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國慶蹭董明珠秘書上熱搜,直播賣不動書改行賣酒

作者:王曉搞笑短視訊

撰文 / 《财經天下》周刊作者 洪晗琪 薛永玮

編輯 / 遊勇

董明珠的小心思被李國慶精準拿捏了。

11月25日,李國慶因為一條神預言成功将自己送上了熱搜。此前,李國慶在直播上直言,董明珠要把女秘書孟羽童培養成第二個董明珠的言論是炒作,“目的就是為了直播帶貨,要自己孵化網紅”。

李國慶蹭董明珠秘書上熱搜,直播賣不動書改行賣酒

(圖源:李國慶視訊截圖)

李國慶這些年雖然嘴比較碎,但判斷還是很準的。此前董明珠将22歲的孟羽童稱為自己的秘書,但或許隻是希望陪着她一起直播帶貨。網友很快發現,一個名為“明珠羽童精選”的抖音賬号悄然注冊,頭像和賬号名表明這是董明珠與女秘書的帶貨賬号。

李國慶沒想到,自己還能靠蹭董明珠秘書的熱度,成功登上熱搜。

作為董明珠的秘書,孟羽童被董明珠親手捧紅,成了别人家的孩子。董明珠此前公開告訴外界,要培養一個新人:“我希望她能在我身邊,把她培養成未來是第二個董明珠。”這一幕讓人想起不久前,董明珠還在直播間拉着央視主持人王冰冰的手,久久不肯松開。沒想到,董明珠這麼快就有了新歡。

不過很多人好奇的是,孟羽童是怎麼火起來的?又怎麼成了格力董事長董明珠的秘書?

孟羽童其實隻是一位年僅22歲的剛畢業的大學生。不過,她很優秀,中學都是在河北石家莊外國語學校就讀,2017年被保送到浙大西班牙語系,據說民族舞也有10級水準。

李國慶蹭董明珠秘書上熱搜,直播賣不動書改行賣酒

(圖源:孟羽童微網誌截圖)

在認識董明珠之前,孟羽童參加了多檔綜藝節目,包括《一站到底》《神奇的漢字》,這些節目隻是讓她積累了經驗。真正讓她成名的是,2021年4月,孟羽童參加了芒果TV的職場關懷類節目《初入職場的我們》。

在一衆學霸中并不算突出的孟羽童,在節目中表現出了很強的抗打擊能力,哭過但不退縮,最終在數名優秀畢業生中脫穎而出,獲得了董明珠的賞識。她先是跟着董明珠實習,最終轉正為格力董事長董明珠的秘書。

董明珠把她捧紅後,網上開始流傳董明珠要把她當接班人培養。這種說法屬實誇張。先不說董明珠是否真有此意,即便有,股東也不願意。盡管董明珠為格力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但實際上,她本人不是格力創始人,在格力的持股也非常有限,格力是珠海國資委控股的國企。讓誰接班是股東說了算,怎麼可能讓一位剛畢業的女生接班。

“自己隻是一個普通的打勞工。”在這一點上,孟羽童本人的認知還是非常清醒。接班不可能,但讓她直播帶貨确實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董明珠之前一直親自上陣搞直播帶貨,但效果并不佳。2020年5月,盛裝打扮的董明珠進行了直播帶貨首秀,但沒想到,直播當天網絡一直非常卡,還經常沒有聲音,而整場直播的銷售額也隻有22.53萬元。董明珠回去就把技術人員大罵了一頓。

後來董明珠一直堅持做直播,号稱帶貨金額超過100億元。但外界好奇的是,盡管總金額非常龐大,但董小姐的直播間卻沒有想象的熱鬧。主要原因是,董明珠的直播間裡,都是格力的代理商在下單,沒有幾個是真實的粉絲。

眼看着自己直播效果不佳,董明珠決定改變思路,轉而捧紅别人。李國慶或許是因為自己在當當網的股權上吃了虧,搞得現在天天和妻子俞渝隔空吵架,他也提醒董明珠:“可得跟這女助理簽好權約,否則煮熟的鴨子飛了。”

