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天皇裕仁去世,邀請我國參加葬禮,我國4個字回應:正視曆史

作者:文辰國學

1989年日本昭和天皇裕仁去世,生前他一手發動了侵華戰争和太平洋戰争,導緻中國以及太平洋地區十幾個國家的數千萬無辜群眾慘死。

日本天皇裕仁去世,邀請我國參加葬禮,我國4個字回應:正視曆史

之後他又代表日本向同盟國投降,在保留了天皇制的同時,徹底淪為了美國的傀儡。

按說這樣一位僥幸逃過審判的劊子手,本應低調下葬,可日本政府偏偏在裕仁天皇去世後準備給他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葬禮,甚至還将邀請函發給了我國。

不過對于日本的邀請,我國隻霸氣回複了4個字。

那麼我國政府回複的是哪4個字呢?同為軸心國領袖為什麼裕仁天皇可以逃過懲戒,甚至可以風光下葬呢?

二戰結束之後,各大同盟國都要求制裁日本,像澳洲這樣态度比較強硬的,甚至直接要求處死日本天皇在内的一切戰犯。

日本天皇裕仁去世,邀請我國參加葬禮,我國4個字回應:正視曆史

畢竟法西斯領袖希特勒都吞槍自殺了,而墨索裡尼更是連屍體都被丢在了廣場上,讓路人随意唾棄,日本裕仁天皇接受制裁,那不是合情合理?

隻可惜美國不願意,因為當時的美國想接手日本這塊“蛋糕”,又不想花費太大代價。

當時一旦處死日本天皇,日本群眾必然會進行暴動,美軍除非在日本島上長期駐紮100萬軍隊,否則别想過得安生,裕仁天皇這才得以保命。

那為什麼日本群眾會對昭和皇帝如此狂熱呢?答案就在于三個字:

日本天皇裕仁去世,邀請我國參加葬禮,我國4個字回應:正視曆史

據統計,至今為止天皇制已經在日本至少傳承了1500年,從初代天皇到如今的德仁天皇,都是一脈相承,有着直系血緣關系,從未改朝換代,堪稱是“萬世一系”,由此可見天皇制的限制力。

在日本的神話中,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代,是神權的象征,也正因如此,無論天皇是昏庸還是賢明,日本群眾與官員都不能質疑他的權威。

日本天皇裕仁去世,邀請我國參加葬禮,我國4個字回應:正視曆史

哪怕是到了将軍作主的幕府時代,那些将軍也不敢蔑視大權旁落的天皇,暗地裡使絆子可以,明面上還是得格外推崇。

所謂的揭竿而起、另立青天在日本是行不通的,日本人不認才能隻認血統,不管你槍有多硬,錢有多厚,沒有神武天皇傳下來的血統就是不行。

這裡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一代明仁天皇做手術的時候,他手術中抽的血都是他自己的,就為了保證血統“純正與高貴”,屬實可笑。

日本天皇裕仁去世,邀請我國參加葬禮,我國4個字回應:正視曆史

不過裕仁能夠從戰敗的背景中活下來,也離不開裕仁自身以及美國的算計。

由于是近親成婚的産物,是以裕仁自幼就暴露出了一些劣性的遺傳,比如說右手手指不靈活,再比如說先天就有近視等等、

因為當時的日本已經開始充斥軍國主義思想了,是以裕仁自幼就被寄養在了海軍中将川村純義的家裡,以此來培養尚武的性格。

日本天皇裕仁去世,邀請我國參加葬禮,我國4個字回應:正視曆史

等到他正式接受教育後,負責教授他的更是陸軍大将乃木希典,要知道這位有着“肉彈将軍”之稱的大将可是在日俄戰争中大放異彩,由此就可以看出明治天皇對裕仁的教育方向。

而裕仁後來之是以會發動侵華戰争、太平洋戰争,

原本裕仁是有機會擺脫軍國主義思想的,畢竟他的老師乃木希典在明治天皇去世後就殉葬了,而他自己也進入東宮禦學問所學習了七年。

日本天皇裕仁去世,邀請我國參加葬禮,我國4個字回應:正視曆史

隻可惜他後來又遇到了日本陸軍大将東鄉平八郎,這位的軍國主義思想比乃木希典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也導緻裕仁在軍國主義道路上越行越遠。

