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豐子恺:運河的槳聲

作者:光明網

周維強

中國美術史學者傅申先生說過,董其昌的很多畫是在船上作成的,這條船便是“書畫船”。江南交通“靠天然河道和密如蛛網的運河”。古代的繪畫中心南移之後,書畫家出遊每以水路為主,船的容積可以比較大,能夠放置書桌;船行河上也比較平穩,适宜寫字繪畫。是以“書畫船”也就慢慢地成了古代中國書畫家特有的一個傳統。宋代米芾就有“書畫船”,明人董其昌尤其成了這一個傳統裡的代表。

船行平平靜靜的河上,固然是可以作畫的一個外部條件。畫家恬适的心境,更加是形塑“書畫船”傳統的精神因素。陳繼儒《岩栖幽事》裡說:“住山須一小舟,朱欄碧幄,明棂短帆,舟中雜置圖史鼎彜……”這是一種對應于這樣的精神氣質的文化趣味。

20世紀中國的文藝家裡,能夠遺傳中國古代書畫家的這份精神氣質,得着這份坐船的趣味的,豐子恺可能是其中的一個顯例。

大運河流經浙江桐鄉石門,由南朝東拐了個灣——石門灣。清光緒二十四年,農曆九月二十六日,公元1898年11月9日,豐子恺就出生在這個江南水鄉的石門灣。

子恺先生後來離開故鄉外出工作,常常會回想起運河畔的生活。

“運河大轉彎的地方,分出一條支流來。距運河二三百步,支流的岸旁,有一所染坊店,名曰豐同裕。店裡面有一所老屋,名曰惇德堂……”這是子恺先生1939年9月6日寫成于廣西思恩的随筆《辭緣緣堂——避難五記之一》裡的文字。豐同裕是豐家的産業,惇德堂是豐家的住所。子恺先生說他抗戰流亡中,每逢在報紙上看到了關于石門灣的消息,晚上就會夢見故國平居時的舊事。子恺先生三十歲時,靠了自己的一支筆,在惇德堂裡面蓋起了緣緣堂。堂名“緣緣”,也屬無意。豐子恺在小方紙上寫了許多自己所喜歡且可以互相搭配的漢字,團成小紙球,兩次抓阄,拿起來的都是“緣”字,于是就有了這個堂号。雖說是無意,但也未嘗不含着“天意”,“緣”是子恺先生所喜歡的,“緣”又是佛教的觀念,子恺先生又是信佛的,莫非這也是“緣”麼?

這座閑閑地立在運河旁的緣緣堂,如豐先生本人,儒雅、素樸、明爽、軒敞,本色的大運河畔江南水鄉民居。房内家具也是他親繪圖案,請木工特制的“最合理的中國式家具”。他在這裡畫出了《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瞻瞻底車》等上百幅情趣盎然的漫畫,寫出了《楊柳》《山中避雨》等二十餘篇脍炙人口的散文随筆,後分别收入開明版的《緣緣堂再筆》和天馬版的《随筆二十篇》。直到抗戰軍興,子恺先生一家辭别故鄉開始逃難……

子恺先生說他走過五省,經過大小百數十個碼頭,才知道故鄉石門灣真是一個好地方。這個在嘉興和杭州中間的地方,離開滬杭鐵路三十裡,這三十裡有小輪船可以通航。每天早晨從石門灣搭輪船溯運河便到了滬杭鐵路上的長安車站,由此搭車,南行一小時可到杭州,北行一小時可到嘉興、三小時可到上海。子恺先生說他自己還是更喜歡坐了船走運河到杭州或者嘉興。這些客船,朱漆欄杆玻璃窗,開船時間由客人自定;行李也不必用力捆紮,用心檢點。客人但把被、褥、枕頭、書冊、煙袋、茶壺、熱水瓶,甚至酒壺、菜榼……往船艙裡送,船家自會給你布置在玻璃窗下的小榻及四仙桌上。客人“下船時仿佛走進自己的房間一樣”。

子恺先生回憶說他最喜歡的是坐着這樣的船去杭州,中間可以在塘栖住上一宿,上岸買些塘栖本地名産的糖枇杷、糖佛手;再到靠河邊的小酒店裡去找一個幽靜的座位,點幾個小盆:冬筍、茭白、荠菜、毛豆、鮮菱、良鄉栗子、熟荸荠……燙兩碗花雕。“你盡管淺斟細酌,遲遲回船歇息。”假如下起了雨呢?那也可不管,“因為塘栖街上全是涼棚,下雨不相幹的。”“這樣,半路上多遊了一個碼頭,而且非常從容自由。這種富有詩趣的旅行,靠近火車站地方的人不易做到,隻有我們石門灣的人可以自由享受。”

這樣閑逸和藝術的乘船慢慢旅行的體驗,子恺先生終生念茲在茲。1972年,子恺先生七十五歲了,還回味着,寫下了随筆《塘栖》:“吃過早飯,把被褥用品送進船内,從容開船。憑窗閑眺兩岸景色,自得其樂。”傍晚船抵塘栖,上岸去吃酒了,不求菜多,但求味美,“呷一口花雕,嚼一片嫩筍,其味無窮”。若是枇杷上市的季節,塘栖的枇杷是有名的,雨天坐了船,在船上吃着枇杷,看雨中風景,有着一種詩趣,“使人想起古人的佳句:‘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隻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古人贊美江南,不是信口亂道,卻是親身體會才說出來的”。

子恺先生七十五歲時寫的這篇随筆,開頭就引了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說《旅宿》,說火車把幾百個人裝在同樣的箱子裡蓦然地拉走,毫不留情,幾百個人在這個箱子裡又以同樣的速度奔向同一車站,火車代表了二十世紀的文明,又是那樣地“蔑視個性”。文章結尾,子恺先生說:“我謝絕了二十世紀的文明産物的火車,不惜工本地坐客船到杭州,實在并非頑固。知我者,其唯夏目漱石乎?”子恺先生當年在這樣藝術的船行裡,焉知沒有構思了無數的漫畫、散文的腹稿呢?這或者也可以說是二十世紀的子恺先生的“書畫船”麼?

《光明日報》( 2021年11月26日16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