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平天國一将領把無錫弄得烏煙瘴氣,想投降清軍不得,終被剮殺

【太平天國系列576,小佛說史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太平天國十四年間,可謂風起雲湧,太平天國與清朝都出現許多風雲人物,這其中不乏石達開、陳玉成、程學啟、羅澤南、左宗棠、江忠源等名将,當然也會出現許多雙方眼中的反面人物,這些人之是以成為反面,大多數源自于對政權的不忠,尤其是那些在雙方交戰的關鍵時刻倒戈,為政權帶去不可預估的損失。

太平天國一将領把無錫弄得烏煙瘴氣,想投降清軍不得,終被剮殺

尤其是太平天國後期,不少被洪秀全封王的人為了自己的私利,直接帶着自己的人馬與鎮守城市投降清軍,以換得高官厚祿,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靠着投降換取美好的未來:枞陽守将連天福萬宗勝投降清軍後被殺;納王郜永寬等八個進階将領獻出蘇州城後被殺;僧格林沁讨厭反清的人,覺得太平軍将領們明明叛國卻依靠投降得到官職,祜王藍成春跑去投降,無異于羊入虎口一到僧格林沁營中,就被綁了綁了,審訊結束後立刻處死……

其實對于政權而言,還有一類人也是反面人物,那便是坑害百姓之人,比如:洪秀全表弟在安慶那麼艱難的時候,全城缺吃的,他家還藏了不少糧食,而且在安慶被湘軍攻陷的時候,他逃跑速度極快;太平天國晚期,天京長期處于湘軍圍困之中,李秀成多次前往解困,有一次他将自己大後方托付給陳坤書,可是陳坤書無視李秀成的信任,在蘇州城内作威作福,未能限制好自己和部下,發生縱兵擾民事件,以緻百姓流離失所,怨聲載道……如此像這兩人的太平天國将領,也是可以數出一些人。今天咱們要說到的黃子隆便是這樣的将領。

太平天國一将領把無錫弄得烏煙瘴氣,想投降清軍不得,終被剮殺

黃子隆是廣西藤縣人,早年參加太平軍,不過籍籍無名,後歸屬李秀成麾下,直到太平天國十年才得封忠天義,這算是他真正發迹的開端吧,後來洪秀全瘋狂封王,黃子隆得以叙功封為潮王(實際上是洪秀全有意分化李秀成的勢力,将其麾下衆多将領紛紛封王),成為太平天國2000多個列王中的一員。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實力派之一,他麾下進階将領基本上都是江浙一帶一城之主官,黃子隆也不例外,他掌控的便是無錫。

太平天國一将領把無錫弄得烏煙瘴氣,想投降清軍不得,終被剮殺

那是無錫已經是一個非常富饒的地方,而黃子隆并沒有珍惜,主政無錫之後開始肆意妄為,橫征暴斂,苛待群眾,使得怨聲載道,百姓紛紛逃離無錫城,羅爾綱所著《太平天國史》與陶短房作品《天國志》中均有相關記載:

《太平天國史》:黃子隆在無錫肆意誅求,居民遷避鄉鎮,市肆漸散,人們叫他做「潮白地」。

《天國志》:潮王不善撫循,既荷一城之任,不輯部衆,城鄉擾擾,如在焚中,無錫素富饒,百業繁盛,至是皆不堪,市廛為空,城民争出四鄉避難,土人皆側目,竊号子隆曰“潮白地”雲。

太平天國一将領把無錫弄得烏煙瘴氣,想投降清軍不得,終被剮殺

黃子隆一心就想折騰無錫,對這座城市之外的事情表現得莫不關心,不管是天京危急還是蘇州被困,他都無視李秀成要他出兵的指令,窩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後來實在是李秀成等天天求援,他就和常州守将相約一起外出看戲——“惟約常州護王,出隊城外,徘徊顧望,虛為呼應而已”。黃子隆心裡很清楚,按照當時的趨勢,太平天國不久就将土崩瓦解,他需要為自己的将來作打算,而投降清軍的念頭便早已萌生。

1863年12月,蘇州守将郜永寬等人會見了李鴻章的心腹程學啟,與之談好了投降事宜,兩日後郜永寬及其黨羽将正直的譚紹光殺死并割下他的頭顱作為投降的見面禮,不久之後,郜永寬等八人被殺,跟随他們投降的太平軍将士也盡皆被屠殺。黃子隆得知消息之後,整個人都石化了,沒有退路了,隻能關閉所有城門,與清軍決一死戰。

太平天國一将領把無錫弄得烏煙瘴氣,想投降清軍不得,終被剮殺

郜永寬等人被殺數日後,清軍就攻陷了無錫城,黃子隆與其子均淪為清軍俘虜,随後被剮殺。其實咱們想一想也知道,黃子隆不可能守住無錫城:其一,喪失民心,正所謂失道者寡助;其二,他一心想投降,根本就沒有做好城防工作,怎麼可能戰勝淮軍。

參考資料:《太平天國史》、《天國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