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親是袁世凱鐵杆兄弟,他一不要官二不參軍,卻給國家捐了上千億

在封建社會時期,中國有一條不成文的老規矩:一個人若沒有兒子,兄弟中兒子多的就該過繼給他一個,為他傳宗接代、養老送終,同時繼承他的家業。

民國時期,就發生了這麼一件過繼兒子的事,因而也造就了一段傳奇的故事。

1898年,河南項城老張家出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張伯駒,張家雖然并不是大富大貴,但是在當地,也是富裕之家,作為長子,老張家的這個兒子以後的命運,大概就是繼承的家産,成為當地的一名鄉紳。

父親是袁世凱鐵杆兄弟,他一不要官二不參軍,卻給國家捐了上千億

可正是文章開頭說的這一條不成文的老規矩,張伯駒的父親在家中排老六,他的五哥張鎮芳,早些年間考中進士,官運亨通,但是家庭卻是支離破碎,一兒一女先後夭折,如今眼看年齡40開外,還沒有一個兒子,傳宗接代這事,讓他十分苦惱。

張鎮芳就找到了張伯駒的父親張錦芳,好說歹說,将張伯駒帶回了自己家裡。

1907年,張鎮芳帶着7歲的張伯駒離開了項城,前往北京。

張鎮芳是清末大臣,他是袁世凱兄嫂之弟,1902年,李鴻章去世後,袁世凱升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張鎮芳作為袁世凱的兄弟,也開始飛黃騰達,先後擔任銀元局會辦、直隸差委總辦,天津河間兵備道等職。

1907年,袁世凱遭禦史彈劾,張鎮芳代替袁世凱,成為清王朝的最後一位直隸總督。

中華民國成立後,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成為了大總統,張鎮芳深受他的信任和器重,被任命為河南都督兼民政長,袁世凱死後,張鎮芳曾跟随張勳搞了一場複辟,失敗後,他被逮捕入獄。

父親是袁世凱鐵杆兄弟,他一不要官二不參軍,卻給國家捐了上千億

坐牢三個月後,張鎮芳被保外就醫,此後,他擔任過鹽業銀行董事長,北方銀行董事長等職,再未參與政治。

民國初期,張鎮芳十分顯赫,張伯駒跟着這個父親,也是地位超然。

少年時期,作為有錢人家的孩子,自然不用太過于刻苦的讀書,可以專心搞自己喜歡做的事,讓大家都沒想到的是,張伯駒倒是非常自強,他學習成績非常好,甚至先生都說:“此子聰慧過人,日後必成大器!”

9歲時,張伯駒俨然已經可以作詩。

1915年,張伯駒17歲了,這年春節,張鎮芳帶着他去拜訪袁世凱,袁世凱看張伯駒面龐白皙、身材颀長,看着十分幹淨,他很喜歡,就賞賜了不少東西給張伯駒。

同年,張伯駒考入了袁世凱建立的陸軍混成模範團,畢業後,他一度成為了旅長。

年紀輕輕,就手握大權,張伯駒如果繼續在軍中任職,前途無量,可是張伯駒不喜歡當官,也不喜歡參軍,1925年,他不顧父親的挽留,辭去了所有的職務。

父親是袁世凱鐵杆兄弟,他一不要官二不參軍,卻給國家捐了上千億

這一年,張伯駒27歲。

當時父親張鎮芳是鹽業銀行董事長,他怕兒子玩物喪志,就将張伯駒安排為銀行的總管理處稽核,鹽業銀行,當年不隻是存錢的地方,由于它的政治背景,清廷曾将大批的文玩都抵押在這裡。

張伯駒在這裡上班,卻是意外造就了他另外的一個愛好,古玩字畫,金石書法。

那個時期,張伯駒家産豐厚,出手闊綽,在京滬地區很快有了自己的名頭,不久,他就被冠以“民國四公子”之稱。

張伯駒愛好文物,卻不是倒賣文物,而是為國家留下文物,他說:“黃金易得,國寶無二。我買它們不是為了錢,是怕它們流入外國。”

接下來,我們就舉幾個例子。

1936年,國寶級名畫《照夜白圖》被清廷後人溥儒以一萬大洋轉賣到了日本人手裡,張伯駒聽聞後,當即聯系了北平行政長官宋哲元,要他派人阻止這幅畫出境,但為時已晚。

父親是袁世凱鐵杆兄弟,他一不要官二不參軍,卻給國家捐了上千億

不久,張伯駒聽說,溥儒準備将自己手上的一幅西晉陸機的《平複帖》賣掉,他立刻聯系溥儒,溥儒開口20萬大洋,張伯駒這時家境破敗,已經沒有這麼多錢了,他隻能歎息。

1938年,張伯駒在天津到北平的火車上,遇到了故宮博物院院長傅增湘,傅增湘告訴他,溥儒母親去世了,急需一筆錢辦喪事。

張伯駒當即找到溥儒,最終,他以4萬大洋的價格,收下了這幅《平複帖》。

1941年,張伯駒在上海被突然綁架,綁匪開口300萬元,張伯駒的妻子趕忙找到了張伯駒的把兄弟,時任僞政府财物總長兼特務總管周佛海秘書的孫曜東。

孫曜東一查,居然是汪僞政府76号幹的,他将此事彙報給周佛海後,周佛海皺了眉頭,76号就将張伯駒轉給了别的綁匪。

這群綁匪知道張伯駒背景,也沒有為難他,不僅讓張伯駒的妻子來探望他,還和張家談價。

張伯駒已經備受折磨,但是面對前來探望自己的妻子,他仍然囑咐道:“家裡那些字畫千萬不能動,尤其是《平複帖》。萬一将國寶流到洋人手裡,我張伯駒豈不成了千古罪人?”

父親是袁世凱鐵杆兄弟,他一不要官二不參軍,卻給國家捐了上千億

最終,張伯駒的妻子湊了40萬元,将張伯駒給贖了回來。

1946年,京城商人馬霁川要賣《遊春圖》,張伯駒談價格,最終談到220兩黃金,亂世之中,黃金可是十分珍貴,張伯駒手裡已經沒有這麼多錢了,他隻好賣了自己的庭院。

這個庭院可不簡單,是清末大太監李蓮英的舊宅,占地15畝。

賣了房子,張伯駒終于是将這幅畫拿到了自己的手裡。

在幾十年的收藏生涯中,張伯駒收藏了上百件的國寶,1956年,張伯駒将自己收藏的8份國寶級字畫無償捐給了故宮博物院,時任文化部部長的茅盾,獎勵給他20萬元,他沒要。

此後,張伯駒又多次無償将自己收藏的珍品捐出去,後來經過不完全的統計,如今,他捐出的這些字畫,價值已經上千億。

經過動亂的年代,張伯駒來到了新的時期,1982年,84歲的他因感冒住到了北大醫院,當時由于他的級别不夠,住不了單人病房,家人唯恐交叉感染,就決定給他轉院。

父親是袁世凱鐵杆兄弟,他一不要官二不參軍,卻給國家捐了上千億

當轉院的證明開好後,張伯駒在平靜中停止了呼吸,這一年,他走完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張伯駒為國家捐了這麼多的國寶,那麼,他其實不也是“國寶”嗎?答案隻能讓時間來證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