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檢疫性有害生物——蘋果蠹蛾

檢疫性有害生物——蘋果蠹蛾

蘋果蠹(dù)蛾,為鱗翅目卷蛾科害蟲,是一種毀滅性蛀果害蟲,具有适應性強、繁殖力高、危害嚴重、難以防治的特點,是世界果品貿易中最關注的檢疫性害蟲之一,也是我國嚴控的檢疫對象。

一、形态特征

卵扁平橢圓形,長1.1--1.2毫米,寬0.9--1毫米,中部略隆起,表面無明顯花紋。初産時像一極薄的蠟滴,半透明,随着胚胎發育,中央部分呈黃色,并顯出一圈斷續的紅色斑點,後連成整圈,孵化前能透見幼蟲。初齡幼蟲黃白色,老熟幼蟲體長14--18毫米,頭黃褐色,體多為淡紅色,頭部黃褐色。前胸盾片淡黃色,并有褐色斑點,腹足4對,末節臀足1對,腹足趾鈎為單序缺環。臀闆較前胸盾片更淺,有趾鈎19--23根。蛹黃褐色,體長7--10毫米,複眼黑色,後足及翅均超過第三腹節而達第四腹節前端,第二至第七腹節背面均有2排刺,前排粗大,後排細小,第八至第十腹節背面僅有l排刺。成蟲體長8毫米,翅展15--22毫米,體灰褐色。前翅臀角處有深褐色橢圓形大斑,内有3條青銅色條紋,其間顯出4--5條褐色橫紋,翅基部顔色為淺灰色,中部顔色最淺,雜有波狀紋。後翅黃褐色,前緣成弧形突出。

檢疫性有害生物——蘋果蠹蛾
檢疫性有害生物——蘋果蠹蛾

二、危害特點

蘋果蠹蛾以幼蟲蛀食蘋果、梨、杏等的果實,造成大量蟲害果,并且幼蟲有轉果為害的習性 ,一頭幼蟲可以蛀食2--4個果實,一般1個果實内僅有1頭幼蟲,少數情況會出現2頭甚至多頭。被蘋果蠹蛾蛀食的果實往往容易脫落,嚴重時造成大量落果,蛀果率普遍在50%以上,嚴重的可達 70%--100%,嚴重影響水果的生産和銷售。

三、傳播途徑

蘋果蠹蛾成蟲在黃昏或黃昏後活動,少數成蟲一次可飛行10km。雌蛾通常在溫暖的夜晚産卵(12-30℃),卵單個的産在發育中的果實和樹葉上。一種資訊素可能被儲存在産卵處,以防止一處多次産卵。雌性成蟲一生一般産大約250-300枚卵,産卵持續4-7天。卵的孵化期随溫度變化而變化:25℃時需5-6天,30℃時需4-5天。幼蟲6齡,以果肉為食,每個世代的大部分老熟幼蟲會脫果并在樹幹裂縫、翹皮及樹洞之中結繭,以老熟幼蟲形态越冬或在當年化蛹并羽化。而部分沒有脫果的幼蟲則會在果實采收之後在果箱内結繭,以此形式或直接随果實的調運而進行傳播。

四、防治方法

1、加強檢疫:從産地檢疫、調運檢疫、市場檢疫等多方面、多角度對蘋果蠹蛾進行封鎖控制。

2、農業防治:在開春前及時摘除樹上的僵果,并将幹枯枝、落葉、爛果、雜草徹底清出果園,集中燒毀或深埋,以除隐患。刮除老樹皮,消滅潛藏在樹皮裡的越冬老熟幼蟲。果樹樹幹、主枝與主幹交叉部位的老翹皮、樹洞及裂縫傷口都是此蟲的越冬場所,應徹底清除幹淨。為了減少蟲口基數,發現蟲眼果要及時摘除。

3、實體防治:主要采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降低蟲口密度進行防治。殺蟲燈的設定密度為15-20畝/1盞,成棋盤式或閉環式分布。殺蟲燈的安放高度以高出果樹的樹冠為宜。

4、化學防治:可用蘋果蠹蛾誘捕器或綁縛蘋果蠹蛾綁縛帶進行誘殺。應急防控可選用阿維•滅幼脲、氯氰菊酯等要緊進行防控。

供稿: 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責任編輯:宏文

檢疫性有害生物——蘋果蠹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