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因為拉尼娜現象的影響,今年的冬天會更冷。北京的初雪提早了23天,就連常年盼秋的廣州,也難得擁有了真正的秋天。
肉體可感,風裡的寒氣,已經冷不丁地滲入骨頭,是冬的滋味了。每天早上起床,我都能真切體會自己身體對被窩的依戀。
收工步出公司,下意識地縮起脖子緊一緊圍巾,想去街角的便利店吃一口溫暖鮮甜的關東煮,或者跟朋友吃一頓火鍋。

《機智醫生生活》
四季輪轉,人亦萬物,到了冬天就本能地渴求溫暖,總想大口大口地吃熱乎乎的食物。
人們放心地享受美食,因為沒人在這個季節裡嚷嚷減肥。養出一點脂肪,是人類度冬的政策和天性,沒有一點能量如何度過寒冷。
我喜歡自己的冬天被食物的暖意包圍。不僅今天的一日三餐要好好安排,就連下飯的影片也要一樣滾燙,好讓當下就升起明日三餐的期待。
天氣雖冷,日子雖難,隻要還能吃到熱騰騰的東西,腦海裡有暖洋洋的食物記憶,總能收獲一點冬日之味的美好,讓人覺得生活還可以好好過。
01
清爽溫暖的蘿蔔
是配角也是主角
說起關東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必點。有人喜歡竹輪,有人喜歡魔芋,有人喜歡魚糕,有人喜歡雞蛋,我珍而重之留到最後享用的,永遠是蘿蔔。
記得《孤獨美食家》有一集五郎進了一家烤肉店,看到冒煙的關東煮,就先挑了一串牛筋和一塊蘿蔔開動起來。
這叔抽掉竹簽,用筷子把蘿蔔切成四份,熱氣冉冉升起,蘸上黃芥末放進嘴裡,馬上就贊美蘿蔔好入味、湯汁調味很甜,忍不住感歎“果然冬天就是要吃這個”。
五郎顯然是喜歡蘿蔔的。他喜歡雜菜煲裡的蘿蔔、鲥魚炖蘿蔔的蘿蔔,在公司吃外賣也必須來一塊蘿蔔煮。
《孤獨美食家》
吸滿湯汁的白蘿蔔,滋味鮮美清甜,吃完全身立馬熱起來,連冰涼的指尖末梢都活絡了些。
白蘿蔔,确實是屬于冬季的美味。廣東人講究不時不食,在冬天當造的食材裡,我也最喜歡白蘿蔔。
老派人說,冬吃蘿蔔賽人參。大概是冬天人體燥熱,進食也多,白蘿蔔清熱生津又可幫助消化。依我說,再多的養生功效都抵不過倆字:好吃。
《料理仙姬》
冬天的白蘿蔔特别甜嫩,無論清爽炖鍋還是濃味火鍋,我都離不開它。
它滾燙得讓你放到嘴裡時不得不不斷哈氣,緊起身子擁抱這湧動的溫暖,又那樣甜滋滋,松動了沉悶幹硬的冷。
在《小森林》冬季篇裡,市子把生蘿蔔片晾在室外,利用低溫将它們凍住,以天然的方式保鮮。
《小森林》
等到要吃的時候,拿下一串,将幹癟的蘿蔔片切成塊,泡水便又舒展開來,加入鲱魚和當季時蔬,十分美味。
市子一個人坐在被爐裡,吃鲱魚蔬菜湯裡的蘿蔔。她就這樣,一邊凍着蘿蔔,一邊等着春天的到來。
别看白蘿蔔看起來像個不起眼的配角,它也可以成為絕對的主角。
很多年前,蒼井優在《料理仙姬》中飾演的阿仙,經營着一家傳統日本料理。第一集說的就是一道以蘿蔔為主角的懷石料理。
阿仙用完整的魚泡在水裡兩天,泡出來的汁水,用來文火慢炖蘿蔔。
這道菜非常注重火候,一旦煮開就得重來。選用的蘿蔔是自家種的,洗幹淨後不削皮,選切一段,為的是最大限度地保留蘿蔔所有部分的口感和味道。
這樣做出來的蘿蔔,入口即化,還夾雜着魚的鮮味,在寒冷的冬天吃一口,清爽又溫暖。
02
翻滾吧!鍋物
皮膚在第一陣寒風吹過激起一個激靈之後,我知道自己的身體亟待咕嘟嘟咕嘟嘟、自己會唱歌的壽喜鍋治愈。
五郎的一人壽喜鍋堪稱經典,我每年冬天可以重複刷看不厭。
把大蔥烤香,放進肥牛片、魔芋絲、豆腐、香菇、金針菇、大白菜、茼蒿,澆上壽喜燒汁,在碗裡打上雞蛋。
等到鍋開始響起,夾起牛肉片,讓蛋液充分包裹牛肉立即放進嘴裡。
天呐,這一口混合蛋香、油香、甜香、肉香的肉啊,簡直是讓人笑出聲的美味。
普通的素食配菜,也因融合肉汁的湯汁而變得特别可口。
吃到最後,剩下的壽喜鍋湯汁,五郎還能加個生雞蛋嗑下一碗飯。
這個吃法,讓我想起自己的固定飯伴,她的收尾總是一碗生雞蛋牛油米飯,加一點剩下的湯汁,再來一滴醬油點睛。
