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越王勾踐劍

作者:敕勒川青青草

湖北博物館鎮館之寶

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

1965年12月,我國考古學家在湖北省江陵望山的一座楚國貴族墓中發掘出兩把寶劍,其中一把青銅寶劍上镌刻有“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八個字,全長556厘米,可見,寶劍埋在地底下已經有兩千多年了,但至今仍光潔如新,寒氣逼人,毫無鏽蝕之迹,劍刃鋒利無比,曾以紙試之,20餘層紙一劃而破。尤其令人驚奇的是,金黃色的劍身上布滿漂亮的黑色菱形格子花紋,在劍身與劍把相連的劍格上,一邊鑲有綠松石,一邊鑲有藍色玻璃,鑄造得既精緻又美觀,堪稱稀世珍寶。

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就能鑄造出這樣好的寶劍,怎能不叫人歎服。

據複旦大學等機關的有關專家進行科學測定,越王勾踐劍的主要成分是青銅。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純銅和錫都是較軟的金屬,但把銅和錫以不同比例熔煉後,就能制得比銅和錫性能更優異的青銅合金。

當銅中摻入錫制成青銅後,熔點可降低到900℃左右,易于熔煉和鑄造。是以用青銅鑄造時,能滲透膨脹到模型的各個細微角落,使鑄件的輪廓清楚,線條優美。更重要的是,硬度與強度大大提高,耐磨性能也更好。

越王勾踐劍為什麼能經曆兩千多年而毫不鏽蝕呢?據測定,寶劍曾經經過硫化處理,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寶劍的防腐性能,劍刃精磨技藝水準可同現在精密磨床生産的産品相媲美,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鑄劍工匠的高超技藝,他們在兩千多年以前對金屬的防鏽技術就有了一定的研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