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延續幾千年,孔孟之道,儒家之禮,國粹精華,一代代傳承至今,“養兒防老”四個字深入中華兒女的骨髓,牢不不破,堅不可摧。
前幾天看了Tom Hanks的新電影《芬奇》,腦海裡第一個想到的竟然是關于子女的成長。
紀伯倫的《先知》裡有一篇關于孩子的散文詩《論孩子》 ,他用質樸的句子和恰當的比喻,透露出深刻的、耐人尋味的哲學真理,值得我們深思。

看過一句話很有感觸:“我們人生中的每一段路程,都是一種領悟”。确實如此,作為父母,都有先行離開的一天,對待子女,與其過度保護,不如學會放手,讓他們自己一路跌跌撞撞的成長,去悟透人生。
養育子女,我們更應該教會他們有一顆感恩的心,以及培養他們獨立生存的能力,而不是帶領他們重走一遍我們趟過的人生。生命之路,終将由他們自己去探索;人生軌迹,必定由他們自己的刻印。
正如紀伯倫的表達的意思,孩子就是父母射出去的那根箭,當箭離開弓弦就會憑自己的意志邁向新的人生。我們可以為他們指引方向,但最終的落腳點是箭自己的選擇。
上篇說到太陽是生命的基礎,太陽的品質占整個太陽系總品質的99.85%,是地球品質的33萬倍,可以容納130萬個地球。但太陽也會給地球帶來危機和毀滅,最主要的兩個因素是太陽風暴和太陽耀斑。
超級太陽風暴在地面會引發電流,摧毀所有文明技術,中斷電網、電站,造成變壓器爆炸,使地球斷電幾個月,甚至幾年,此外,太陽風暴還會引發飓風。
時至今日,我們的科技都無法預警太陽耀斑,一旦産生,它帶來的巨大磁場會破壞地球大氣層中的電離層,破壞衛星系統,幹擾無線電通訊系統,使航空線路混亂、鳥兒找不到回家的路、海洋裡的鲸魚擱淺。
本次推薦的電影《芬奇》就是由于太陽耀斑爆發,地球臭氧層遭受破壞,不受大氣層保護的地球赤裸裸的暴露在太陽紫外線的高輻射之下,緻惡劣天氣頻發。幸存的人類面臨極大的生存危機,地球生态毀滅,大地寸草不生,乃至動植物瀕臨滅絕。人類居住過的痕迹逐漸被漫天黃沙和塵土所掩埋。白天戶外溫度高達70多度,皮膚在太陽光線之下會立刻灼燒起來。
穿着隔離服的男主芬奇哼着小曲American pie帶着機器狗杜威穿梭在廢棄的城市中央,他們在不同的建築物裡搜尋,用記号筆在地圖上做着标記,他不是在玩尋寶遊戲,是為了生存,尋找早已匮乏的食物。
機器狗杜威很靈巧,身體是各種零部件拼湊出來的,他緊跟着芬奇,盡可能的協助主人尋找食物。他們費力的在一家超市裡找到了狗罐頭和一瓶酒。突然變天,猛烈的沙塵暴席卷而來,他們來不及逗留,開着房車逃命。
他們逃回一家科技公司的廠房内,那是他們的臨時住所。芬奇給自己和杜威簡單洗浴後,電影出現了新的轉折點,室内門口墊子上赫然印着:“Home sweet home”,身處絕境,也有溫馨的庇護所,一個鮮活的小生命從窩裡爬起來奔向芬奇,這是一隻名叫Goodyear譯為“古德耶爾”的狗。
杜威拿出搜尋回來的戰利品,芬奇打開狗罐頭,那是極其稀缺的肉類食品,他把罐頭全倒給了古德耶爾,自己隻舔了舔勺子上的殘留肉渣。此時,離太陽耀斑爆發已過去了15年,附近的物資幾乎都被芬奇搜遍了,賴以生存的食物所剩無幾,芬奇打開冰箱門摸了摸最珍貴的水果罐頭,又舍不得吃掉,隻好再次放回去。
原來芬奇是這家科技公司的技術人員,他性格孤僻,喜歡獨處。當年太陽耀斑爆發時,他正好在地下作業,躲過一劫。由于長期受到電離輻射的影響,他身患絕症,命不久矣。他此生最大的心願就是離世前,有人接替他來照顧古德耶爾。
芬奇帶着機器狗杜威和古德耶爾去了他的工作室,那裡矗立着一個即将研發完成的人工智能機器人。芬奇把這些年收集的書籍掃描進機器人儲存系統中,大部分内容都與狗相關。這隻狗對芬奇來說,無比珍貴。
在喚醒機器人的關鍵時刻,芬奇隻能狠心摘下機器狗杜威的眼球安裝在機器人眼眶裡,杜威委屈的低下頭那一幕讓人心碎。
