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铎的隸書,你真能看懂嗎?

作者:書法微課

明末清初的大書法家王铎以行草著稱于世,他也寫楷書,大楷小楷都寫,他還寫隸書,他寫的隸書是這樣(三潭詩卷)——

王铎的隸書,你真能看懂嗎?
王铎的隸書,你真能看懂嗎?
王铎的隸書,你真能看懂嗎?

清朝是個很有趣的朝代,雖被滿人統治,但滿漢一起玩傳統文化,卻玩出了不少小高潮。

比如詞吧,唐朝出現雛形,宋詞嗨到頂峰,曆經元明平淡無奇,到了清卻出現了納蘭容若、顧太清這樣的絕世高手,引領文壇再現填詞熱潮。

再比如隸書,自漢代經典确定之後,雖然曆代書家都寫,但多數無所作為,直至清代碑學興起,一批隸書高手如鄭谷口、伊秉绶、鄧石如等橫空出世,這影響直到今天。

王铎的隸書,你真能看懂嗎?
王铎的隸書,你真能看懂嗎?
王铎的隸書,你真能看懂嗎?
王铎的隸書,你真能看懂嗎?

不過,王铎生得稍微早了點。

是以通過他的隸書,很難感受到清朝高手筆下那種金石味道,似乎隻是行草停下來,換了個比較端莊的姿勢而已。

隸書在漢代普及之後,後來的唐宋元明也都在寫,隻不過,這字型隻在某些特殊的場合才用,平時大家寫的還是楷行草,隸書隻是走過場罷了。

王铎的隸書,你真能看懂嗎?
王铎的隸書,你真能看懂嗎?
王铎的隸書,你真能看懂嗎?
王铎的隸書,你真能看懂嗎?

其實隸書在漢以後的“遭遇”,與篆書的經曆差不多。篆書也是曆代都寫,但多半是碑額上的點綴,顔真卿的楷書常被認為有篆籀之氣,但唐代的篆書基本和花紋一個待遇,算是工藝美術了。

傳統帖學的體系裡,根本沒有隸書的地位,是以像趙孟頫這樣的書法大家,偶爾寫點篆隸,線條也是光溜溜的。

王铎的隸書,你真能看懂嗎?
王铎的隸書,你真能看懂嗎?
王铎的隸書,你真能看懂嗎?
王铎的隸書,你真能看懂嗎?

看了王铎這卷隸書,相信很多書友都會暗暗歡喜:王铎寫隸書也不過如此,我有自信啦!

信心來了是好事,不過不要盲目。要知道,王铎的隸書固然有其局限性,但也有可取的地方,而且他的可取之處,恰恰是當代很多寫隸書的人不具備的,那就是:書寫性。

通篇看下來,王铎的隸書每一筆都很熟練和輕快,在某些特征明顯的地方,像蠶頭雁尾,基本是一蹴而就,毫不拖拉——你可以說這是慌忙草率,但畢竟擺脫了“描字”的嫌疑。

王铎隸書三潭詩卷全景

王铎的隸書,你真能看懂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