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美在朝交鋒,杜魯門為何多次指令麥克阿瑟,不準炸毀鴨綠江大橋

作者:議史紀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了鴨綠江,開赴北韓同美帝國主義作戰。中國人民志願軍經過第一次戰役後,将不可一世的美軍打得灰頭土臉,将曾經叫嚣聖誕節前占領北北韓的麥克阿瑟,臉上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經過此次交鋒後,麥克阿瑟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對手,他在地圖上竭力尋找志願軍的破綻,企圖發動雷霆一擊挽回自己的顔面。麥克阿瑟觀察許久,将自己的目光停在了中朝邊境線,沒過多久麥克阿瑟臉上浮現出了笑意。

然而當麥克阿瑟将自己的殺招請示杜魯門之時,卻遭到了杜魯門的拒絕,這不僅讓這位五星上将頓時間暴跳如雷,忍不住在作戰室大罵:“華盛頓的那群人都是瞎子!”

那麼麥克阿瑟的殺招究竟是什麼?杜魯門為何拒絕了麥克阿瑟的計劃?最後麥克阿瑟這個計劃實施後,志願軍将如何應對呢?

中美在朝交鋒,杜魯門為何多次指令麥克阿瑟,不準炸毀鴨綠江大橋

麥克阿瑟

本期我們一起聊聊麥克阿瑟的這手殺招,正題開始之前,新來的朋友别忘了長按點贊支援一下,喜歡作者的話就點點關注,既能回顧往期視訊,又不錯過之後的精彩内容。

麥克阿瑟這位美國五星上将為人極其傲慢,在他印象裡中國軍隊依舊是留着長辮子,扛着漢陽造的清朝士兵,是以當美軍仁川登陸後,杜魯門前往威克島面見麥克阿瑟的時候,不無擔憂的問道:“倘若中國出兵怎麼辦?”麥克阿瑟說出了一輩子最後悔的話:“中國不會出兵,中國曆史上沒有打過勝仗,拿什麼出兵?”

二戰結束後,美、英、蘇三國為了北韓半島的管理和建立臨時政府,簽訂了《莫斯科協定》,北方淪為蘇軍托管,南方淪為美軍托管之下。盡管北韓群眾渴望實作北韓半島的統一,但是冷戰背景下,美蘇兩國在各自托管區不斷消滅反對派勢力。

中美在朝交鋒,杜魯門為何多次指令麥克阿瑟,不準炸毀鴨綠江大橋

鐵幕演說

随後南北雙方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扶持下,南北相繼建立政權。随後美蘇兩國相繼宣布在北韓半島撤軍,但雙方在三八線附近的沖突沖突卻不斷更新,終于在1950年6月25日,北韓人民軍發動了統一北韓半島的戰争。

習慣了美軍保護的南韓軍隊缺乏戰争準備,僅僅在北韓戰争爆發後的第三天,南韓總統李承晚便匆匆逃離漢城。一個月之後,一路凱歌的北韓人民軍将戰線推進至大邱、釜山地區,雙方沿着洛東江進行對峙。

面對北韓半島日益惡化的局勢,一貫霸道的美國不能容忍自己利益受損,決定向北韓半島派兵。1950年9月15日,在五星上将麥克阿瑟的指揮下,美10軍成功于仁川登陸。登陸後的美10軍會同北韓半島東海岸登陸的美7師,直接将北韓人民軍一分為二,北韓半島局勢逐漸不利。

1950年9月27日,美軍攻克漢城,逐漸集合起力量的美軍為了争奪世界霸權,悍然越過了三八線,一路潰退的北韓人民軍無力抵擋。戰事出奇的順利,這讓麥克阿瑟多少有些忘乎是以,向美國政府提出:“乘勝北進,将共産主義逐出北韓半島!”

随後美軍一路向北推進,朝着中朝邊境的鴨綠江邊挺進,對于中國的國家安全産生了巨大威脅。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當時麥克阿瑟的手中已經收到發現中國軍隊出沒的消息,但是麥克阿瑟卻不相信,因為在他看來,中國出兵北韓的最佳時機已經錯過,是以他判斷報告隻是一小波中國軍隊。

然而不久之後,志願軍發動了第一次戰役,其中美8軍被打得全線後撤,美1師遭到重創,使得美軍占領全北韓的計劃落空。這讓麥克阿瑟十分震驚,感到頭皮發麻,決心要讓志願軍付出慘重代價,挽回自己的顔面。

