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松贊幹布去世後,文成公主為何甯願寡居三十餘年也不回到唐朝?

作者:史飛卿

唐朝時,文成公主嫁入吐蕃,為早期的藏族人民帶去了先進的生産技術和優秀的大唐文化。作為古典時期漢藏友誼的橋梁,文成公主的故事至今仍是我們茶餘飯後所熱衷的談資。

據史料記載,文成公主嫁入吐蕃是在貞觀十五年,也就是公元641年。而在她嫁入吐蕃國的九年以後——650年松贊幹布去世。在松贊幹布死後的三十年間,文成公主沒有選擇回到故鄉大唐,而是繼續留在西藏地區,與吐蕃各民族生活在一起,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從漢代滅亡以後,晉朝早期一直處于内耗嚴重的狀态,在大漢四百年國祚的光芒下,晉朝在曆史上的存在感本就微乎其微。到了晉代後期,又有許多來自中亞的遊牧部落開始了對中原王朝的侵襲,這種動亂與民族大融合一直持續隋唐才得以結束。

大唐在李世民的手裡不僅完成了漢地十八省的大一統,還神威遠鎮。讓中亞、草原、西藏等地區的周邊少數民族全部俯首稱臣,心甘情願尊為“天可汗”。

大唐立國後,依舊沿襲了隋朝起對周邊各民族的羁縻政策,用和親作為改善各民族關系的紐帶。

松贊幹布去世後,文成公主為何甯願寡居三十餘年也不回到唐朝?

贊普是吐蕃國最高的上司者。隋朝開皇年間,吐蕃的弄贊就已經成為了吐蕃地區的贊普。吐蕃把首都定在了牂牁西面的疋播城,相當于現在的瓊結雪,到了大唐初期,吐蕃政權建立已有五十多年。

松贊幹布繼任贊普後迅速平定了吐蕃的叛亂,一統諸部,他把都城遷到了邏些城,吐蕃轉而開始向外擴張。陸續吞并了好幾個小國家,松贊幹布已經坐擁幾十萬大軍,成為了西藏地區的霸主,連當時的黨項人、吐谷渾部、白蘭羌部以及周遭的西域諸國全都對他十分畏懼。

公元634年,松贊幹布已經成為一方之雄。由于對大唐不夠了解,便派了一位使者來大唐參觀。依據對待各民族的禮節,吐蕃的使者被大唐的禮部好生接待了一番。吐蕃使者回去後對着松贊幹布贊不絕口,仿佛自己到了人間仙境,從此松贊幹布開始對大唐有了認知。

過了沒多久,松贊幹布打聽到原來得到大唐的公主下嫁,已經成了大唐周邊的一種潮流。鄰居吐谷渾與突厥都搶着求娶大唐的公主。松贊幹布作為吐蕃國主,如果沒有娶到大唐公主,那豈不是太沒面子,是以在636年,松贊幹布再次派了使者,帶了許多金銀來到大唐求婚。

松贊幹布去世後,文成公主為何甯願寡居三十餘年也不回到唐朝?

在松贊幹布的盼望中,使者終于回來了,公主卻沒有來。

使者對松贊幹布說:大唐對我招待極好,本來我差一點就能求到一位公主了,結果正巧碰到了吐谷渾的首領去大唐朝拜,吐谷渾首領用了離間計,說咱們錢給的少了,這點金子娶不到公主。大唐皇帝又不太聽得懂吐蕃話,我們交流起來十分吃力。直到後來我才知道娶公主要排隊,大食、突厥、天竺、吐谷渾等國家的求婚使者太多,而且還有高昌、龜茲、石國等西域諸國等着來大唐朝見,最終這事沒辦成。

松贊幹布聽後大怒,立刻帶着吐蕃軍隊攻打了吐谷渾,打完吐谷渾還不解氣,又攻打了白蘭部和黨項人。最後松贊幹布還是不甘心,他認為覺得自己好歹是西方強大部族的首領,大唐竟然連一位公主都不肯嫁,實在太過難堪。松贊幹布決定再次派了一位使者來到大唐,使者獻上一副铠甲,對唐主李世民說:你不嫁我公主,我可要深入大唐攻過來了。

大唐依舊沒有理會。

松贊幹布大果然帶着二十萬大軍襲取松州。唐太宗一見吐蕃國真的要打仗,立刻派了禮部尚書侯君集出任行軍道大總管,督軍讨伐吐蕃。

吐蕃與大唐之間的戰鬥打了幾年,大唐源源不斷的兵力讓松贊幹布越打越心驚。加上當時的吐蕃國生産落後,物資更難以為繼。身邊的大臣見狀紛紛勸他趕快撤退回吐蕃老家算了,結果松贊幹布不納,仍舊決定繼續戰鬥。最後大臣們沒有辦法,自殺了七八人,松贊幹布終于服了軟,選擇撤兵。

松贊幹布去世後,文成公主為何甯願寡居三十餘年也不回到唐朝?

