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聯“指南針指南指北,不指東西”,唐伯虎巧對下聯,妙不可言

作者:國學大觀園

#以書之名#

華夏悠悠,千年曆史長河中,我們的文化如同璀璨的星河,熠熠生輝。其中,對聯文化獨樹一幟,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曆史的殿堂。對聯,與詩詞并駕齊驅,同樣追求平仄的和諧與對仗的工整,但更似詩詞的濃縮,深受世人喜愛,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

對聯分為上聯與下聯,上聯為對句,下聯為出句。要想撰寫一副佳聯,絕非易事,需得腹有詩書,方能思如泉湧。此外,對聯對字數的要求極為嚴格,且上聯的字在下聯中不可重複出現。平仄關系乃對聯之基石,根據漢字讀音的四種聲調——平、上、去、入,形成平仄調。平聲包括一聲和二聲,仄聲則涵蓋三聲和四聲。如上聯的平仄調為“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聯則需以“仄仄平平仄仄平”相應,方顯工整之美。

上聯“指南針指南指北,不指東西”,唐伯虎巧對下聯,妙不可言

對聯文化不僅展現了漢語的獨特魅力,更傳承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才情。每一副對聯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一幅幅訴說着千年故事的美麗篇章。

對聯這一古老的文學形式,自古代流傳至現代,已由最初的樸素簡潔,逐漸蛻變為豐富多彩、變幻莫測的藝術瑰寶。從數字聯的巧妙布局,到回文聯的循環往複;從諧音聯的機智幽默,到暗喻聯的含蓄深邃;再到偏旁部首聯的嚴謹規整,每一種形式都考驗着作者的才情與智慧。

上聯“指南針指南指北,不指東西”,唐伯虎巧對下聯,妙不可言

古人常以對聯為媒介,結交志同道合之友,或用以選拔人才,可見其在古代社會中的重要地位。而現今,對聯更是融入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春節時的喜慶春聯,還是壽宴上的祝福壽聯,亦或是婚禮上的喜慶喜聯,它們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

明朝時期,有一位才華橫溢的大才子唐伯虎,他的才情與風度,在當時堪稱一代風流人物。然而,命運多舛,因科舉舞弊案,他遭到了陷害,被朝廷剝奪了考試資格。但這并未擊垮他,反而開啟了他傳奇的一生。

唐伯虎與那些隻知吟詩作賦的文人墨客不同,他熱愛遊曆山水,喜歡為百姓伸張正義,頗具大俠風範。他常常召集三五知己,相聚一堂,品茗論詩,暢談天下事,推杯換盞間盡顯豪情壯志。

上聯“指南針指南指北,不指東西”,唐伯虎巧對下聯,妙不可言

然而,人紅是非多。唐伯虎的名氣逐漸傳開,自然也引來了不少嫉妒與不服。但無論外界如何紛擾,他始終堅守本心,用對聯這一獨特的形式,抒發着自己的情感與抱負,成為了後世傳頌的佳話。

這一日,唐伯虎巧遇另一位才子,此子久聞唐伯虎才華橫溢,心懷好奇,欲試其才情。才子便當場揮毫潑墨,吟出一上聯:“指南針指南指北,不指東西”,此聯深藏玄機,難度頗高。上聯中的指南針,既指實物,又寓意人生方向,然而卻獨獨不指東西,一語雙關,既道出指南針的特性,又隐含着人生的迷茫與困惑。

此聯一出,四座皆驚,衆人面面相觑,皆無人能對。就在衆人陷入沉思之時,唐伯虎卻撫掌大笑,從容不迫地吟出下聯:“明月光明天明地,不明玄機”。此下聯一出,衆人恍然大悟,拍案叫絕。下聯中的明月光,照亮天地,卻照不亮那深藏的玄機,寓意着唐伯虎心中的冤屈與不平。玄機二字,既指天地間的奧秘,又暗指唐伯虎科舉受阻,無處伸冤的無奈與悲哀,同樣是一語雙關,妙不可言。

今日話題:才子所出上聯:“指南針指南指北,不指東西”,諸位才子佳人,能否對出下聯?願諸位踴躍留言,共同欣賞學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