于是在地圖上仔細觀察許久,麥克阿瑟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中朝邊境鴨綠江大橋上。在麥克阿瑟看來,美軍可以憑借空中力量,如果志願軍後方補給必經之路鴨綠江大橋一旦被炸斷,那麼正面作戰的中國軍隊必将不戰自敗。

鴨綠江大橋是日本鐵道局于1905年開始動工修建的,其背後是日本人想要侵占東北和侵略中國的意圖。這座橋梁長為944米,寬度為11米,起初修建的用途為鐵路橋。1943年,日本人為了侵略中國,同時為了友善在北韓的殖民統治,于是又修建了第二座鐵路橋,後第一座鐵路橋改為公路橋。

中美在朝交鋒,杜魯門為何多次指令麥克阿瑟,不準炸毀鴨綠江大橋

鴨綠江斷橋

麥克阿瑟認為:鴨綠江大橋是中國軍隊的補給生命線,對于“聯合國軍”的行動危害巨大,應該将其炸毀。于是麥克阿瑟為了炸毀鴨綠江大橋,進行了精心而又充足的準備,從“聯合國軍”中抽調最為先進的B——29轟炸機,執行本次轟炸任務。其實麥克阿瑟已經定下轟炸機的起飛時間,華盛頓時間11月5日淩晨1點,但是飛機起飛前他覺得此事可能關系到兩國外交,于是便向美國參聯會請示了一下。

麥克阿瑟當時是東京的“太上皇”,此次向參聯會遞交請示,隻是想照顧下參聯會人員的面子,但是令他沒想到的是,參聯會竟然拒絕了這位五星上将的請求,以至于讓他破口大罵,那麼為什麼參聯會并沒有同意麥克阿瑟的請求呢?

參聯會得知麥克阿瑟的轟炸計劃後,感到十分吃驚,他們對這件事也不敢輕易做主,于是參聯會将這件事上報給國務院。當時的國務卿艾奇遜得知這個消息後,感到事态緊急得不敢耽擱,立即告知了正在參加選舉的杜魯門。

中美在朝交鋒,杜魯門為何多次指令麥克阿瑟,不準炸毀鴨綠江大橋

杜魯門

在國務院會議上,艾奇遜對麥克阿瑟的計劃進行分析:從戰術上講,這件事是不值當的,同時我們西歐盟國已經有約在先,不和他們商量不得擴大戰争規模,不可以向鴨綠江另一側采取行動,同時兩國背後還有蘇聯的影子,蘇聯和中國還簽訂的有同盟條約。

杜魯門聽完,又問了問國防部長馬歇爾的想法。馬歇爾是為中國通,對于中國問題有獨到的見解,深得杜魯門的信任。馬歇爾表示:“除非發現中共軍隊在丹東集結,否則貿然轟炸鴨綠江大橋是不明智的。”

接着美國參聯會向麥克阿瑟下達訓示,放棄轟炸的任務,然而此時僅僅距離麥克阿瑟起飛的時間隻有1小時20分鐘。随後參聯會不忘記對麥克阿瑟囑咐道:“在沒有得到最新指令前,所有距離中國東北邊境五公裡的地方,都不能進行轟炸。”

得到消息後的麥克阿瑟,再也無法忍受,在參謀室破口大罵:“華盛頓的那群人都是瞎子!眼睜睜看着中國軍隊通過鴨綠江大橋運送物資到北韓。”同時麥克阿瑟向參聯會主席布萊德雷發牢騷說道:“這種情況下,将會對空軍和地面部隊士氣造成巨大打擊。”

麥克阿瑟是一名純粹的将領,是以他的計劃是根據戰場形勢作出的,但是戰争是政治的延續,每場戰争背後都是國與國之間政治經濟等多方面的博弈,而不僅僅是軍事上的交鋒。而此時北韓半島周邊的國際關系已經十分緊張,中國、蘇聯更是繃緊了神經,一招不慎極有可能引發蘇聯下場,同美國對着打。

當時的蘇聯雖然經濟實力同美國還是有一點差距,但是在軍事力量上卻和美國不相上下,引得美國十分忌憚,一旦和蘇聯爆發軍事沖突,必将導緻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一旦爆發大戰,美國将失去盟友的支援,因為英法這些國家,經濟建設剛從二戰的陰影中恢複過來,讓他們幫忙給美國出些兵這樣的小忙還是可以答應的,但是讓他們參與下一場世界發大戰,這是他們絕對不會答應的。

