有道二選一的題目,城市的建設發展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向可供選擇。但是蘇聯的轟然解體,宣告了許多正在進行中的事物半途而廢。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以莫斯科為典型的城市生長模式終結。

我們假設當年冷戰的結局反轉一下,也許現今世界上會有很多城市變得越來越像莫斯科。可惜曆史沒有假設,莫斯科像是一個時光膠囊,保留了這種被淘汰的城市生長模式的樣子。

事實上,今天很多國家還保留着曾經追随老大哥時留下的影子,比如地鐵。

莫斯科的地鐵有兩大特點:深和美。深是因為蘇聯曾經把地鐵定位為公共交通工具的同時,也将其作為戰時避難所和防空洞。是以,從地鐵站入口到站台,需要乘坐很長很陡的扶梯。

當我站在扶梯的一端時,完全看不見電梯的盡頭。

初到莫斯科

而美則是指地鐵站台的富麗堂皇。洛可可風格的吊頂和石柱、大理石地闆、轉角處的雕塑以及巨大的吊燈,将地鐵站裝飾得像貴族宮殿。從中不難看出俄羅斯民族心底的高雅品味。

莫斯科地鐵的影響力曾經很大。蘇聯境内的盟國包括一些東歐國家以及北韓之類的社會主義國家,地鐵設計都參照了莫斯科這種深不見底的模式。城市的基建會影響後世幾百年,莫斯科在這個方面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初到莫斯科

莫斯科的中心是衆所周知的紅場,它曾經是斯大林的閱兵廣場。英勇的蘇聯紅軍就是從這裡出發,擊敗了法國人,擊退了德國人,給世界留下了“戰鬥民族”的印象。而市中心象征國家意志的巨大廣場,則成了社會主義國家首都的标配。比如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平壤的金日成廣場、越南的巴亭廣場等等。

而現今的城市發展格局,多把市中心的黃金地段留給進階寫字樓和大型商場,建成玻璃幕牆紮堆的CBD。莫斯科模式已經是過去式。

俄羅斯作為東正教的正統繼承國,紅場旁有一座著名的聖瓦西裡升天大教堂。教堂的整體配色十分亮眼,有一絲迪士尼的浪漫。除紅場外,莫斯科還有很多雄偉的建築,如莫斯科大學主樓以及莫斯科河畔的Radisson酒店。

初到莫斯科

在世界各地,現在已經很難再看到這樣龐大雄偉的建築落成。更多誕生的是在高度上不斷突破的瘦型摩天大樓。

莫斯科也沒能例外。離Radisson酒店大約兩公裡的地方,就是莫斯科的CBD。幾座現代化的玻璃幕牆建築拔地而起,和周圍的建築風格迥然不同。其中一座造型扭曲的寫字樓更是誇張地告訴世人,莫斯科的建築風格裡已經注入了新的血液。

初到莫斯科

俄羅斯仍然是一個酷愛藝術的國度。且不說俄羅斯向世界貢獻了多少優秀的歌劇作品和藝術大師,就是在俄羅斯的經濟發展略顯尴尬的今天,每逢周末,城市裡的大劇院依然爆滿。高傲又高雅的俄羅斯人都會盛裝出席。

由于航空業的蓬勃發展,歐洲和東亞之間的航線日益密集。俄航抓住莫斯科位于歐亞大陸中點的地理優勢,把莫斯科建成了近年來西歐和東亞之間最熱門的轉機城市之一。

在俄羅斯留學的第一年,學業壓力較輕。我去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俄羅斯城市,發現世界上不同國家的不同城市愈發相似。大城市都标配了那幾家全球經典奢侈品牌店,還有遍布城市的小資咖啡廳。高架橋都會穿過城市的心髒。地鐵輕軌的服務邏輯大同小異。

其實這種“城市生長邏輯”,在近30年才成為一種被全世界普遍接受的城市發展路徑。原因正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建立起來的社會秩序,讓世界上的所有城市都愈發相似。

總之,感覺上今天的莫斯科,像一艘巨輪在緩緩掉頭,卻顯得有些笨拙。

作者簡介:郭天驕,2011年安甯區首屆“自強不息”美德好少年;2012年蘭州市第二屆美德少年;2013年甘肅省孝老愛親道德模範;2017年中國好少年。2019年考入福建農業大學(作物科學學院)農學專業;同年被選送到俄羅斯米甯大學學習基礎俄語;2020年考入莫斯科大學外交俄語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