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4年葉劍英病情告急,中央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力挽狂瀾

作者:阿七說史

1984年,鐘南山心情焦灼地坐上前往首都北京的飛機,他剛剛接到組織的指令,要前往北京為搶救病重的葉劍英元帥。

此時葉劍英元帥因為肺炎複發,已經命懸一線,情況不容樂觀,感到事态緊急的中央也開始準備追悼會,就連“八一”的活動也宣布取消了,黨内衆人心中都像是壓了一塊沉甸甸的石頭,十分沉重。

鐘南山到達北京之後,急匆匆地就趕去了葉劍英所在的醫院,經過一番緊急的商議和搶救之後,葉劍英元帥竟“奇迹”般地活了過來。這時衆人才從緊張的氣氛中緩過來神,不禁松了一口氣。

那麼在如此危急的時刻,鐘南山是如何将命懸一線的葉劍英搶救回來的呢?

1984年葉劍英病情告急,中央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力挽狂瀾

葉劍英元帥

葉劍英,1897年出生于廣東省梅縣,年少時受到孫中山辛亥革命的影響,萌生了想要一身戎裝報國的決心。

1924年,在黃埔軍校中教學的時候,葉劍英第一次接觸到了共産主義思想,這讓他在亂世中仿佛看到了拯救中華民族的希望。于是在蔣介石叛變革命之後,他毅然決然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此後,在抗戰的各個階段都能看到葉劍英活躍在其中的身影,紅軍時期參與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對共産黨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的起義戰争。

抗日戰争期間,葉劍英積極擁護黨的主張,在國民黨統治區域宣揚我黨的抗日主張,得到了大部分群眾的支援。

尤其是在參加蔣介石在重慶召開的全國參謀會議時,他用大量的事實和證據宣傳共産黨在抗日戰争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堅定的反駁了國民黨歪曲事實,抹黑共産黨的言論。

抗戰勝利後,葉劍英在解放戰争時期,對于解放軍的戰略方針以及說服、軍事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他先後擔任了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廣州市市長等職務。在政治領域依舊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1984年葉劍英病情告急,中央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力挽狂瀾

1955授銜

1955年,在抗戰中做出過巨大貢獻的葉劍英被授予“元帥”軍銜,這是對他功績的肯定,也是新中國軍隊逐漸走上正規化的一個重要曆程。

作為十大元帥之一,葉劍英仿佛一個偉人一般永遠不知疲倦,不會倒下。可是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更何況,常年的征戰落下一身的傷,也早已令這位一心為國為民的元帥留下了不少的病根。

因為抗戰年代的醫療條件根本無法和現在相提并論,有許多人在戰場上受過傷之後,還沒來得及治愈,就隻能扛着槍重新上了戰場。

是以在晚年的時候,随着身體的免疫力下降,稍微一點“風吹雨打”就會患上感冒、發燒,葉劍英元帥在晚年的時候也是深受其害。

1979年,國家百廢待興,各方面幾乎都要重新起步,中國将來應該如何發展則成為中央上司人亟待解決的問題。

此時已經82歲的葉劍英拖着年邁的身體,依舊為了國家的建設嘔心瀝血。然而在完成黨中央下達的撥亂反正的任務之後,他的身體就出現了明顯地變化。

1984年葉劍英病情告急,中央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力挽狂瀾

盡管他自己沒有察覺到,但是每時每刻都跟在他身邊的警衛,卻對他的這些變化看得一清二楚。

首先是比起以往身體堅朗的時候,他生病的頻率要高了許多,大病小病不斷。起初警衛人員并沒有認識到這是葉劍英元帥身體開始衰退出現的情況,隻是以為這是因為氣候變化或者是飲食方面出現了什麼問題,才會導緻葉劍英的免疫力下降。

是以警衛人員在照料葉劍英的時候更加謹慎小心,在葉劍英的日常生活起居方面下足了功夫。可是他們很快就發現,葉劍英的身體不僅沒有任何的好轉,反而更加嚴重了。

1979年9月的一天,警衛人員忽然察覺到,葉劍英走路的幅度比之前小了許多,而且還有些踉跄,這和之前葉劍英走路做事都風風火火的樣子有了巨大的反差。

這讓葉劍英身邊的從業人員憂心不已,警衛人員試圖勸他到醫院中看看身體,可葉劍英卻笑着擺擺手:“人老了,在所難免的事,還是不要驚動别人了。”

