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瓊瑤愛情劇,為什麼能洗腦一代年輕人?

作者:感情中轉站

但凡提到愛情劇,我想不得不說的就是瓊瑤劇了。

瓊瑤的愛情劇陪着七零八零一代人成長,甚至不誇張地說當時很多年輕人就是沉溺在這樣的愛情劇裡尋找自己另一半的,是以很多人此刻感慨自己當初是被這樣的愛情毀的​感情觀。

《一簾幽夢》中那句“你失去的隻是一條腿,而紫菱失去的可是愛情啊”

瓊瑤愛情劇,為什麼能洗腦一代年輕人?

尤其還有《水雲間》這個對白場面,女主汪子璇拉着兩個男人的手說“你們都是我最好的朋友,也都和我有過最親密的關系,你們那麼珍惜我,愛護我,我很感動,真的,但是從今以後請你們不要再說誰是孩子父親這樣的話了,好不好,可不可以,把對孩子的這份期盼這份愛深深地埋藏在心裡,把你們的​明​,化作暗中的照顧,你們可以照顧我,照顧孩子,但是不要搶做孩子的父親......”

瓊瑤愛情劇,為什麼能洗腦一代年輕人?

類似這樣讓人歎為觀止價值觀的對白可以說在瓊瑤劇中稀疏平常,而這樣的對白,在那個時候的年輕觀衆不僅非常買單,還會被劇中的愛情所感動,甚至希望自己有幸遇到類似的愛情。

最普遍的劇情觀點核心,但凡阻礙愛情的,都是需要被扼殺鄙視的俗人,而第三者隻要有愛情,永遠是值得歌頌的正面人物。瓊瑤愛情劇為什麼能洗腦一代年輕人?為什麼本來的反面人物反而成為推崇歌頌的對象?

瓊瑤愛情劇,為什麼能洗腦一代年輕人?

逃離管束的枷鎖的叛逆情緒

瓊瑤這樣的劇情對白台詞,在此刻這個理性的,時尚的年代下,是有些落伍的,可笑的甚至是扭曲的,但在當時那個時段下,的确是前衛的,改變的是一代人的愛情觀,也是一種逃離束縛與尋找自我的蛻變。

戰亂時渴望和平,黑暗時渴望黎明,而在被長輩那樣沉悶無趣壓抑的教育成長氛圍中,瓊瑤的劇情似乎像是一針強心劑,令人充滿着激情,其實當時的少男少女隻是想活得更真實一些,更有趣一點。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獨有的特色,而那個時候家庭對兒女的管理也是相當​的​傳統嚴謹。

人都有叛逆心理,這樣沖破正常舊思維的觀點,反而顯得異常可貴,是以被規矩束縛的青年就會特别​的​推崇。

瓊瑤愛情劇,為什麼能洗腦一代年輕人?

瓊瑤選角色精準

不得不說瓊瑤阿姨在選擇主角時太有鑒寶能力,男人帥女人美,尤其再配上一些煽情的橋段,真的讓人會忽略掉她小三的人設,人的顔值有時候是會讓人多幾分擁戴的,

瓊瑤親自登門,邀請陳德容拍戲,結果卻吃了閉門羹,一方面由于父母覺得孩子小,另一方面小三的角色也是父母反對拍的原因,後來在瓊瑤的堅持下,終于有了眉目,但按照約定,瓊瑤公司要等陳德容三年。

瓊瑤愛情劇,為什麼能洗腦一代年輕人?

即便這樣苛刻的條件,瓊瑤也認定了這個女一号,然而劇情一開播,瓊瑤為了樹立起陳德容熒屏玉女形象,并一炮而紅,同時再配上姜育恒那一曲銷魂的“梅花三弄”,唱出了多少癡情怨女的心聲的同時,也讓觀衆銘記下了“生相從,死相随”的“白吟霜”。

是以此刻哪怕覺得角色的人設可惡,可依舊不會痛恨白吟霜這個人,是以在情窦初開的年紀,試問誰又能抵抗這樣的劇情和美人呢。

瓊瑤愛情劇,為什麼能洗腦一代年輕人?

相比如今時代,雖然發達,人才濟濟,可再看看多少劇情中的女孩,所謂被一見鐘情的特寫場景,包子臉,略顯發福的身材,刻意的劇情讓男主生生莫名就動了心,令人都詫異男主的口味實在太怪異。

被資本力捧下,不管你有沒有這份姿色,都強制将其定位劇情下的美人,這種心動很難打動觀衆,自然缺失了當初瓊瑤劇的感染力。

瓊瑤在某檔綜藝節目中曾提出過自己創造過一個詞叫“沖突綜合體”脆弱與堅強,理性與感性間的糾葛和自我鬥争的過程,似乎更為能引起觀衆的情緒。

瓊瑤愛情劇,為什麼能洗腦一代年輕人?

END

文/感情中轉站

(作者:筱雨,心理咨詢師,專注情感領域,擅長戀愛關系挽回修複,婚姻沖突分歧,以及原生态家庭導緻心靈創傷療愈,孤獨的人生旅程,傾聽你的委屈和壓力,幫來訪者提升兩性相處的技巧,挽回自己的夫妻,經營好自己的感情,努力成為更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