反觀中國這方,僅僅在北韓戰争中,就讓美國頭疼不已,一旦美國陷入更深的戰争漩渦中,必将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等,一旦停止下來,就意味着戰争的失敗,最後必将面臨嚴重的國際制裁,而白白讓蘇聯成為世界第一大國。

中美在朝交鋒,杜魯門為何多次指令麥克阿瑟,不準炸毀鴨綠江大橋

當然當時的蘇聯方面也不想跟美國爆發大規模沖突,當時蘇聯支援中國并沒有直接派遣軍隊作戰,隻是一些軍事裝備和戰機,這表明斯大林也不想爆發一場世界大戰。其中在第三次戰役後,美軍一路潰敗,十分利于我軍作戰,繼續擴大戰果,但是斯大林還是向我方表示休整部隊,避免戰争規模擴大。

杜魯門除了不想擴大戰争規模外,其實他對麥克阿瑟的轟炸行動并不感到樂觀。鴨綠江大橋是中國軍隊的後勤補給中樞,必将重兵防禦,同時蘇聯戰機不停在附近巡視,美軍要進行轟炸,必将要穿越層層火力封鎖,成功的可能性不大,而且杜魯門看來,炸毀一座大橋,并不能阻擋住中共軍隊。

盡管杜魯門在轟炸鴨綠江大橋上和麥克阿瑟分歧很大,但是架不住麥克阿瑟不停糾纏,不斷給美國政府高官分析戰争形勢,最終杜魯門頂不住麥克阿瑟的軟磨硬泡,同意了麥克阿瑟轟炸鴨綠江大橋的要求,但是禁止麥克阿瑟轟炸中國東北空軍基地。

得知杜魯門同意自己的轟炸計劃後,麥克阿瑟感到十分欣喜,盡管杜魯門最後的要求讓他的計劃有些蹩腳,但這依舊讓急切改變北韓戰場形勢的麥克阿瑟興奮不已。然而不久之後杜魯門關于鴨綠江大橋炸了擋不住中共軍隊的擔憂得到了印證。

從1950年11月中旬到12月11日,美軍轟炸機開始對中朝邊境進行轟炸。在美軍狂轟濫炸下,鴨綠江大橋被炸斷。然而此時的志願軍正處于第二次戰役期間,急需大量的後勤補給,是以不久之後大量的後勤補給被堆積在鴨綠江邊附近。

當麥克阿瑟得知這個消息後十分興奮,在他看來,失去了後勤補給的中國軍隊終将止步于此,後方補給線斷了之後,中國軍隊很快便會後撤或者被殲滅。于是鴨綠江大橋炸斷之後,麥克阿瑟立即對外宣告,對中國軍隊造成了沉重打擊。

然而現實狀況被沒有跟着麥克阿瑟的想法走,中國軍民不是那麼容易打倒的。中國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即任命洪學智将軍擔任志願軍後勤部司令,洪學智一面組織修複鴨綠江大橋,一面在江面架設浮橋。

中美在朝交鋒,杜魯門為何多次指令麥克阿瑟,不準炸毀鴨綠江大橋

洪學智

麥克阿瑟得知消息後,立即加強美軍的轟炸頻率,讓美軍轟炸也沒有規律性可言,但中國軍民支援前線的決心,這是麥克阿瑟所想不到的。架起浮橋之後,為了躲避美軍的空中轟炸,後勤人員白天将浮橋拆掉,晚上重新架上。

後來美軍對鴨綠江大橋使用制導飛彈轟炸,在美軍強大的炮火下,鴨綠江大橋有的橋墩甚至發生了偏移,讓美軍數次感覺已經完成了任務,可是當他們第二天醒來的時候,鴨綠江大橋又重新站了起來。

美軍一次次轟炸,志願軍後勤人員一次次修複,有時候軍情緊急,後勤人員要頂着美軍的轟炸修複大橋,就這樣中國軍民憑借自己的頑強毅力,終于将後勤物資源源不斷運往了前線,用他們的血肉之軀保護住了鴨綠江大橋,維系這條志願軍的後勤補給生命線。

麥克阿瑟擁有世界最先進的裝備,卻不能将這座大橋炸掉,有人認為是杜魯門沒有過早同意麥克阿瑟的計劃所緻,但筆者認為這是中國軍民支援前線的決心,這才在他們不怕辛勞、不怕犧牲精神下,屹然挺立的鴨綠江大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