1984年葉劍英病情告急,中央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力挽狂瀾

葉劍英晚年

此時随着黨内老一輩上司人一個個的離去,中央對于還在世的上司人都非常重視。是以葉劍英知道自己這一去醫院,勢必會引起黨内衆人的重視。

為了不給别人“添麻煩”,葉劍英始終堅持不去醫院。無奈之下,衆人隻好遵循葉劍英的意思,在他身邊更加精心地照料他。

可是很快,警衛人員就發現,葉劍英元帥的記憶力出現了明顯地衰退,就連喝水時,端着杯子的手也會止不住顫抖,杯子中的水都會被抖出來。

這一切迹象都表明,葉劍英的身體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接受治療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無奈之下,警衛人員隻好找到了主持中央事務的鄧小平,向他報告了葉劍英的身體狀況。

這件事很快就引起了鄧小平的高度重視,他一直勸葉劍英到醫院中好好看看病,并休養一段時間,可是葉劍英因為放心不下中央的工作,始終沒有時間到醫院檢查身體。

1984年葉劍英病情告急,中央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力挽狂瀾

鄧小平

無奈之下,鄧小平找來解放軍總醫院的醫生,對葉劍英進行了簡單的檢查。可是受限于當時的醫療水準,醫生們并沒有檢查出來葉劍英有什麼病狀。

為了避免葉劍英出現意外情況,鄧小平指令中央保健委員會組織一個醫療保健組,跟在葉劍英身邊,以防發生“意外”。

很快,經過千挑萬選的醫療保健組就來到了葉劍英身邊,寸步不離地跟着葉劍英元帥。盡管葉劍英對于每時每刻都被人盯着感到十分不自在,但是不得不承認,這支小組在關鍵時刻曾多次救葉劍英元帥于危難之中。

1983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任期将滿之時,葉劍英曾向中央表示,自己因為年事已高,身體出現問題,決定就此退出政治舞台。

後來為了完成手中的工作,葉劍英拖着病體又在全國範圍内進行了大量的視察,這些勞心勞力的工作很快又使得葉劍英的身體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此時葉劍英才不得不到醫院中接受全面的檢查。

結果這一查就檢查出了大問題,葉劍英元帥患的竟然是“帕金森”。

1984年葉劍英病情告急,中央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力挽狂瀾

葉劍英主持會議

“帕金森”是一種很常見的老年人神經系統性疾病,這種病雖然并不緻命,但是會對日常生活産生嚴重的影響。

首先表現出來的就是雙手不自覺顫抖、走路不平穩等問題。然而這些問題隻是表面的,這種病之是以可怕,主要是會使人體的免疫力下降,這也是葉劍英元帥經常感冒發燒的主要原因。

盡管是一種常見的病,但是就當時的醫療水準而言,這種病幾乎是無法被治愈的。這也就意味着醫療組的人員們,隻能延緩病魔一點一點侵蝕葉劍英元帥的身體,或是減輕病痛對葉劍英元帥的折磨。

在得知這個消息後,衆人都感到心中十分沉重,可是葉劍英卻十分不以為然,他始終抱有一種十分樂觀積極的态度,也全力配合醫生的治療。

因為葉劍英的血管太細,醫護人員的針管經常要紮好幾次才能紮進去,久而久之,葉劍英的胳膊上就結痂了。

1984年葉劍英病情告急,中央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力挽狂瀾

葉劍英元帥晚年

但是他卻絲毫不在意,在看到護士給自己打針的時候,他還勸慰道:“人嘛,都是要死的,毛主席都能看得開,我有啥看不開的呢?”

