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風流才子唐伯虎之五十

作者:YIYA學習足球
風流才子唐伯虎之五十

第十四章 一代才子,貧病壽終

鄧志新

五十

 回到桃花塢,雖然離別時間不長,唐伯虎卻有久別重逢之感。他和九娘共建的這個的家啊,使他百感交集,經過死裡逃生,想不到還能活着回來,看到了自己的家,唐伯虎落淚了。他打開門窗,通風透氣,又拿起笤帚掃了掃地,拎桶水來各處擦洗一下,一邊擦洗,心裡還想着九娘。趁着夕陽西下,晚風習習,他拿了沓冥紙,趕緊去九娘墳上燒了燒,告訴她去江西王府曆險經過,已安全回來了,讓九娘地下放心。然後回家躺在床上,思考着今後該怎麼辦。

四十四歲的唐伯虎,其實也沒老,但在他心裡感覺已經老了,他那坎坷經曆、九死一生,似乎比其他人要多走很多路。他想依靠自已的才能養家糊口不成,愛妻九娘竟活生生地餓死,她把生的希望留給自己和女兒,把死亡留給自己;他想奉诏進王府,憑一己之才過幾天安定清靜的日子也不成,還差點兒丢了性命,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難道這朗朗乾坤,天地之大就沒有自己安身立命之地嗎?想來想去唐伯虎得出的結論是,一切追求都不是個人能決定的,人來世上天意早已決定自己的命運。當然,唐伯虎内心也有值得欣慰的地方,那就是自己還有唯一的親生閨女巧女,還有弟弟、侄兒、侄女們,他們都是唐家骨肉、唐家後代,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除此,唐伯虎感到前方一片渺茫,非常空虛,心中的苦想找個人傾訴一下都沒有。“江南四才子”中,徐禛卿英年早逝,祝枝山兄七次會試不第,他的兒子祝續前科都中了進士,祝兄隻得不考了,他憑舉人名分去選官後,已被授浙江惠州府興甯縣知縣,事務繁忙,難得歸來。另一位才子文征明,被推薦以“秀才”貢生名分,入翰林做了待招,也沒空回來。不是才子的朋友也有些,比如那個富家公子張靈,少時與己交厚,不想前些年因徇情而死,與他的戀人崔瑩同葬于地下……

唐伯虎反複思考着這些人啊,成名也好,不成名也罷,每個人向往一輩子,追求一輩子,可到頭來都得命歸黃泉一場空,人這一輩子争來争去的有何用啊?這時唐伯虎又想起東晉十六國時期後秦人鸠摩羅什所譯《金剛經》中著名的“六如偈”裡一段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什麼意思呢?按唐伯虎的了解,這段話中提到的夢、幻、泡、影、露、電六字現象,說明世事萬物皆空幻無常,正驗證了佛家所言的“四大皆空”。想到這裡,唐伯虎決定,從今以後身居桃花庵,就自号“六如居士”吧!這個“六如”大概就是如同上述六字概念。從此,唐伯虎“皈心佛乘,自号六如”的別号,已傳得遠近皆知。那麼今後的日子究竟怎麼過呢?殘酷的現實已告訴他,光靠親友接濟是不行的,凡事還要自己努力,各家都有各家的難處,各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他自知唯一能自我掌控的資源是,繼續寫字賣畫為生,雖然體力不比當年爬山涉水的,但家鄉的山水、人物還可以寫一寫、畫一畫,沒有書畫屋也沒關系,有人在總就有些人脈,能混個溫飽此願足矣!在唐伯虎看來,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那就是要編寫一部《六如居士集》,把過去平生創作的詩歌、遊記都回憶一下,收進集裡,沒錢刊印,可作遺産留給後人,也算了卻一樁心事。計劃定下來了,白天上街賣字畫,晚上回家編寫詩文集,對唐伯虎來說,這是最後的願望,也是對生後有個交代。

風流才子唐伯虎之五十

第二天,唐伯虎背着書畫包,還像從前那樣走出家門,穿行于大街小巷之中,流連于山水田園之間。此時的他揮動畫筆,已不像以前那樣遠景、中景、近景反複衡量,落筆精緻,追求完美,而隻是在近景上多下功夫,對遠景隻畫了些模糊的輪廓,對近景卻畫得栩栩如生,靈動感人。這種畫法絲毫也不影響畫面的觀感,反而更加耐人尋味,富于聯想,就像他晚年的生活那樣,放飛虛無的遠大理想,着力眼前謀生,讓人看了幾多感歎,幾多心酸。他畫的《秋風懷舊圖》,隻畫了兩株柳樹,一正一斜,而且還被狂風攔腰截斷,依然在風中掙紮。畫面中行走在山路間的那位孤獨的高士,在涼風中不勝蕭索,讓人看了不禁傷感。他的另一幅畫《臨流覓句圖》也有類似畫意:在朦胧的遠山中,右側一株古松微微下垂,左側一位高士獨坐岩壁,面對空曠的山巒,感慨無盡的滄桑!

這兩幅畫唐伯虎拿到街上依牆挂賣,很快被兩位有文化的長者搶購。他們過去也曾收藏過多幅唐伯虎的畫作,這次購買前後一比,認為見畫如見人,畫中的高士無論行走的或是獨坐的,都象征着唐伯虎本人,那畫風雖改,畫骨依存。畫面雖不像昔日山巒疊嶂,雅厚峻拔,但所畫山水人物,卻顯得平淡清逸,神情動人,足見唐伯虎雖曆經磨難,依然不屈不撓與世抗争。當然普通市民街坊并無如此高深的欣賞能力,他們愛好唐伯虎的字畫,有很多人是慕名而來,出幾個銅錢,請唐伯虎随便畫一幅,簽個名也就滿意而歸。有熟悉的街坊,就是沒有錢,向唐伯虎白要一幅字畫,唐伯虎也是給的。他認為既皈依佛乘,就要心存友善,何況這些老鄰居在他生活困難時,也曾不止一次幫助過他。

風流才子唐伯虎之五十

在老客戶的關照下,雖然年景仍不看好,但唐伯虎的字畫也還能賣點出去,個人生活尚能維持,不過日子真能讓唐伯虎如願地溫飽下去嗎?告訴你是不能的,殘酷的現實總是一次次把唐伯虎逼上絕路。在唐伯虎從江西回來的第五年,即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有一天他向虎丘山走去,原準備登上虎丘山頂雲岩寺,看看那裡的風景,尋找些新的創作素材,不想剛攀登沒多遠,忽然氣喘噓噓,連聲咳嗽,眼前一黑,竟從山坡滾了下來暈死過去。這是怎麼回事?唐伯虎的生命有危險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