1921年20歲的裕仁前往歐洲進行了一趟旅行,在那裡他不僅學習了西方的政治結構,而且還學習了相當豐富的軍事知識。

這一時期他已經展露出了濃厚的戰争興趣,最典型的證明就是他從拿破侖的墓地裡帶回了一個拿破侖的半身像,将其擺在了自己的書房之中。

後來在陸續獲得了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岡村甯次等日本青年軍官的效忠後,他初步組成了自己的政治班底,并逐漸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日本天皇裕仁去世,邀請我國參加葬禮,我國4個字回應:正視曆史

1926年正式即位之後,他當即将目光轉到了中國東北,由于東北軍閥張作霖不願意配合他的行動,,是以他利用内閣暗示關東軍将張作霖暗殺,開始在中國東北進行布局。

至1936年為止,裕仁已經基本完成了對國内勢力的把控,直接将原本的“日本國天皇”改成了“大日本帝國皇帝”,野心空前膨脹,并于次年開始了全面侵華。

後來很多人都說,裕仁幾乎沒有駁斥過軍部的任何提議,由此就能看出來他隻是軍部的傀儡,全面侵華戰争的責任并不在于他。

其實這完全是在替他開脫,因為當時的裕仁已經抓穩了國内的軍政大權,他不喜歡的人根本無法在軍隊中任職,他不想看到的決議也根本就遞不到他的桌上,侵華戰争的責任就應該由裕仁來承擔。

日本天皇裕仁去世,邀請我國參加葬禮,我國4個字回應:正視曆史

雖然裕仁野心十足,整頓國内形勢時也頗見手腕,但很明顯他的能力配不上他的野心,日本軍隊由于他的錯誤判斷而深陷在了戰争泥潭之中,他非但沒有想着檢討,反而還開始埋怨起了幕僚。

這一點在1941年那會表現得尤為明顯,或許也正是從那個時候起,裕仁也意識到了這是一場必敗的戰争。

日本天皇裕仁去世,邀請我國參加葬禮,我國4個字回應:正視曆史

1945年,侵華戰争以失敗而告終,裕仁因為天皇制雖然僥幸保得一命,也繼續得享着天皇之殊榮,但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把控國家的權利,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咎由自取,隻不過他沒有得到應有的審判,這多少讓人覺得有些惋惜。

而日本投降之後美國在其中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日本天皇裕仁去世,邀請我國參加葬禮,我國4個字回應:正視曆史

早在麥克阿瑟帶領部隊駐紮日本的時候,日本天皇周圍其實還是有着一批死忠的,但是裕仁天皇并沒有讓這群人去和美國大兵對抗,反而還指令他們通通繳械投降了。

如此一來,麥克阿瑟也就沒有了在沖突中除掉日本天皇的機會,據說他們後來還達成了一些隐秘的私人協定,麥克阿瑟才會助力日本保留天皇制,不過是與非如今是說不清了。

且不說所謂的交易是否存在,不過美國保留天皇制可以說是包藏禍心。

雖然從表面上來看,天皇制沒有變化,可實際上其核心已經被美國改變了,完成了從二進制制君主立憲制政體到三權分立議會制的過渡。

日本天皇裕仁去世,邀請我國參加葬禮,我國4個字回應:正視曆史

原來日本的政體屬于封建殘餘和現代資産階級的結合,是在1889年日本憲法中初步得到規定的,也是日本會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根源之一。

而現在的日本,天皇已經成為了一種國家的象征,和英國女王的性質相仿,本質上來說,日本是徹底走上了西方資産階級的道路,通過議會和内閣來框定了“三權分立”。

在美國的設計以及日本天皇制的“加持”下,裕仁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直到1987年裕仁消化系統出問題後接受了胰髒手術,結果卻被診斷出是十二指腸癌,自此之後便一病不起。

日本天皇裕仁去世,邀請我國參加葬禮,我國4個字回應:正視曆史

1989年1月7日于吹上禦所去世,終年87歲。

因為當時中日關系已經破冰,是以日本也給我國發來了出席裕仁葬禮的邀請,出于大國風範我國還是派人去了,

的确想要謀求共同發展,日本就必須要先正視曆史、正視他們過去犯下的錯誤,隻有這樣,才有可能給曆史翻開嶄新的一頁。

而反觀日本現在呢?修改曆史書、歪曲曆史就不說了,還始終不願意承認過去的錯誤,長此以往,日本終将會為自己的短視而買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