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美在朝交锋,杜鲁门为何多次命令麦克阿瑟,不准炸毁鸭绿江大桥

作者:议史纪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开赴朝鲜同美帝国主义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第一次战役后,将不可一世的美军打得灰头土脸,将曾经叫嚣圣诞节前占领北朝鲜的麦克阿瑟,脸上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经过此次交锋后,麦克阿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对手,他在地图上竭力寻找志愿军的破绽,企图发动雷霆一击挽回自己的颜面。麦克阿瑟观察许久,将自己的目光停在了中朝边境线,没过多久麦克阿瑟脸上浮现出了笑意。

然而当麦克阿瑟将自己的杀招请示杜鲁门之时,却遭到了杜鲁门的拒绝,这不仅让这位五星上将顿时间暴跳如雷,忍不住在作战室大骂:“华盛顿的那群人都是瞎子!”

那么麦克阿瑟的杀招究竟是什么?杜鲁门为何拒绝了麦克阿瑟的计划?最后麦克阿瑟这个计划实施后,志愿军将如何应对呢?

中美在朝交锋,杜鲁门为何多次命令麦克阿瑟,不准炸毁鸭绿江大桥

麦克阿瑟

本期我们一起聊聊麦克阿瑟的这手杀招,正题开始之前,新来的朋友别忘了长按点赞支持一下,喜欢作者的话就点点关注,既能回顾往期视频,又不错过之后的精彩内容。

麦克阿瑟这位美国五星上将为人极其傲慢,在他印象里中国军队依旧是留着长辫子,扛着汉阳造的清朝士兵,所以当美军仁川登陆后,杜鲁门前往威克岛面见麦克阿瑟的时候,不无担忧的问道:“倘若中国出兵怎么办?”麦克阿瑟说出了一辈子最后悔的话:“中国不会出兵,中国历史上没有打过胜仗,拿什么出兵?”

二战结束后,美、英、苏三国为了朝鲜半岛的管理和建立临时政府,签订了《莫斯科协定》,北方沦为苏军托管,南方沦为美军托管之下。尽管朝鲜民众渴望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但是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国在各自托管区不断消灭反对派势力。

中美在朝交锋,杜鲁门为何多次命令麦克阿瑟,不准炸毁鸭绿江大桥

铁幕演说

随后南北双方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扶持下,南北相继建立政权。随后美苏两国相继宣布在朝鲜半岛撤军,但双方在三八线附近的矛盾冲突却不断升级,终于在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发动了统一朝鲜半岛的战争。

习惯了美军保护的韩国军队缺乏战争准备,仅仅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韩国总统李承晚便匆匆逃离汉城。一个月之后,一路凯歌的朝鲜人民军将战线推进至大邱、釜山地区,双方沿着洛东江进行对峙。

面对朝鲜半岛日益恶化的局势,一贯霸道的美国不能容忍自己利益受损,决定向朝鲜半岛派兵。1950年9月15日,在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的指挥下,美10军成功于仁川登陆。登陆后的美10军会同朝鲜半岛东海岸登陆的美7师,直接将朝鲜人民军一分为二,朝鲜半岛局势逐渐不利。

1950年9月27日,美军攻克汉城,逐渐集合起力量的美军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悍然越过了三八线,一路溃退的朝鲜人民军无力抵挡。战事出奇的顺利,这让麦克阿瑟多少有些忘乎所以,向美国政府提出:“乘胜北进,将共产主义逐出朝鲜半岛!”

随后美军一路向北推进,朝着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边挺进,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了巨大威胁。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当时麦克阿瑟的手中已经收到发现中国军队出没的消息,但是麦克阿瑟却不相信,因为在他看来,中国出兵朝鲜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因此他判断报告只是一小波中国军队。

然而不久之后,志愿军发动了第一次战役,其中美8军被打得全线后撤,美1师遭到重创,使得美军占领全朝鲜的计划落空。这让麦克阿瑟十分震惊,感到头皮发麻,决心要让志愿军付出惨重代价,挽回自己的颜面。

