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朝建立之前的上古時期,出現了五位非常偉大的部落聯盟首領,他們分别是:黃帝、颛顼、帝喾、堯和舜,後人稱他們為“五帝”。
黃帝是五帝之首,根據《史記》記載,黃帝的名字叫公孫軒轅,是華夏部落聯盟的首領。
黃帝在位期間,發明創造了房屋,衣裳,車船陣法,音樂,器具,井田等,對中華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是以被尊稱為中華人文初祖之一。
據傳,黃帝出生幾十天就會說話,少年時思維靈活,青年時敦厚能幹,成年後聰明堅毅。
在黃帝20歲的時候,繼承了有熊國君的王位,成為氏族首領,之後有熊氏的勢力得到了迅速發展,并形成了一個獨立的黃帝部落。
在黃帝成為部落聯盟首領之前,正處于姜姓部落的首領神農氏統治後期,各部族之間出現了互相侵占攻打和暴力虐待百姓的混亂局面。
由于神農氏已經變得日漸衰弱,根本沒有能力去征讨平亂,于是黃帝便開始學習使用兵器,勤學苦練,然後乘時而起,打敗了那些作亂的部族,迫使各個部族的首領紛紛歸附。
其中,九黎部落的首領蚩尤不僅兇暴,而且實力強大,沒有人能夠戰勝他,最終形成了神農氏、黃帝、蚩尤三大部落聯盟鼎足而立的局面,黃帝的勢力範圍在中原一帶,神農氏的勢力範圍在西方太行山以西一帶,蚩尤的勢力範圍在東方一帶。
後來,很多部落不滿神農氏的欺壓,都來歸從黃帝。
于是,黃帝開始修養德行、整頓軍隊,研究五行之氣的變化,種植五谷,安撫百姓,丈量和規劃四方土地,訓練熊、罴、貔貅、貙、虎等猛獸,并最終通過阪泉之戰和涿鹿之戰分别打敗了神農氏和蚩尤,統一了天下。
随後黃帝來到泰山之巅,會合天下的各個部落,舉行了隆重的封禅儀式,告祭天地,正式即位稱帝。
對于那些不歸順的部落,黃帝就帶兵前去征讨,平定之後就離去,一路上劈山開道,從來沒有在一個地方安甯地居住過。
黃帝四處遷徙,沒有固定的住處,帶兵走到哪裡,就在哪裡設定軍營以自衛。
黃帝往東到過東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過空桐,登上了雞頭山,往南到過長江,登上了熊山和湘山,往北到了釜山,并在逐鹿山東山腳下建起來都城。
黃帝奠定天下後,制定國家的職官制度,如以雲為名的稱缙雲,又設定了左右大監,負責監督天下各個部落,風後、力牧、常先、大鴻被任命為治民的大臣。
黃帝經常封祭山川鬼神,用上天賜給的寶鼎來觀測太陽的運作,用占蔔用的蓍草推算曆法,預知節氣日辰。
黃帝順應天地四時的規律,推測陰陽的變化,講解生死的道理,論述存與亡的原因,按照季節播種百谷草木,馴養鳥獸蠶蟲。
黃帝居住在軒轅山,娶西陵國的女兒嫘祖為妻。
嫘祖是黃帝的正妃,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叫玄嚣,被封為諸侯,居住在江水;另一個叫昌意,也被封為諸侯,居住在若水。
黃帝一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建立了自己姓氏的有十四人。
黃帝死後,埋葬在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