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骥,(小徐悲鴻,當代藝術家)祖籍江蘇阜甯,現定居江蘇昆山。當代青年書法家、畫家,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繪畫專業;自幼酷愛繪畫藝術,幾十年如一日筆耕不辍。作品風格迥異,涉及人物、山水、花鳥、走獸;素描、水粉、油畫、傳統書法、現代工藝美術設計。對國畫大師徐悲鴻風格的“馬”情有獨鐘。一直專攻畫馬,遍覽曆代畫馬大師之作,融合各家技法之長,工寫皆能,以寫意為主。

唐人畫馬名家輩出,載史的就有曹霸、陳闳、韋偃、韓幹,尤其是韓幹的成就最突出,給予後人的影響啟迪也最大,他那“以真馬為師”的名言至今仍為畫家津津樂道遵循。此後的宋代李公麟,元人任仁發,現代的徐悲鴻更是家喻戶曉。不同的時代畫家寓于馬以不同的時代精神:韓幹筆下的馬具有雄健而馴善的性格,骨堅肌豐,既顯示出大唐帝國強盛的時代精神,也特具神駿的不可征服的氣勢;徐悲鴻的《奔馬》意在“山河百戰歸民主,鏟盡崎岖大道平”;而主旺的馬在承繼前輩大師成就的基礎上,着意于無拘無束的自由奔放的精神氣質和着力于中西畫法的融合,十分重影象造型,使馬的形象富有力度分量和體積感;畫面的置陣布勢多以馬為主體,充滿畫面空間,縱觀有千裡布陣之勢,豎視有直沖霄漢之雄,氣勢跌宕,順側縱放,轉換生姿,筆法蒼勁。黑色燥潤相生,極具藝術感染力。
徐骥一直專攻畫馬,刻苦專研,筆耕不辍。在寫意畫馬方面頗有造詣。其作品造型嚴謹,筆墨淋漓,氣韻生動,形神兼具。他畫的奔馬飛動如風,筆墨中黑白相間相符,虛實相宜,以墨色塑體積,充分利用宣紙的滲化性能,着筆時靈動潇灑,尤重馬的神情動勢,竭力追求馬的靈動、奔放自由之情态。令觀者得輕松愉快之美感。善于搶先運用從胸中湧動的筆墨的情緒、情感,以精神浪潮緊追意念,促使每一筆的趨勢,每一塊墨的流動,都像奔騰的江河,一浪追一浪地激發出筆墨的勇敢和力量。大黑大白、大起大落的筆墨組合陣勢所營造出來的意象魅力使畫面飽滿而粗犷。并放棄簡單對馬進行塑造的畫法,采取大膽的筆觸自由奔放、無拘無束任意揮灑的技法。繪畫資源所承載的時代文化精神,積澱深厚的中國文化賦予他創作靈氣的湧動。他的群馬圖氣勢磅礴,盡顯馬之神韻,他的水墨畫奔馬作品多以草原寫生風格和寫意畫法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一種獨特的的氣勢。闊筆畫出馬的氣魄和力度,整體氣勢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給人以氣勢美和氣韻美,視覺沖擊力極強。所畫的駿馬氣勢非凡、動感十足、形神兼備、骨肉兼得、結構精準。
他的作品洋溢着一股令人奮進的峻爽之氣,筆下那一幅幅雄姿勃發、虎躍龍騰的駿馬,是靠寬闊的眼界和博大的胸襟與達觀的心性展現出來的。現代文明的進步則砥砺了他繼承和創新的開拓精神。在他的八駿奔馬圖上,八匹英姿勃勃的駿馬飛奔向前,姿态各異,匹匹高在雄健、精神煥發,象征着勇往直前的奮進精神,國畫奔馬圖中的馬,或奔或躍,或長嘶或低鳴,千姿百态,卓然不群。昂首奮蹄的駿馬,奔騰馳騁,桀骜不凡,自由奔放,歡快振奮,觀之令人驚心動魄,在寫實之中充滿了浪漫主義的風格。畫中的馬在畫筆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每一匹馬都有各自不同的神韻,但是整體又是那麼的和諧統一。它的神态、氣質、精神抖擻、意氣風發、神駿氣昂,讓更多的欣賞者享受到的是馬的動态的美和藝術的精湛功底的展現。“駿馬奔騰似潮湧,一日千裡獨行空。馳騁疆場唯我狂,遨遊神州立戰功”奔騰的駿馬,顯現的是氣度,釋放的力量,超越的是靈魂。強勁而豪邁,雄壯而有力,輕捷而敏銳,平和而合群,勇敢而馴服,勻稱而優美,因而深得人們的歡心。
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