于是在地图上仔细观察许久,麦克阿瑟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中朝边境鸭绿江大桥上。在麦克阿瑟看来,美军可以凭借空中力量,如果志愿军后方补给必经之路鸭绿江大桥一旦被炸断,那么正面作战的中国军队必将不战自败。

鸭绿江大桥是日本铁道局于1905年开始动工修建的,其背后是日本人想要侵占东北和侵略中国的意图。这座桥梁长为944米,宽度为11米,起初修建的用途为铁路桥。1943年,日本人为了侵略中国,同时为了方便在朝鲜的殖民统治,于是又修建了第二座铁路桥,后第一座铁路桥改为公路桥。

中美在朝交锋,杜鲁门为何多次命令麦克阿瑟,不准炸毁鸭绿江大桥

鸭绿江断桥

麦克阿瑟认为:鸭绿江大桥是中国军队的补给生命线,对于“联合国军”的行动危害巨大,应该将其炸毁。于是麦克阿瑟为了炸毁鸭绿江大桥,进行了精心而又充足的准备,从“联合国军”中抽调最为先进的B——29轰炸机,执行本次轰炸任务。其实麦克阿瑟已经定下轰炸机的起飞时间,华盛顿时间11月5日凌晨1点,但是飞机起飞前他觉得此事可能关系到两国外交,于是便向美国参联会请示了一下。

麦克阿瑟当时是东京的“太上皇”,此次向参联会递交请示,只是想照顾下参联会人员的面子,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参联会竟然拒绝了这位五星上将的请求,以至于让他破口大骂,那么为什么参联会并没有同意麦克阿瑟的请求呢?

参联会得知麦克阿瑟的轰炸计划后,感到十分吃惊,他们对这件事也不敢轻易做主,于是参联会将这件事上报给国务院。当时的国务卿艾奇逊得知这个消息后,感到事态紧急得不敢耽搁,立即告知了正在参加选举的杜鲁门。

中美在朝交锋,杜鲁门为何多次命令麦克阿瑟,不准炸毁鸭绿江大桥

杜鲁门

在国务院会议上,艾奇逊对麦克阿瑟的计划进行分析:从战术上讲,这件事是不值当的,同时我们西欧盟国已经有约在先,不和他们商量不得扩大战争规模,不可以向鸭绿江另一侧采取行动,同时两国背后还有苏联的影子,苏联和中国还签订的有同盟条约。

杜鲁门听完,又问了问国防部长马歇尔的想法。马歇尔是为中国通,对于中国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深得杜鲁门的信任。马歇尔表示:“除非发现中共军队在丹东集结,否则贸然轰炸鸭绿江大桥是不明智的。”

接着美国参联会向麦克阿瑟下达指示,放弃轰炸的任务,然而此时仅仅距离麦克阿瑟起飞的时间只有1小时20分钟。随后参联会不忘记对麦克阿瑟嘱咐道:“在没有得到最新指令前,所有距离中国东北边境五公里的地方,都不能进行轰炸。”

得到消息后的麦克阿瑟,再也无法忍受,在参谋室破口大骂:“华盛顿的那群人都是瞎子!眼睁睁看着中国军队通过鸭绿江大桥运送物资到朝鲜。”同时麦克阿瑟向参联会主席布莱德雷发牢骚说道:“这种情况下,将会对空军和地面部队士气造成巨大打击。”

麦克阿瑟是一名纯粹的将领,所以他的计划是根据战场形势作出的,但是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每场战争背后都是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博弈,而不仅仅是军事上的交锋。而此时朝鲜半岛周边的国际关系已经十分紧张,中国、苏联更是绷紧了神经,一招不慎极有可能引发苏联下场,同美国对着打。

当时的苏联虽然经济实力同美国还是有一点差距,但是在军事力量上却和美国不相上下,引得美国十分忌惮,一旦和苏联爆发军事冲突,必将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旦爆发大战,美国将失去盟友的支持,因为英法这些国家,经济建设刚从二战的阴影中恢复过来,让他们帮忙给美国出些兵这样的小忙还是可以答应的,但是让他们参与下一场世界发大战,这是他们绝对不会答应的。

