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盟會推動革命多年,為何武昌起義成功後,卻推選黎元洪為首領?

作者:百聞一默

中國被封建君主制度統治了2000多年,在西方資産階級革命如火如荼,并進一步大力發展工業時,中國則剛結束完又一個輪回,開始清政府的統治。

直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暴發并成功占領武漢三鎮,為清朝的落幕吹響了哀樂 ,史稱辛亥革命。

同盟會推動革命多年,為何武昌起義成功後,卻推選黎元洪為首領?

辛亥革命被稱為中國近代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它迫使清廢帝溥儀宣布退位,并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共和政府。

作為辛亥革命的起點,武昌起義是同盟會在經曆鎮南關起義、黃花崗起義等9次失敗後,第一次取得成功。但卻在占領武漢後推選非同盟會成員、清廷新軍暫編陸二十一軍統領黎元洪為都督,出面主持大局。

同盟會推動革命多年,為何武昌起義成功後,卻推選黎元洪為首領?

在起義前夕還處決過軍内革命黨人的黎元洪,就這樣名利雙收,還在後來成立的中國民國中就任了副總統之職。

可以說,雖然當時黎元洪手中有一支新軍,但如果不是這忽如其來的武昌軍政府都督之位,他不可能在後來的民國政府中獲得如此高位。

要知道,此後他共二次就任副總統,二次就任總統,甚至與段祺瑞産生了影響深遠的府院之争。

同盟會推動革命多年,為何武昌起義成功後,卻推選黎元洪為首領?

其實,這次多方面原因湊成的一個曆史偶然。

01.命運多舛的民主革命

同盟會于1905年在東京成立,由孫中山先生發起和上司。在成立之初,就以“驅除鞑虜,恢複中華”為目标。

雖然帶有資産階級革命性質,但它的民族主義色彩也非常濃厚,這從參加同盟會成立大會的代表身份中可以看出,均來自關内17省--除了在日本沒有留學生的甘肅外。

同盟會推動革命多年,為何武昌起義成功後,卻推選黎元洪為首領?

自成立第二年起,同盟會就成為中國影響最大的一個民主黨派,孫中山緻力于聯合各黨會,在全國各地推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

從1906年12月的萍浏醴起義、1907年5月的黃岡起義到1911年4月的黃花崗起義(廣州起義),同盟會共推動了9次包括新軍力量在内的武裝暴動。

然而,當時清政府影響力雖已經急劇下降,各地方政府早就處于陰奉陽違的狀态,但革命氛圍還不夠濃厚,各掌權派以隔岸觀火為主,這些起義均被鎮壓。在黃花崗起義中,同盟會元老黃興甚至身負重傷,逃到香港休養。

同盟會推動革命多年,為何武昌起義成功後,卻推選黎元洪為首領?

黃花崗起義失敗後,同盟會内部出現了大量的争議,對革命的方向和起義地點進行了反思。由于同盟會團結的各黨會衆多,組織并不十分嚴密。其中部分力量決定轉移起義目标。

這其中,以文學社和共進會為主的革命黨人經過反複思索,計劃在長江中下遊再次推動一場武裝起義,而地點,正是定在武昌。

當時,清政府剛剛宣布了籌備了5年的“預備立憲”結果,在9名内閣成員中,竟然有7名皇族。同時,清廷還将各省鐵路收歸國有,卻又轉手賣給“外國友邦”。

同盟會推動革命多年,為何武昌起義成功後,卻推選黎元洪為首領?

這一系列舉動徹底引爆了國内輿論,導緻群情激奮,甚至爆發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而蟄伏的革命團體們也趁機在湖北新軍中引導這股輿論,宣揚革命思想。

02.被迫發動的武昌起義

随着“保路運動”的發展,清政府從湖北調走了大量新軍前往四川鎮壓宣布獨立的容縣。

湖北的防禦變得相對薄弱。

在同盟會的指導下,文學社和共進會順勢成立了發動武昌起義的上司機關。其中總理為共進會會長劉公,軍事總指揮為文學社社長蔣翊武,參謀長為共進會湖北主席孫武。

同盟會推動革命多年,為何武昌起義成功後,卻推選黎元洪為首領?

在原計劃中,同盟會将派在香港休養的黃興以及元老宋教仁親自前來武昌上司起義,同時,在湖南策劃暴動以做呼應,于10月6日同時發動。

到了9月28日時,湖南方面傳來消息說尚未準備充足,要求發動時間延期到10月16日。而武漢這邊也在緊鑼密鼓地準備彈藥,順便等待同盟會上司人的到來。

然而,就在10月9日,孫武親自帶人制作炸藥時,不慎引發爆炸,自己被炸成重傷之餘,還引來了俄租界的巡捕搜查,起義計劃及上司人名單就此洩露!

同盟會推動革命多年,為何武昌起義成功後,卻推選黎元洪為首領?