每逢這個時候,從業人員就會眼眶鼻頭一酸,仿佛葉劍英真的要離開了一樣。

葉劍英也經常對身邊的從業人員說:“他們都是為了照顧我的身體,如果我還不配合,那我就太對不起他們了。”葉劍英體諒身邊從業人員的精神令許多人都感動不已,看着這樣一位寬于待人的國家上司人身形瘦削地躺在病床上,所有人心中都十分不忍。

人到老年,對于外界的變化就十分敏感了,随着天氣逐漸變冷,葉劍英開始因為身體免疫力下降,出現了各種并發症,不久之後,身體虛弱的葉劍英就出現了一次十分危急的病情。

1983年11月19日,葉劍英忽然陷入了昏迷,醫療保健組的從業人員急忙對葉劍英的身體進行了全方位的檢查,最終檢查的結果令所有人再次震驚,他患的是“急性高側壁小道性心肌梗塞”。

醫護人員急忙對葉劍英展開了緊急救援,在醫療保健組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葉劍英才從這次危急的病情中恢複過來。

可是這次之後,葉劍英的身體又虛弱了幾分,連帶着開始患上了肺炎。

1984年葉劍英病情告急,中央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力挽狂瀾

葉劍英工作照

每次肺炎複發的時候,葉劍英都會因為呼吸不暢,憋得臉色發紫,他的咳嗽聲令所有的醫療專家都憂心不已。

經過幾次搶救之後,中央特意準許了醫療組一個專門的治療方案,才終于控制住了葉劍英的病情。可是此時衆人心裡都清楚,這樣隻能暫時維持現在的穩定,葉老總遲早有一天也要面臨生老病死這一自然法則。

1984年7月上旬,葉劍英的病情再次複發,這次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來勢洶洶。因為病發速度過快,還引發了其他各種并發症。高燒、咳嗽、呼吸不暢,各種病都在折磨着葉劍英的身體。

不管醫護人員怎麼搶救,葉劍英始終沒有退燒的迹象,更嚴重的是,因為長時間的高燒不退,葉劍英的喉嚨中有許多痰咳不出來,他能夠咳出來的,隻有鮮血。

此時葉劍英的生命已經是危在旦夕,必須立即對其采取急救措施,可是葉劍英年事已高,任何急救措施都會有很大的風險。

胡耀邦曾訓示:一定要盡一切力量進行搶救!

中保辦的王敏清醫生更是将這次搶救比作中國醫療保健史上的“淮海戰役”。

1984年葉劍英病情告急,中央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力挽狂瀾

這時所有人心中都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中央人民大會堂甚至提前通知了各級上司人,今年的“八一”活動取消,并開始着手準備追悼會,以防發生不測。

此時有人既然想起來一個人,當即向中央提議道:“鐘南山教授曾經在國外留學歸來,又是呼吸系統的專家,可以請他來給葉劍英元帥會診。”衆人這時才似恍然大悟般點點頭,怎麼能将這麼厲害的一位專家給忘記了呢?

此時鐘南山教授正在醫院中忙碌着自己的工作,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即将面臨的重擔。

中央上司人在經過緊急商議之後,當即決定:以最快的速度,請鐘南山教授為葉劍英元帥會診。

1984年葉劍英病情告急,中央備好追悼會,危急時刻鐘南山力挽狂瀾

接到中央的指令後,鐘南山不敢有片刻的耽擱,當即簡單收拾了一下行李,就乘坐專機急匆匆地趕到了北京。

當天晚上九點左右,風塵仆仆的鐘南山就出現在了葉劍英的病房中,經過專家們謹慎商議,他們決定為葉劍英進行氣管切開手術,由鐘南山主刀。

1984年8月10日,經過長時間的“奮戰”之後,鐘南山教授終于戰勝了這場手術台上的“淮海戰役”。

葉劍英的病情終于穩定了下來,各項名額也開始恢複正常。衆人在見識過終南山的醫術之後,都連連感慨鐘南山教授的妙手回春。在醫院中休息過幾個月之後,葉劍英元帥肺部的發炎基本上就已經全部消失了,呼吸狀況也逐漸恢複了正常。

從這之後,葉劍英在從業人員的精心照料下,安安穩穩地度過了兩年的時光,鐘南山教授也可以說是葉劍英元帥的救命恩人。兩位不同領域的泰鬥也就此在中國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話。

1986年10月22日,葉劍英元帥在北京逝世,終年89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