但李國慶應該是多慮了。一個初入職場的小姑娘,怎麼可能飛得出董明珠的手掌心?倒是開始直播帶貨的李國慶,該考慮怎樣能在直播帶貨這件事情上趕超董明珠的秘書。

李國慶蹭董明珠秘書上熱搜,直播賣不動書改行賣酒

(圖/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

離開當當網的李國慶,這幾年因為搶公章、與老婆隔空大罵這些事硬是讓他活成了公衆人物。如今,他不安于早晚讀書的創業項目,搖身一變成了“慶子”,活躍在直播賣貨的一線。

李國慶的直播首秀,得追溯到2020年6月13日。趁着“6·18”的熱度,李國慶在淘寶完成了首場直播帶貨。一個更重要的時間節點是,當年6月,李國慶的新創業項目“早晚讀書”成立一周年。

這場直播“處女秀”上,“早晚讀書”是李國慶的重點吆喝對象。在直播開始時,他用大量篇幅介紹該項目,直播主推的産品也是早晚讀書會員季卡。為給賣貨造勢,直播前夕,李國慶還學起了巴菲特,“拍賣午餐1小時”。

而在兩個月前,李國慶還說,“我的粉絲号召力一點不輸羅永浩,(但)我就不會帶貨”。結果,打臉的速度快過了打嘴炮的速度。

李國慶的直播效果也沒有他想得那麼樂觀。資料顯示,整場直播最高峰時觀看人數在7.7萬左右,早晚讀書季卡的成交額接近18萬元,一小時午餐的最終落槌價為12.94萬元。

與羅永浩首次直播帶貨即過億的成績相比,李國慶的“粉絲變現能力”,顯然差距太明顯。不過,李國慶并不打算放棄。事實上,2020年以來,企業大佬直播帶貨并不少見,董明珠、雷軍等企業家紛紛進入直播間,為自家生意站台。

李國慶最初的直播帶貨思路,同樣走的是“企業家路徑”:圍繞主業,主力銷售“早晚讀書”季卡等知識付費類商品。在李國慶抖音上的900餘條視訊中,商業知識分享占多數,這也與早晚讀書知識付費平台的屬性相符。

今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李國慶轉移陣地至抖音,繼續帶貨之旅。這場直播共包含39個商品,圖書文娛類達到24個。

可市場不遂人願。新抖資料顯示,這場持續4小時45分鐘的抖音直播,峰值線上人數1.5萬,商品銷售總額為61.58萬元。賣得最好的并非圖書類,而是泸州老窖禮盒,共計賣出11.85萬元。李國慶最為看重的“早晚讀書”季卡,僅賣出343張。

賣書不是個好買賣,李國慶最終選擇的新路子是直播賣酒。李國慶擅長吆喝,随意立flag。在抖音,他喊出“老李嚴選”的口号,并立下豪言,“當當網創始人,早晚讀書總經理,立志把酒類做到抖音第一”。

為拉動直播賣酒業務,李國慶也需要流量和人設,他在借助各種話題打造個人IP。在其抖音号内,常人視為隐秘的離婚事件、搶公章事件,被他反複提及,沒有絲毫尴尬。

“什麼企業家呀,如今的我,企業沒了,家也沒了”,“叫我慶子叫我老李都行”,李國慶說。當俞敏洪在抖音直播間與網友談論大學生活和職場規劃時,李國慶最愛聊的,依舊是自己與當當網、與前妻俞渝的那些往事。

今年10月的一場直播,更是将李國慶送上熱搜。當從業人員詢問李國慶與當當網是否還有關聯時,李國慶直接撩起上衣,展示其别在褲腰帶上的公章。這則視訊沖上當日微網誌熱搜,“褲腰别公章”,也成為了李國慶的直播梗。

當然,李國慶并沒有放棄知識付費類産品業務。10月28日,李在其微網誌賬号上預告“老李的創業私塾”,教寫商業計劃書,每人9990元。

在這則預告裡,“蹭流量”依舊是李國慶的拿手好戲,這次瞄準的是另一位熱門IP——賈躍亭。“靠一份漂亮的PPT就能拿到融資,這不僅僅是賈躍亭能做到的事,每個創業者都可以。”

