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房價隻是表面,人口、土地才是根本,央媽給樓市吃下“定心丸”

作者:封面新聞

天氣入冬,樓市頻頻吹來䁔風。有人開始号召抄底,有人表态剛剛向下的房價又将掉頭。這些觀點的由來皆因近期一些重磅部門關于房地産的發聲。我們今天先把幾個大家比較關心的内容列出來,再來深入地讨論一下,究竟如何看待目前的樓市。

1、官媒公開發了高盛抄底房企債券的新聞,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信号。

2、央媽公布10月房貸按揭環比增長超1013億元,這是今年以來首次把房貸單獨拿出來說。這個用意很明顯,主要是傳遞積極信号,用資料正面解讀,穩定購房者意願,消除負面影響,提振市場信心。

房價隻是表面,人口、土地才是根本,央媽給樓市吃下“定心丸”

3、銀行間涉房債券發行啟動,近期房企融資開始松動,多家房企已經獲得貸款或正在敲定相關融資事宜。

保利發展宣布要在銀行間市場發行20億元的中期票據。

世茂集團從招商銀行和星展銀行各獲得一筆15億港元的貸款。

招商局蛇口公告202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發行方案,拟在銀行間市場注冊發行30億元中期票據。

華潤置地獲得一筆15億港元為期5年的貸款。

金地集團完成15億中期票據發行。

廣州城投及珠江實業将為奧園提供30億元支援。

萬科重慶公司向平安資管獲得58億元融資。

陽光城長沙項目獲得五礦信托16.1億元借款。

一系列融資活動的展開,不僅補充了部分房企的流動性,避免了違約風險,也為房地産行業注入了信心。

4、武漢市、沈陽、哈爾濱、長春、惠州、昆明等城市開始出手,開始對原有調控政策進行小幅調整,以緩解冷淡的市場成交。

5、央行會議強調,更好支援消費投資恢複,抑制價格過快上漲,促進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維護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央媽這一表态顯然給樓市吃下了“定心丸”。

基于以上五個事實,很多人開始猜測樓市重回寬松,放開限購,放開限價,放開經營貸。這顯然是沒有了解到位。

請大家注意,銀保監會在會議中強調,遏制房地産金融化泡沫化傾向,健全房地産調控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産業穩定健康發展。

是以,原有的備案價、指導價、現房價,都是穩樓市核心方針。這些在短期之内都會持續。部分城市會基于一城一策的思考給開發商适度松綁(如放開部分融資),給剛需客上車,給房地産市場增加流動性,但是,房住不炒是基本國策,不會改變。

以上這些,都是目前樓市的正常表現。作為大衆來說,建議大家把關注樓市的眼光從房價上挪開一點,我們深入到具體的住房需求,土地及人口上來。畢竟,房價隻是表象,人口、土地才是根本。

39.9元買不了什麼,

卻可以避免花300萬買房後後悔,

别人上過得當,那些買房的坑你不必去踩。點選下圖進入檢視。

央行釋出《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産負債情況調查》指出,2019年城鎮居民家庭住房擁有率達到96%,有41.5%的家庭擁有2套或更多住房。就家庭資産的價值來說,平均每戶317.9萬元,其中上海超過800萬元,江蘇超過500萬元。

房價隻是表面,人口、土地才是根本,央媽給樓市吃下“定心丸”

這表明,我們的住房總量不缺,隻有可能存在區域上的不平衡。這也表明,房價不會再像過去那樣再有普漲普跌的機會。換一句話,買房也得一城一策進行考慮。

就人口出生的情況想必大家從三孩放開之中就有了新的認識,但具體的出生數量的變化,可能還是感受不深。在此,我們用近五年的出生資料圖來表示,便于大家一看就明白。

房價隻是表面,人口、土地才是根本,央媽給樓市吃下“定心丸”

一看圖,大家就會發現,出生人口掉得太猛了,是以,從今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公布之後,各種促生三孩的配套措施便開始出台,有的延長産假、有直接給出現金補貼(如四川的攀枝花),我們現在開始重視人口出生率。

請大家記住一句話就行,人口是房屋産生價值的基礎。

很多人基于樓市嚴厲的調控認為,我們的經濟會大機率去房地産化。這也可能是片面的了解,先不說房地産行業産生的GDP占比以及房地産行業上相關的就業不允許。咱隻說一說,現在土地在地方收入中的重要程度。

看看這張圖吧!

房價隻是表面,人口、土地才是根本,央媽給樓市吃下“定心丸”

有很多地方,發工資、終身俸以及相關的福利,都需要這筆土地出讓款。一旦土地出讓收入大幅度減少,短期之内,發工資、終身俸就有可能遇到問題。是以一些地方出台限跌令,希望穩住房價,進而穩住地價。

對于房地産來說,該寬則寬,但不會搞大水漫灌;該嚴則嚴,整治規範是為了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寬嚴相濟是房地産調控的一以貫之的做法,寬有底線,嚴為治亂。

我們希望房地産好,又擔心它太飄。寬嚴相濟會是常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