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今平劇演員學習不從根源上學,平劇程派、荀派偏的離譜

作者:江楓漁火怎堪愁

平劇演員學習流派應該怎樣學,應該學習誰?

曾經著名的平劇表演藝術家黃少華老師曾經提過平劇演員學習荀派藝術,她建議還是多聽荀慧生大師的老唱片,然後有了自己的了解再跟老師學習。

如今平劇演員學習不從根源上學,平劇程派、荀派偏的離譜

其實真應該如此,衆所周知餘叔岩大師的弟子傳人不多,其中著名的的也就是有七位也就是俗稱的“三小四少”。

而餘叔岩大師的餘派老生藝術到如今确實發展的非常好,而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餘叔岩大師的老唱片也就是俗稱的《十八張半》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今平劇演員學習不從根源上學,平劇程派、荀派偏的離譜

著名的平劇表演藝術家童祥苓老師師承馬連良、周信芳兩位平劇大師,但是他卻宗餘派老生,而他對于餘派藝術的鑽研幾乎都是來自《十八張半》唱片。

如今平劇演員學習不從根源上學,平劇程派、荀派偏的離譜

而如今平劇程派藝術則就是走歪了,很多青年平劇演員不學習程硯秋大師的唱,反而是學他們所謂的老師。

結果如果把程硯秋大師的老唱片和他們老師的唱段對比,他們會有人說程硯秋大師唱的不正宗,當然了這是在他們不知道唱片是程硯秋大師的前提下。

如今平劇演員學習不從根源上學,平劇程派、荀派偏的離譜

這也就說明了他們根本就不是從根上學習,他們隻知道這個流派是程硯秋大師創立的,但是程硯秋大師的唱他們都沒聽過。

還有就是平劇荀派,也是一些青年平劇演員根本就不聽荀慧生大師的老唱片,反而是學習一些荀派二代傳人的新唱法。

如今平劇演員學習不從根源上學,平劇程派、荀派偏的離譜

是以說,學習平劇某一個流派的藝術還是應該追根溯源并且對流派有自己的了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