很快,機器人蘇醒,芬奇為它下達了4個指令:不偷、不搶、不做壞事,以及最重要的責任是照顧好古德耶爾。這個偉大的發明,人類曆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智能機器人,竟然是為了照顧狗狗而設計。
突然的斷電打破了一時的喜悅,芬奇在戶外維修風力發電機時,發現所處的城市24小時之内即将迎來一場為期40天的離子風暴,這對于芬奇家中儲藏極其有限的物資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在萬般不得已情況下,他決定帶着一家四口前往從未探索過的西海岸舊金山遷移,那裡也是他有維京人血統的父親曾居住的地方。
經過短暫的高強度訓練,芬奇教會機器人走路、跑步等基本動作,為了與時間競賽,機器人的系統尚未更新完成,連一顆螺絲釘掉入機器人頭部都沒有多餘的時間取出,他們隻得快速踏上不确定的西遷旅程。
這段旅程是本電影的精華,是關于愛與責任、救贖與信任的故事。起初,機器人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他喜歡去探索一切在他腦海裡未知的東西,他為自己取名為Jeff,還闖下不少禍端,機器狗杜威就在Jeff的一次魯莽中丢了性命。
芬奇陷入絕望,他極度憤怒卻又無可奈何。因為他來不及把所有道理教會Jeff,他隻能以拔苗助長的方式讓Jeff迅速成長。即使Jeff昨天才出生,今天也要快點長大。
他告訴Jeff因為他的怯弱,讓古德耶爾真正的主人喪命于暴徒之下,他收養古德耶爾是為了贖罪。他還告訴Jeff太陽耀斑沒有殺死人類,是人類殺死了人類。在末日下幸存的人們,早已失去人性,為了苟活,自相殘殺。是以他甯願孤身作戰,也不願與同類為伍,Jeff似懂非懂。
當他們行駛到西部地界時,天氣發生了劇烈的變化,似乎是夜晚的閃電修複了部分臭氧層,探測器顯示室外紫外線較低。Jeff看到一隻活着的蝴蝶撞向汽車擋風玻璃,他喚醒虛弱的芬奇,一起走到戶外享受新鮮的空氣和久違的陽光。暖洋洋的太陽灑在身上,芬奇的内心無比幸福與滿足,他似乎對人類的未來充滿了希望。
時間無法阻止芬奇走向黯淡的結局。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換上潔白的西裝,戴上禮帽,在廣袤的大地上野餐,芬奇教會Jeff的最後一件事是通過扔球遊戲與古德耶爾建立信任。Jeff從懵懵懂懂中開始成長。
最終,芬奇倒在了離金門大橋隻有18小時的路程上,Jeff用維京人的傳統為芬奇辦了一場體面的葬禮。
剩下的旅程,屬于Jeff和古德耶爾,他們相依為命,一路陪伴,建立起深厚的信任感。
他們終于抵達金門大橋,Jeff在金門大橋邊上為芬奇和杜威立下簡易的墓碑,算是幫助芬奇實作了心願。
Jeff站在金門大橋上,想起芬奇說過的話,那一刻眼裡所見的是震撼人心的美。
Jeff體會到芬奇的心意,他在橋上留下了一副畫,那幅畫裡是芬奇帶着他和古德耶爾站在金門大橋上的情景(Jeff遺漏了杜威:-()。再次印證了Jeff的成長。
電影結尾,但屬于Jeff和古德耶爾的旅程并未結束,他們會繼續前行,邁向新的人生。
看到某一篇文章上的一句話:“每一天,都是餘生的第一天。隻要活着,你永遠都可以重新開始。” 我相信芬奇仍會活在Jeff和古德耶爾的心裡。
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和陪伴,父母總有年老的一天,我們不要為此感到害怕。紀伯倫在《沙與沫》中寫道:“我永遠在沙岸上行走,在沙土和泡沫的中間,高潮會抹去我的腳印,風也會把泡沫吹走,但海洋和沙岸,将永遠存在。”
海洋和沙岸就是我們的父母,是他們把我們帶入人間,是他們使我們體會到人生的意義;是他們教會我們如何成長為一個内心堅實的人;海洋與沙岸永不湮滅,終将存在于我們的生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