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李自成為“鏡”,毛澤東愛屋及烏,兩助姚雪垠寫成《李自成》

作者:讀行寫天下

那是“文革”中的1966年8月中旬的一個下午。

毛澤東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時,把列席會議的中共湖北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找到身邊,對他說:“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一卷上冊,已經看過了,寫得不錯。你告訴武漢市委,要對姚雪垠加以保護,讓他繼續寫下去。”

第二天,王任重就打電話給當時的中共武漢市委第一書記宋侃夫,傳達了毛澤東的訓示。武漢市委立即對姚雪垠采取了有效的保護措施。

以李自成為“鏡”,毛澤東愛屋及烏,兩助姚雪垠寫成《李自成》

我國當代著名作家姚雪垠

姚雪垠,原名姚冠三,字漢英,1910年出生于河南鄧縣,是我國當代的著名作家。

1957年,姚雪垠開始創作《李自成》,1963年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該書第一卷。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白話曆史小說,該書一出版就在廣大讀者中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初版的30萬冊很快被搶購一空,再版的2萬多冊也在許多地方脫銷。

李自成上司的明末農民起義,是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農民起義。它起自陝西,橫掃中原,席卷大半個中國。經過16年之久的曲折、艱苦的鬥争,終于推翻了明王朝。

但進入北京後,由于軍紀渙散和将領腐化而歸于失敗,最後不得不退出北京城。

以李自成為“鏡”,毛澤東愛屋及烏,兩助姚雪垠寫成《李自成》

開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毛澤東十分推崇李自成,認為他是從中國農民中産生的英雄,把李自成與中國曆史上的農民英雄陳勝、吳廣、黃巢并列。

他說李自成能夠發動起廣泛的農民起義,推翻大明王朝,是因為他能夠代表農民利益。當時就有民謠“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但同時,毛澤東又為李自成的失敗感到非常惋惜。他 說:“李自成勝利了就忘記了人民,不然他是不會失敗的。”

毛澤東飽讀史書,非常注重以史為鑒。他認為中國革命與李自成起義有很多相似之處。從本質上講,中國革命也是農民革命,也是從陝北起步發展至全國,然後也定都北京。

是以,毛澤東十分注意以李自成為鏡子,吸取他的沉痛教訓。1949年3月,從西柏坡進京“趕考”前,一個月内,毛澤東在不同場合先後十次講“我們決不做李自成”。

他還說:“進了城,我們就正式管理這個國家了,更要多為人民着想。

以李自成為“鏡”,毛澤東愛屋及烏,兩助姚雪垠寫成《李自成》

毛澤東進京前檢閱人民解放軍

《李自成》第一卷出版後,姚雪垠拿着樣書,懷着激動的心情來到郵局,寄給了毛澤東一本。

毛澤東十分喜愛反映明清曆史的文學作品,讀完《李自成》第一卷後,感覺寫得不錯。“文革”一開始,他擔心姚雪垠的創作受到沖擊,便主動要求湖北省和武漢市對姚雪垠進行保護。

最高領袖說了話,雖然“文革”亂成了一鍋粥,但姚雪垠的創作沒有受到太多的影響。

1973年,姚雪垠完成《李自成》第二卷書稿後,送請沖突指教。1974年又精心修改,抄清一遍。但當時中國青年出版社處于停業狀态,出版問題無法解決。他隻得直接向毛主席求助。

1975年10月,姚雪垠給毛澤東寫了一封長信,彙報了自己的寫作計劃。他寫道:“敬愛的毛主席!我原先除寫《李自成》之外,還有一個寫太平天國的計劃,也做了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如今轉眼間已經60多歲,身體也不十分好,而《李自成》尚未完成一半。我希望再次獲得您的支援,使我能夠比較順利地完成《李自成》,争取在75歲以後寫出長篇小說《天京悲劇》。“

在信的後面,姚雪垠還附上自己的一首舊作《書懷(贈老友)》,以便讓主席更了解他的心願。這首七律詩是:堪笑文通留恨賦,恥将意氣化寒灰。凝眸春日千潮湧,揮筆秋風萬馬來。願共雲霞争馳騁,豈容杯酒持徘徊。魯陽時晚戈猶奮,棄杖鄧林亦壯哉。

此信由胡喬木轉給了毛澤東。毛澤東此時正患眼疾,他在讀完這封1600字的長信後批示:“印發政治局各同志,我同意他寫李自成小說二卷、三卷至五卷。”

以李自成為“鏡”,毛澤東愛屋及烏,兩助姚雪垠寫成《李自成》

姚雪垠著長篇小說《李自成》

由于毛澤東的親自關懷,姚雪垠于1975年冬搬到了北京,住進了中國青年出版社的職工宿舍,《李自成》第二卷也得以發排。粉碎”四人幫“後的1976年12月,《李自成》第二卷終于付型。第一卷修訂本也于1977年2月出版。

已停業多年的中國青年出版社,因出版《李自成》而複業,留下了一本書救活一個出版社的佳話。

《李自成》第二卷出版後,姚雪垠便抓緊時間撰寫後續各卷。《李自成》第三卷出版于1981年。又經過18個寒暑,到1999年初,該書的第四卷和第五卷才最後定稿,至此這部320萬字的皇皇巨著才得以最終完成。

在《李自成》最後兩卷即将付梓之際,1999年4月29日,姚雪垠以89歲高齡駕鶴西去。

無論是毛澤東還是姚雪垠本人,都沒有等到《李自成》全部出齊,便離開了這個世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