目前,李國慶和孟羽童的粉絲量都在百萬級别,但效果卻有着雲泥之别。

11月3日,孟羽童在抖音上進行了直播帶貨首秀,不過不是在自己的賬号上,是在格力電器官方直播間。這場直播進行了4個多小時,被11.3萬人觀看,比此前品牌直播間日常3-5萬的觀看量高出近3倍。

而今年4月李國慶的抖音首場直播,最高同時線上人數僅為1.5萬。當晚銷量最高的是一款45元的凡客T恤,還是嘉賓陳年出現後賣出來的成績。

不得不令人感慨,在直播帶貨這件事上,老臘肉比不過小鮮肉,甚至連抖音賬号的活躍度都有明顯差距。李國慶曾以日更兩三條的頻率釋出各類職場短視訊,教年輕人們怎麼“做人”,但點贊量普遍隻有數千或數百個。而孟羽童更為熟悉抖音的流量密碼,她的視訊都是緊跟熱點或分享日常,内容更貼合抖音的社群調性,點贊量也多是數萬級别。

李國慶蹭董明珠秘書上熱搜,直播賣不動書改行賣酒

(圖/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

不過,這也不怪李國慶,企業家們轉型直播帶貨的效果都不算太好。不久前被熱議的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雙十一當晚出現在抖音直播間,挂上了四六級真題、考研全程班、新概念英語等連結,價格從9.9元到2629元不等。圍觀的人數很多,高達141.9萬人,但銷售額隻有11.33萬元。此前,在11月7日的那場直播中,俞敏洪花了50 多分鐘,賣了7種書,銷售額27萬元。

即便是曾經直播戰績不凡的大佬,也尚未完全掌握直播的要義。8月2日,雷軍出現在小米社群的“小米直面會”上,在半個小時的直播裡,推薦了16款産品,被網友直批“太敷衍了,像廣告大會”。質疑聲洶湧而來,最後雷軍不得不當晚就在微網誌上向網友緻歉。

事實上,2020年初,受疫情沖擊,依賴線下管道的各大品牌銷路受阻,不少曾經隻存在于财富故事中的企業家們,都開始加入直播帶貨的自救運動。

梁建章更是這些企業家中最敬業的一位,他用各種火爆的造型取勝。從秦始皇到李時珍、阿拉伯旅行家再到大象,梁建章在直播間cos過的角色至少有20個。他半年累計創造了超過17億的交易額,觀看人數超過1億人次。

但目前在直播帶貨領域做得風生水起的大主播,很少是明星或者企業家,大部分是素人一步步成長起來,薇娅、李佳琦和辛巴都是如此。唯一的例外是羅永浩,不過老羅能起來也仰仗抖音的大力扶持。抖音當初為了能在直播帶貨上樹立标杆,力捧羅永浩,才讓他成為抖音頭牌。不過,最近老羅的帶貨能力也明顯下滑。

董明珠聰明的地方在于,自己帶貨帶不動,就捧紅一個秘書來帶貨,把舞台讓給年輕人。

而反觀李國慶,自曝八卦似乎已經成了他屢試不爽的套路。直播中,他再談和俞渝的“世紀之戰”,稱“非常後悔在婚姻中有過兩次家暴”。為了給自己的直播品牌“老李嚴選”造勢,他在直播間掀起上衣,展示自己别再褲腰上的當當公章,“公章放到哪裡都不放心,是以幹脆挂在了褲腰帶上”。

但他說來說去,也無非就是“前妻”和“公章”,這些八卦轶事,觀衆也會有聽煩的一天。

盡管李國慶曾表示,“如果一個企業家做自媒體、掙廣告費或帶貨,我覺得很荒唐。”但現在他應該也發現了,這個行當并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選品政策、控場能力、專業測評能力甚至“網感”,都是一道道門檻。

(封面圖來源:孟羽童微網誌)

本文由《财經天下》周刊旗下賬号AI财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管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