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28年,毛澤東朱德粉碎敵人圍剿重回井岡山,林彪:井岡山是空的

作者:曉麗說影視

我們說,中國革命的起源與發展都是艱難的,那時的我們裝備差、人數少,不過星星之火,面對強大的敵人,勝利的希望渺茫。

1928年,毛澤東朱德粉碎敵人圍剿重回井岡山,林彪:井岡山是空的

的确,物質上的艱難是很大的問題,但那時,革命先烈們遇到的阻礙遠遠不止這些,除了客觀條件的限制,他們還要面對未知的恐懼,面對失敗的磨練,而往往,這樣的精神打擊,才是最難以克服的。

1928年,紅軍在龍源口設伏,将被稱為“兩隻羊”的當贛敵楊池生、楊如軒擊敗,讓國民黨軍隊大受挫敗,原本,在蔣介石看來,紅軍人數少,裝備差,本應該毫無反手之力。此時的蔣介石正在北平香山碧雲寺祭奠孫中山。

他聽到圍剿井岡山慘遭失敗時,才知道自己有多輕敵大意,氣急敗壞的蔣介石連形象都顧不得了,大罵湘軍唐生智部配合不力,見死不救。

這可吓壞了唐生智,為了平息蔣介石的怒火,他當即與贛敵配合,令吳尚的第八軍火速進剿井岡上。

其實,當時吳尚的部隊也剛剛經曆了慘敗,還沒有恢複元氣,但吳尚不敢忽視唐生智的指令,于是隻得硬着頭皮向甯岡、永新直撲過來。與此同時,贛敵第三軍王均、金漢鼎部五個團,第六軍胡文鬥部六個團也驕狂地向永新方向進擊。

紅軍再次處在了大敵目前的困境中,而中央對這次的敵情的看法卻多有不同。

那時,很多人認為井岡山太過于狹小,很難堅持發展,認為紅軍應該攻占永新,而後立即向湖南發展,再以湘西為湘、鄂、贛三省的起義中心順勢攻取湘南,建構全國起義運動的中心,這種思想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援,因為,當時各軍閥派系混戰,很多人認為這為全國起義提供了有利的時機,是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

1928年,毛澤東朱德粉碎敵人圍剿重回井岡山,林彪:井岡山是空的

毛澤東經過思考後,他認為,情況并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那樣,秋收起義後,工農革命軍耗費了巨大的精力才趕上了井岡山,創立了堅固的根據地,形成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眼下的革命鬥争正如火如荼地開展,這時離開井岡山必然會丢掉這塊根據地,讓曾經的努力付諸東流。

是以,一時間,兩種想法争論不休。為了商讨下一步計劃,毛澤東在永新縣商會一樓召集了會議,三十多位紅四軍軍委、湘贛邊界特委和永新縣委的負責人出席了會議。會上,大家暢所欲言,由湖南特派的杜修經等人希望進軍湖南。

毛澤東、朱德、陳毅等則根據實際情況據理力争,指出目前形勢絕非如中央所分析的那樣,軍閥混戰,天下大亂。

然而,恰恰是南方統治勢力暫時穩定的時期,他們認為湖南不但有範石生部,還有桂軍軍閥的兩個師,許克祥一師、尚成傑一軍和二一軍。紅四軍以兩部人馬冒進湖南,無異于以卵擊石;倘若輕易離開甯岡大學營,必然是“虎落平陽被犬欺”,加上盛暑遠征,本就是兵家大忌,一旦出現問題,後果不堪設想。

是以,紅軍目前的作戰方針應是集中主力相機迎擊進犯之敵,避免被敵人各個擊破。大家争論得異常激烈。

最後,毛澤東綜合大家意見,認為以紅四軍主力目前的實力,遠去湖南是不現實的,是以,決定紅四軍繼續留在邊界建設根據地,積極應對來犯之敵。

1928年,毛澤東朱德粉碎敵人圍剿重回井岡山,林彪:井岡山是空的

永新聯席會議後,湘敵吳尚部會同贛胡文鬥部、楊池生部,協力進攻井岡山,對根據地形成包圍事态。為阻止湘贛敵軍會合,紅四軍立即分兵兩路:一路由朱德、陳毅率二十八團、二十九團組成紅軍大隊,進取湘敵之巢穴 ——鄱、茶二縣;一路由毛澤東率三十一團從拿山打回甯岡、 永新,兩下夾擊湘敵。

确定了作戰方針,紅軍大隊鋒芒直逼鄱縣、茶陵兩縣,并于 12日攻占了都縣縣城。然而,杜修經和楊開明卻趁毛澤東遠在永新之機,利用二十九團主要是湖南宜章農民特點, 煽動的思鄉情緒,大肆宣傳要他們打回湖南老家去,該團黨代表龔楚也附合“杜、楊”之意,極力慫恿本部士兵開往湘南。