她總說,最後一口下去,又是一條元氣滿滿的好漢,可以走出去迎接生活的暴擊了。
我很喜歡《深夜食堂》那個豬五花白菜單人火鍋的故事,一個叫加繪的女人,每天晚上經過食堂都會點一份單人火鍋,而且非常滿足地吃完。
《深夜食堂》
常客阿忠認出了加繪,那是他年輕時的女神。
他不明白,為何明明出身很好的加繪,會成為一個打掃工,還要照顧不成器的侄子。
當他吃到那份豬五花白菜單人火鍋,終于明白加繪并不要什麼富裕的生活,隻是需要一些為了生活努力的理由,這就足夠讓她滿足、幸福。
一個砂鍋,白菜、五花肉和金針菇,裡頭加入柴魚高湯,煮開即可,就是那麼簡單。
人生不易,每日辛勞為的是溫飽,也是溫飽以上的一點溫暖。
日式鍋物,可以用很簡單的方式做出既溫暖又豐盛的樣子。林允兒在治愈系慢綜藝《孝利家民宿》中做過一次日式千層鍋,簡單美味還好看。
《孝利家民宿》
将白菜葉和蘇子葉洗幹淨之後,一層白菜、一層肉片、一層蘇子葉,壘起一定厚度之後,用刀切開兩份或三份,然後碼在鍋裡。放上香菇、金針菇、茼蒿,澆上豬骨湯底,煮開即食。
時值濟州島嚴冬暴風雪來臨的前夜,在暖融融的木頭房子裡吃千層鍋,肉眼可感的反差暖意,不就是人類在冬天裡的終極追求嗎?
韓式火鍋更是紅紅火火,常在我的冬日菜單裡。我覺得可喜的一點是,韓式火鍋往往本身就包含了主食,沒有年糕或拉面是不完整的。
《機智醫生生活》的99級五人幫,有一次碰頭在年糕火鍋店。跟辣炒年糕不同,這種吃法不是小吃,而是以年糕為主角,有一整鍋豐富配料的火鍋。
年糕糯叽叽的樣子,飽腹又有咀嚼趣味,愛了愛了。
03
糯叽叽
軟綿綿
冬日最佳食物口感
一到冬天,我媽總會敦促我多吃飯:“天氣凍冰冰,沒有米氣怎麼會暖呢?”在長輩看來,隻有飯能養人,隻有主食能産生熱量。
确實,冬天沒點碳水貼膘,實在不抗凍。秋風起,食臘味,我們廣東人就有秋後吃臘味煲仔飯的喜好。
以前艱難時世吃煲仔飯焦是惜物,現在卻吃成了一種趣味和講究。
油鴨腿拼臘腸臘肉,足料的油分流下鍋底在高溫中滋滋作響,讓那層飯焦更加甘香松脆,與特制醬油混合,讓你吃得滋味過瘾,暖笠笠。
廣東人還有大寒吃臘味糯米飯的傳統,因為糯米補中益氣,且比大米含糖量高,吃完全身暖和,利于驅寒,可見糯米不僅口感軟糯,更有暖身功效。
不瞞你說,我從小上學就喜歡自己在路上買一隻糯米雞當早餐。冬天六點多天未亮就出門趕公共汽車,這一口溫軟曾給了我巨大的能量。
反正,冬天吃糯米正是時候,也較易消化一些。
韓式火鍋裡的年糕是糯米做的,日本團子也是糯米制成的打糕。《小森林》裡,市子小時候在小森度過,冬天與其他村民一起做味噌團子。
大人們一邊輪流捶打糯米,一邊祈禱糯米變成好吃的團子。小孩子去雪地裡埋下、挖出納豆。
糯米團子混在納豆裡攪拌趁熱食用,熱氣騰騰、滑潤綿軟的糯米團、配上砂糖醬油味濃郁的納豆,讓人被充實又溫柔的感覺包圍。
五郎也很喜歡糯米團子,不僅會專門進店點三款糯米團子串一次過滿足甜品的口腹,而且會在吃完正餐後店家奉上的飯後甜品豆沙米團時,露出完滿的表情。
起沙的紅豆甜湯,跟軟韌的團子,簡直是絕配。就像五郎說的:“身心被複活了。”
豆類裡面,紅豆可謂跟冬天配一臉。
據說冬天吃紅豆,有利于養心補血健脾胃。手腳冰涼的人,紅豆可以幫你暖起來。
而且,紅豆容易起沙,吃起來有一種溫柔綿密的口感,制成豆沙亦能成為諸多甜品的餡料。
市子就在小森的冬天裡用紅豆熬豆沙,做了熱乎乎的紅豆包。
沒有甜食的冬天,是不完整的。咬一口熱乎軟糯的紅豆包,仿佛這個冬天也沒那麼難熬。
對了,我最喜歡的日式甜品,其實是哆啦A夢最愛的銅鑼燒。天冷我就将随手買的銅鑼燒放到烤爐裡,微微加熱。
樹木希林在《橙沙之味》裡對紅豆餡的執着,令我明白銅鑼燒的靈魂就是紅豆,裡面有愛、有痛、有糾結,更有美的感受。
《橙沙之味》
人生就是急不得,一步一步走,它總會給你應有的滋味。冬天很冷沒錯,但這也是我們積聚能量的時節。
吃好穿暖,靜待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