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家發改委:到2025年,太湖、巢湖不發生大面積藍藻水華導緻水體黑臭現象,確定供水水源安全

作者:中國發展網

中國發展網訊 國家發改委今日釋出《關于加強長江經濟帶重要湖泊保護和治理的指導意見》 (發改地區〔2021〕1617号)(下稱《意見》)。《意見》表示,湖泊是水資源的重要載體,長江經濟帶範圍内湖泊水系衆多,分布有我國五大淡水湖。作為河流生态系統的關鍵要素,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洱海、滇池等重要湖泊水量豐富,在保障長江經濟帶生态、水資源、防洪等安全和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以來,沿江省市在大力推進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保護治理的同時,加強湖泊保護修複,取得明顯成效。但由于湖泊具有水域面積廣闊、水體交換緩慢、污染物易擴散等特殊規律,保護和修複較之長江幹支流難度更大。加之沿湖工農業和人口、城鎮密布,經濟發展長期與湖争水争地,城市建設特别是房地産開發侵占湖泊生态空間,長江經濟帶重要湖泊普遍面臨生态功能受損、水源涵養能力不足、水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萎縮、蓄洪能力下降等突出問題。

《意見》表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緊扣長江經濟帶發展目标任務,緊盯重要湖泊主要問題,以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洱海、滇池等重要湖泊為重點,以湖泊生态環境保護為突破口,江湖同治、水岸同治、流域同治,推進重要湖泊從過度幹預、過度利用向自然修複、休養生息轉變,建構完整、穩定、健康的湖泊生态系統,助力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

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充分發揮大自然的自我修複能力,對重要湖泊生态系統實施有效保護。根據湖泊生态系統承載能力進一步調整優化湖區産業結構布局,以水定産、量水而行,推動區域綠色可持續發展。

統籌推進,一體治理。遵循自然生态系統演替規律和江河、湖泊演變規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把握江河湖泊是一個有機整體,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内在邏輯,統籌考慮江湖生态系統要素,推進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

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充分總結長江經濟帶重要湖泊保護治理實踐經驗,深入分析不同類型湖泊特點,科學區分湖泊共性和個性問題,抓住湖泊保護治理的主要沖突和沖突的主要方面,聚焦重點區域、領域和關鍵要素,突出抓重點、補短闆、強弱項,科學治理、精準保護。

深化改革,完善機制。對标對表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對湖泊保護治理提出的新要求,健全湖泊保護治理體制機制,完善湖泊保護治理政策,促進科技創新,進一步提升湖泊治理能力和水準,建立健全湖泊保護和治理長效機制,完善湖泊保護治理體系。

《意見》目标為,到2025年,太湖、巢湖不發生大面積藍藻水華導緻水體黑臭現象,確定供水水源安全。洞庭湖、鄱陽湖、洱海、滇池生态環境品質得到鞏固提升,生态環境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水質穩中向好。洞庭湖、鄱陽湖等湖泊調蓄能力持續提升,全面建構健康、穩定、完整的湖泊及周邊生态系統。到2035年,長江經濟帶重要湖泊保護治理成效與人民群衆對優美湖泊生态環境的需要相适應,基本達成與美麗中國目标相适應的湖泊保護治理水準,有效保障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