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酒師無處不在,雞尾酒信手拈來 ”
歡迎來到最新一期的『 調嘻雞尾酒 』,我是小于哥~

全文共分為 5 個小節:
(1)前言
(2)典故
(3)配方
(4)教程
(5)後記
趕時間的朋友,可直接跳到 “配方” 和 “教程” 閱讀。
今天雙十一,不知道大家夥兒怎麼過的?
不會是把本該摸魚的時間,都用來補覺了吧?
害...誰不是個熬夜的剁手人呢!
本周的選題我提早做好了,趁大家慵懶的時間,趕緊把推文發出來 ↓↓↓
每年的雙11都是既“花”金錢、又“花”精力,叫它“花花公子”還真不虧。
上周說過,本周推出的雞尾酒要跟『 白色佳人 』組個CP。
倒不是因為它們有什麼“暧昧”,而是今天這款『 花花公子 』也是出自那個小胖子“阿宏”之手。
實際上,『 花花公子 』的問世時間,比『 白色佳人 』晚了幾年,而且風格迥異。
真要讓它們組CP,可能是一對虐心的“姐弟戀”。
看來我得找時間整理一個“哈裡·麥克爾宏”的專輯,統一推送給大家。
咱們也瞻仰一下,到底有多少經典雞尾酒出自阿宏的手筆。
這個事先放一邊,說回咱們的『 花花公子 』。
我本以為它的英文寫法是“Playboy”,結果是“Boulevardier”。
而且,讀起來帶有法語的饒舌味兒,聽口音跟“Playboy”完全不是一個村的。
原來,它是在巴黎發行的一本雜志的名字,你可以把它了解成法國版的《花花公子》月刊。
這款酒年代久遠,發迹時間還得從上世紀初的美國禁酒令說起。
當時,很多調酒師在美國混不下去,就跑路到了歐洲。
咱們熟悉的“阿宏”在禁酒令之前也聽到了風聲,提前跑去了英國。
後來,幾經輾轉來到巴黎,并最終在那裡定居了下來。
在『 老朋友 』那篇提到過,阿宏不光調酒功夫了得,社交能力也不差。
在巴黎那樣的社交名利場混久了,總能認識一些有頭有臉的人物。
除了上次那位教他“足彩反着買”的體育記者,還有今天這位法國版《花花公子》雜志的老總。
話說,這位老總經常帶着兔女郎,到阿宏所在的酒吧喝酒玩耍。
阿宏各種羨慕嫉妒恨,心想不如調杯雞尾酒送給這位老總,說不定以後還能送我幾本不打馬賽克的雜志呢。
于是,阿宏因地制宜,把美國的威士忌和意大利的金巴利相融合,創作了一款頗具風格的苦味雞尾酒,并以雜志的刊号來命名。
『 花花公子 』雞尾酒,就這樣問世啦!
1927年,阿宏把『 花花公子 』收錄到自己的著作中,以此來紀念和 兔女郎 雜志老總一起玩耍的快樂時光。
順便聊兩句《花花公子》雜志。
它于1953年創刊,風風火火走過了67載,于2020年停刊。
别怪我沒提醒大家,你手裡存着的那本一定要保管好,說不定是絕版。
如果對自己不放心,可以放在我這裡代為保管。
熟悉『 老朋友 』的嘻友一看就知道,『 花花公子 』的配料差别不大,就是把幹味美思換成甜味美思。
關于威士忌,我看到很多地方用的都是波本。
根據我的口感,把波本威士忌與甜味美思放一起,稍微有點偏甜。
也有人說,如果用黑麥威士忌,與金巴利放一起會太苦太辛辣。
還真是衆口難調呀!
是以,我還是覺得用“加拿大俱樂部”是一個折中的方案。
既有黑麥的厚重,又有玉米和大麥芽的甜香,魚和熊掌可以兼得。
就像買燃油車跟不上時代,買純電動又擔心續航,油電混合就兩全其美啦!
這跟上面選威士忌的思路,有異曲同工之妙。
經典“尼格羅尼”有很多變種,『 花花公子 』隻是其中之一。
當金酒換成了威士忌,口感也從清爽變得豐富起來,隻是平衡感依舊被把握的非常好,也是以備受推崇。
一起來看下具體的調酒過程:
Step 1: 攪拌杯中加入黑麥威士忌 45 毫升;
Step 2: 加入金巴利 30 毫升;
Step 3: 加入甜味美思 30 毫升;
Step 4: 加入冰塊并适當攪拌,然後将混合酒液倒入雞尾酒杯中;
Step 5: 簡單裝飾杯口,『 花花公子 』就做好啦;
現在大多數酒吧,會把3種酒的用量全部定格在30毫升,講究“一視同仁”。
不過,那樣喝起來似乎少了一點主題,總覺得應該有一個側重點。
是以,我更贊同IBA的配方,将威士忌的用量定在45毫升。
不過也不用太擔心,多出來的15毫升威士忌并不會影響整杯酒的平衡。
以上也僅僅是個參考,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調配。
簡單點,做酒的方式簡單點。
“公子”這個詞真好用,從古至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就連最凡爾賽的“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都是因為那多情的李公子。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也祝願每位女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花花公子”:
一個願意為你“花”時間、“花”心思的翩翩公子!
今天的『 花花公子 』,就分享到這裡。
“白色佳人”和“花花公子”湊齊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羞羞的 事情呢?
欲知後事如何,咱們下周接着聊。
“ 想喝雞尾酒,調嘻全都有 ”
敬請大力關注『 調嘻雞尾酒 』,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