公元641年,國主松贊幹布放下了自己的驕傲,這次他派遣了吐蕃第一聰明人祿東贊來到大唐,祿東贊奉上黃金五千,承認了兩國開戰的錯誤,并表示依舊希望大唐賜下一位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臨禦以來,對周邊的少數民族部落一貫秉着羁縻态度。能不打最好,大家和睦相處,共同發展才是上策。見到松贊幹布的态度誠懇以後,李世民終于答應了松贊幹布的請求。

李世民找了一位“遠支宗女”,即一位李姓的遠親,将她封為文成公主,賜給了吐蕃。

在當時的曆史時期,大唐能夠許諾給少數民族一位公主,簡直有無數的好處。這不僅僅是榮耀,還代表着與世界上最先進、最強大的國家進行多方位的深刻的交流與對話。

在為文成公主安排嫁妝時,大唐準備了三百多部佛教經典,黃金鞍、白玉蹬等六百多種奇珍異寶,至于醫療、工藝類的典籍文獻林林總總不計其數,事物還在其次,這麼多珍貴的工匠技術流入吐蕃,無疑為藏區的百姓帶來了很大的改變。

據《新唐書》記載,公元641年,江夏王李道宗成為欽點的文成公主使者,護送着工匠、侍女等大隊人馬一路到了吐蕃方面準備的河源王築館,等待松贊幹布的迎親。

大喜過望的松贊幹布見到李道宗,堅持以晚輩“女婿”的禮節相迎。在親眼見到大唐儀仗之後,松贊幹布又變得“縮縮愧沮”,口中不住地稱贊大唐物華人傑,服飾之美,禮節之周,實在是吐蕃國所不敢想象的。

松贊幹布去世後,文成公主為何甯願寡居三十餘年也不回到唐朝?

文成公主就這樣在吐蕃人民的夾道歡迎之中,帶着大唐的文化與友誼來到了西藏。

剛到吐蕃時,文成公主發現吐蕃國民喜歡用一種叫“赭”的紅色顔料塗抹在臉上做裝飾,她有些不适應,松贊幹布立刻下令全國不可以再塗面。不僅如此,吐蕃國上下都開始以“華風”為時尚的風向标。各個豪門弟子争相學習《詩》、《書》,還要專門聘請儒學的老師來指教。

在嫁入吐蕃的幾十年中,文成公主成為了漢藏文化交流的紐帶。吐蕃國由于文明時間較短,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字,文成公主便輔佐松贊幹布建立了藏文字母。

文成公主将小麥、青稞等高産耐寒作物帶到吐蕃,改良了西藏人民的農業結構。她還教吐蕃國民如何種桑、養蠶和缫絲。吐蕃國上下因為文成公主的到來而歡呼。他們發自内心地感激這位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的偉大女性。

松贊幹布去世後,文成公主為何甯願寡居三十餘年也不回到唐朝?

在文成公主為吐蕃人民漸開風化的時間裡,大唐與吐蕃的地緣政治也因為這段婚姻處在蜜月期。

祿東贊是一個機敏的大臣,有一天李世民讨伐高麗歸國,祿東贊就上書稱贊說:“陛下平定四方,天下都在您的掌握之中,您沖鋒陷陣的速度,就是大雁也比不上啊,鵝和大雁是一樣的,臣特地為您鑄造了一隻七尺高的金鵝來獻給您。”

王玄策出使西域,被中天竺所困,王玄策輾轉找到松贊幹布借兵,松贊幹布聞訊拍案而起,不僅解了王玄策之急,還将敵人綁縛到長安,成就了王玄策“一人滅國”的美名。

太宗薨後,唐高宗繼位。松贊幹布則上疏說:“陛下剛剛即位,恐怕有不願臣服的人,隻要您開口,我立刻派兵去與您一同讨伐他們。”高宗皇帝再次賞賜給了吐蕃蠶種、釀酒工藝以及各樣勞工。

到松贊幹布身死,由于他沒有兒子,吐蕃就擁立了松贊幹布的孫子來繼承王位,祿東贊來做丞相輔佐,這時文成公主依舊在為吐蕃和大唐的友誼而做着自己的努力。

直到祿東贊去世以後,吐蕃和大唐的關系才起了變化。祿東贊一死,他的兒子欽陵開始專權,在欽陵吐蕃執政時,将大唐的使者陳行焉羁押在吐蕃整整十年,緻使陳行焉客死異鄉。後來吐蕃每年都要侵擾大唐邊關,将大唐的諸羌羁縻十二州一一破盡。

不僅如此,欽陵還要欺壓吐蕃國的最高上司贊普一族,在他的惡劣影響下,漢藏兩族維持的友誼也随之告罄,文成公主也被限制了自由。

松贊幹布去世後,文成公主為何甯願寡居三十餘年也不回到唐朝?

公元680,永隆元年,文成公主死在吐蕃國,此刻的吐蕃與大唐之間已經連年征戰,安西、河湟一帶戰火塗炭,但文成公主是漢藏兩族共同敬慕的一代賢人,是以吐蕃允許了大唐使者前往吊唁,在此期間,陳行焉的靈柩則得以傳回故土。

到了武則天時代,大将王孝傑才擊敗吐蕃,恢複了西域四鎮的榮光,大唐對吐蕃的用兵取得了短暫的優勢,不過此後仍然時戰時和,大唐與吐蕃之間的恩怨直到安史之亂時期還未終結。而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兩人所創造的漢藏佳話,再也無法重制了。

松贊幹布去世後,文成公主為何甯願寡居三十餘年也不回到唐朝?

一千多年前的吐蕃還是苦寒之地,烏海之陰盛夏尚且積雪,文成公主的儀仗路過青海時,感慨自己與故鄉的距離越來越遠,不由得淚流滿面。傳說她的哭泣聲被青海湖畔的一條河所感,竟然發生了“天下江河皆東去,唯有此水向西流”的奇景。這位偉大的漢族女子用自己的母愛襟懷為漢藏幾千年的友誼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縱然身已腐朽,但在拉薩城,高聳矗立的布達拉宮依然默默訴說着這一千多年以前的動人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