當晚,清政府對革命黨大肆搜捕,包括總策劃劉複基在内的大量起義上司人被抓,總指揮蔣翊武被迫逃出武漢,而黃興、宋教仁等人尚未進入武漢,一時間群龍無首!

重傷躲在醫院的孫武急切地對自己親信鄧玉麟說道:箭在弦上,不可不發。為今之計,隻有冒死發動,尚可死裡求生。

這個訓示傳出後,各起義部隊自行秘密聯絡,約定于10月10日晚“以槍聲為号”,發動起義。

同盟會推動革命多年,為何武昌起義成功後,卻推選黎元洪為首領?

就這樣,武昌起義在外無力量策應,内無統一指揮的情況下,提前發動了。在所有起義的新軍中,職務最高的吳兆麟僅僅是負責守衛軍械庫的第八鎮工程營左隊隊官--相當于一個連長。

03.官從天上來的黎元洪

在清政府調走大量軍力後,黎元洪所帶的第二十一協成為湖北為數不多的正規軍之一,至少在武漢城内,他是當之無愧的軍方大佬,而他對革命的态度,恰恰一直暧昧不清。

在10月初時,其實已有官員注意到新軍内部醞釀的火藥味,曾提議将湖北省總軍火庫楚望台的守軍由工程營換為旗籍兵士,但被黎元洪拒絕。

回頭看來,黎元洪這次拒絕對武昌起義來說至關重要,因為沒有起義當夜軍火庫守軍的幫助,起義部隊根本拿不到足夠的彈藥,而守軍隊官吳兆麟恰恰又是黎元洪的學生。

同盟會推動革命多年,為何武昌起義成功後,卻推選黎元洪為首領?

不過,在10月9日晚,起義暴露後,黎元洪仍然對照名冊下令處決了麾下的三名革命黨人。雖說這其中有湖廣總督瑞徵的指令原因,但也說明他本身并不是一意支援革命。

讓所有人意外的是,武昌起義倉促發動後,清政府在城内的最高指揮瑞徵竟然被吓得棄城而逃往上海,而城内另一支新軍第八鎮的司令部也很快被占領,一夜之間,起義軍就占領了武昌城。

起義竟然成功了!可能連革命黨人都沒有預料到這個結果,在繼續向漢口等地推進之餘,他們才開始商議推選都督一職。

由于當時在城内的革命黨人實在沒有拿得出手、鎮得住場面的大人物,在吳兆麟的提議下,大家一緻決定推選黎元洪為湖北軍政府都督。他們不知道的是,此時這位起義軍的都督因害怕被清算,正躲在卧室内瑟瑟發抖。

同盟會推動革命多年,為何武昌起義成功後,卻推選黎元洪為首領?

04.被迫革命的黎元洪

黎元洪是在床底下被找到的。但聽到幾名持槍的起義軍喊自己“都督”、“總指揮”時,他感覺自己在做夢,而且是個噩夢。

很顯然,他雖然怕起義軍報複,但更不認為起義軍能夠堅持下去。這個都督之位,簡直就是要命的毒藥。

于是,他拒不配合,及時被革命黨軟禁起來,也毫不松口。但很明顯,他的學生吳兆麟對這位老師是有辦法的。在這種情況下,吳兆麟提出了“公推”一詞。

什麼叫“公推”,不是公開推選都督,而是公開他們革命黨人的推選結果。就這樣,每占領一地,起義軍就以“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的名義張貼安民告示,而且效果十分顯著。

得知這個消息的黎元洪簡直絕望,再加上兩天之内,起義軍就勢如破竹地攻占了武漢三鎮,于是他主動叫來革命的士兵,慨然說道:“吾欲剪此辮久矣!”。

同盟會推動革命多年,為何武昌起義成功後,卻推選黎元洪為首領?

且不說革命黨人作何感想,但第二天,也就是10月13日,出任“湖北軍政府都督”已經三天的黎元洪終于公開發表了革命演說,号召起義軍和各省“推倒清朝,恢複漢族統治;廢除專制,建立共和”。

黎大都督親自出面的效果果然不一般,越來越多的人覺得這次革命“有搞頭”,而一些殘餘之敵則“心驚膽裂,易裝潛逃者,不可勝算”。

同盟會推動革命多年,為何武昌起義成功後,卻推選黎元洪為首領?

可以說,退出黎元洪來做這個武昌起義的首領,湖北軍政府都督,是在當時情況下,十分必要的一步,極大地穩定了革命的局面。

雖然,在清政府的極力反撲下,武漢起義軍一度被壓制,黎元洪甚至離開武漢在外躲避。但若沒有他關鍵時期的出面,可能起義軍根本無法堅持到黃興等人抵漢,更不會有後來的各省響應,協商成立了中華民國政府。

同盟會推動革命多年,為何武昌起義成功後,卻推選黎元洪為首領?

這樣說起來,黎元洪黎大總統,确實也稱得上是辛亥革命的“首義之功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