反观中国这方,仅仅在朝鲜战争中,就让美国头疼不已,一旦美国陷入更深的战争漩涡中,必将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等,一旦停止下来,就意味着战争的失败,最后必将面临严重的国际制裁,而白白让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中美在朝交锋,杜鲁门为何多次命令麦克阿瑟,不准炸毁鸭绿江大桥

当然当时的苏联方面也不想跟美国爆发大规模冲突,当时苏联支援中国并没有直接派遣军队作战,只是一些军事装备和战机,这表明斯大林也不想爆发一场世界大战。其中在第三次战役后,美军一路溃败,十分利于我军作战,继续扩大战果,但是斯大林还是向我方表示休整部队,避免战争规模扩大。

杜鲁门除了不想扩大战争规模外,其实他对麦克阿瑟的轰炸行动并不感到乐观。鸭绿江大桥是中国军队的后勤补给中枢,必将重兵防御,同时苏联战机不停在附近巡视,美军要进行轰炸,必将要穿越层层火力封锁,成功的可能性不大,而且杜鲁门看来,炸毁一座大桥,并不能阻挡住中共军队。

尽管杜鲁门在轰炸鸭绿江大桥上和麦克阿瑟分歧很大,但是架不住麦克阿瑟不停纠缠,不断给美国政府高官分析战争形势,最终杜鲁门顶不住麦克阿瑟的软磨硬泡,同意了麦克阿瑟轰炸鸭绿江大桥的要求,但是禁止麦克阿瑟轰炸中国东北空军基地。

得知杜鲁门同意自己的轰炸计划后,麦克阿瑟感到十分欣喜,尽管杜鲁门最后的要求让他的计划有些蹩脚,但这依旧让急切改变朝鲜战场形势的麦克阿瑟兴奋不已。然而不久之后杜鲁门关于鸭绿江大桥炸了挡不住中共军队的担忧得到了印证。

从1950年11月中旬到12月11日,美军轰炸机开始对中朝边境进行轰炸。在美军狂轰滥炸下,鸭绿江大桥被炸断。然而此时的志愿军正处于第二次战役期间,急需大量的后勤补给,所以不久之后大量的后勤补给被堆积在鸭绿江边附近。

当麦克阿瑟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兴奋,在他看来,失去了后勤补给的中国军队终将止步于此,后方补给线断了之后,中国军队很快便会后撤或者被歼灭。于是鸭绿江大桥炸断之后,麦克阿瑟立即对外宣告,对中国军队造成了沉重打击。

然而现实状况被没有跟着麦克阿瑟的想法走,中国军民不是那么容易打倒的。中国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任命洪学智将军担任志愿军后勤部司令,洪学智一面组织修复鸭绿江大桥,一面在江面架设浮桥。

中美在朝交锋,杜鲁门为何多次命令麦克阿瑟,不准炸毁鸭绿江大桥

洪学智

麦克阿瑟得知消息后,立即加强美军的轰炸频率,让美军轰炸也没有规律性可言,但中国军民支援前线的决心,这是麦克阿瑟所想不到的。架起浮桥之后,为了躲避美军的空中轰炸,后勤人员白天将浮桥拆掉,晚上重新架上。

后来美军对鸭绿江大桥使用制导导弹轰炸,在美军强大的炮火下,鸭绿江大桥有的桥墩甚至发生了偏移,让美军数次感觉已经完成了任务,可是当他们第二天醒来的时候,鸭绿江大桥又重新站了起来。

美军一次次轰炸,志愿军后勤人员一次次修复,有时候军情紧急,后勤人员要顶着美军的轰炸修复大桥,就这样中国军民凭借自己的顽强毅力,终于将后勤物资源源不断运往了前线,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保护住了鸭绿江大桥,维系这条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生命线。

麦克阿瑟拥有世界最先进的装备,却不能将这座大桥炸掉,有人认为是杜鲁门没有过早同意麦克阿瑟的计划所致,但笔者认为这是中国军民支援前线的决心,这才在他们不怕辛劳、不怕牺牲精神下,屹然挺立的鸭绿江大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