本來,紅軍大隊應按原計劃回師甯岡,誰知走到沔渡,傳令兵忽然縱馬來報:二十九團人員思想很亂,吵着要打回湘南老家去。

部分士兵還秘密召開士兵代表會議,擅自确定了出發時間,找好了向導。朱德得悉後當即采取措施,一面派人迅速趕往二十九團去做士兵的工作,一面則與陳毅商定,給毛澤東寫了一封長信,及時向他彙報了紅軍大隊的最新動态。

毛澤東接信後感到事态嚴重,急忙寫了長達三頁的勸阻信。信中特别強調:紅四軍已給湖南省委寫出報吿,申明了不去湘南的具體理由。希望二十九軍在省委未作正式答複前不要貿然行事。

毛澤東把寫好的密信交給江華,讓他務必盡快找到紅軍大隊,當面交給朱德軍長。江華将信放在貼身處,晝夜兼程, 趕了120裡才追上紅軍大隊。

1928年,毛澤東朱德粉碎敵人圍剿重回井岡山,林彪:井岡山是空的

朱德接信後,立即召開軍委會 議,全文宣讀了毛澤東信件,并就紅軍大隊的去向問題與杜修經、龔楚再次展開争辯。

最後,在陳毅、王爾琢、何長工、胡少海的支援下,軍委以壓倒性的多數票權否決了向湘南進軍的意見。随後,朱德、陳毅率隊轉向桂東,一舉攻下了桂東縣城。

就在朱德率隊進擊桂東時,毛澤東率領的三十一團在永新也遭到了贛敵的圍攻。此時,永新城内僅有一團人馬。

毛澤東一面火速派傳令兵請朱德率主力回師井岡山,一面則苦苦思索着退敵的大計,當時,敵人11個團的兵力,形勢非常嚴峻,但是,不打又走不了,一時間紅軍處在了兩難的境地。最後,毛澤東思忖再三,決定實行全民總動員,打一場粉碎會剿的人民戰争,堅守永新城,直到主力部隊打回來。

就這樣,毛澤東依靠人民群衆的有力支援,依靠紅軍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與敵展開了激烈的五戰,以區區2000之衆,打得2萬贛軍人仰馬翻,一片狼藉,并牢牢守城達近月之久。可是由于敵人不斷增兵圍攻,主力部隊依然沒有回師迹象,守城紅軍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為了儲存實力,不得不撤出永新城。

随之,永新、蓮花、甯岡等地相繼失陷,進而導緻了慘痛的“八月失敗”(1928年六月)。

毛澤東率領紅軍撤出永新城後,得知了紅軍大隊進擊湘南失利的消息,決定由朱雲卿、何挺穎率三十一團一營 會同袁文才、王佐兩部守衛井岡山,自己則親率三十一團另一部人馬前往桂東,與紅軍大隊會合。

1928年,毛澤東朱德粉碎敵人圍剿重回井岡山,林彪:井岡山是空的

不久,毛澤東率隊抵達桂東,與朱德部重逢。

而在毛澤東、朱德率隊離開井岡山後,湘敵吳尚以一個師的兵力進犯井岡山。留守井岡山的紅軍憑險抵抗,連續擊退了敵人三次沖鋒,斃傷敵近千人,取得了黃洋界保衛戰的重大 勝利。

當毛澤東回到井岡山,詳細聽取了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後,十分興奮,當即揮筆寫下了《西江月》詞一首,以“早已森嚴壁壘,更加衆志成城”盛贊英勇的守山紅軍。

紅軍大部回師井岡山後,又連克遂川、永新等城,三戰三捷,有力地打擊了入侵敵人,收複了邊界大部失地,進而扭轉了“八月失敗”的被動局面,重建立設了紅色區域,為紅軍下一步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可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經曆了敵軍多重圍困之後,在紅軍和邊界的部分人中産生了一種悲觀情緒,他們過高地估計反革命力量,過低地估計革命力量,看不見紅軍和“工農武裝割據”的勝利前途,認為南昌起義失敗了,秋收起義也失敗了,感到井岡山的鬥争前途渺茫。

于是,林彪一上山就搖頭不已,認為“一個井岡山,十個井岡山也是空的,能打得下天下嗎?”

當這種說法反映到毛澤東那裡時,他感到林彪尚年輕,隻輕描淡寫地批評了他。雖然毛澤東并沒有嚴肅批評林彪,可毛澤東卻對這種悲觀思潮十分注意,他認為,這是紅軍和邊界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極大障礙。

1928年,毛澤東朱德粉碎敵人圍剿重回井岡山,林彪:井岡山是空的

為此,他于1928年至1930年間,先後寫下《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從理論上深刻闡明了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原因和基本條件.

毛澤東明确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基本内容,仔細分析了當時中國面臨的形勢,深刻闡述了紅色政權的思想,不僅回答了那些帶有悲觀情緒的人們的疑慮,為沖破“城市中心”論,真正實作黨的工作重心轉到農村, 開創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借此文章,向毛澤東主席緻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