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翔聽相聲」連載之二《老老年》

作者:開耳聽相聲

《老老年》這段傳統相聲産生于清末民初時期,相傳為阿彥濤所創。很多前輩比如張壽臣與侯一塵、戴少甫與于俊波、陳子貞與廣闊泉等都擅長使這塊活,可惜都沒有留下錄音。留下錄音的主要版本有高德明與王長友(1961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音)、郭榮起與馬志存、王世臣與趙世忠(1997年天津錄制的《中國傳統相聲集錦》)、吳兆南與魏龍豪、李伯祥與孫少臣等,目前在京津兩地的茶館裡也有人使過這塊活,但由于這塊活與當代時代的隔閡,再加上段子不好使,比較溫。是以表演的人并不多,簡單梳理,主要有陳鳴志與鄧繼增、張永久先生;劉文步與鄭福山;王玥波與王文林、陳鳴志;郭德綱與于謙;曹雲金與劉雲天;高峰與郭德綱、栾雲平等。

「高翔聽相聲」連載之二《老老年》

這段作品創作的背景一說是落魄的八旗子弟阿彥濤用荒誕的手法來懷念曾經的輝煌、歌頌康乾盛世。另說是當時,相聲藝人作為城市底層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是以特别希望提高生活品質、改善生活環境。這段相聲便表達出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折射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凋敝。建國後,一些學者認為這段相聲不适合在新時代演出,因為它有頌古卑今之嫌,其實大可不必較真兒。

該段子被多人搬演,雖然大同小異,但也能夠依稀看出其流傳的脈絡。從郭啟儒先生整理的文本中我們還能看到其原始的狀态,即還保留了“乾隆年”一節。具體内容如下:乾隆年乾隆年,遍地都是銀子錢。乾隆年,笑呵呵,一個制錢兒倆饽饽。三日一風,五日一雨,風不折折林木,雨不打傷禾苗,馬放南山,刀槍入庫,太平景象。這段是由逗哏說的,并表示:該冷不冷,不成年景;該熱不熱,黎民有禍。而乾隆年間可是該冷的時候特别冷,該熱的時候特别熱。并在下面的文本中介紹如何如何冷、如何如何熱。這個版本看似為了歌頌乾隆盛世,有人甚至是以說出這是一段歌頌型相聲。而田立禾先生認為,“乾隆年”一節,其實隻是個附加段落,完全可以删掉,與段子的中心無關。況且張壽臣先生在傳授這段作品的時候并沒有提到這節。田先生還進一步說明既然是“老老年”,那就沒有時間規定。這一點在以後演員搬演時得到了印證,幾乎所有的版本都已經采用“秦始皇”一節入活了(王玥波王文林版本更是采用了“豬八戒元年”),并直接說明是為了講“新奇事兒”。可見,即使藝人們創作之初是為了懷念乾隆盛世,追求美好生活。可是到了現在,段子已經純粹為了娛樂,并不存在“歌古”的問題了。

「高翔聽相聲」連載之二《老老年》

在所保留的版本中,該段子的主要内容是說到老老年間的天氣是如何冷,冷到醋凍成冰、吐痰成球、拉屎用棍等程度;熱呢,到了酒幌子融化(這個在很多演出中已經聽不到了幾乎)、燒雞烤羊、燒發變秃等程度。這麼極端的天氣自然讓捧哏的聯想到莊稼怎麼辦的問題。誰知到逗哏的越說越高興,竟不假思索說出都是天上下,比如下雪是下白面,并說出下到什麼地方變成什麼面的話(這個地方有一個很有趣味的點,就是天津和北京的演員在使的時候提到的地名都經過自己的加工,讓段子更貼近當地人的生活)。另外下雨是下香油、下霜是下鹽、下雹子是下疙瘩湯、下露水是下醋、打雷是磨面等等,妙趣橫生。然後提到了老老年的物價極低,也舉了一串的例子,比如一個制錢兩頭牛、三隻羊、一頭豬、九十四個豬秧子、青菜吃一年(具體的數量不同版本而各異)等等。制錢就是明清兩代官爐鑄的錢币(這也說明了段子裡“秦始皇”一節是後來改的),一個制錢是一文,而一千文為一串,合銀一兩。在物價不斷擡高的今天,老老年真是一個理想社會啊!用捧哏的話說,逗哏“這孫子”越說話越沒邊兒,後來竟秃噜出一句豆腐白給人吃,而且豆腐坊掌櫃的還得冒着挨打挨罵的風險央求着主顧吃。這就真該捧哏去攔了,并“絕地反擊”,緊追不舍。導緻對方先是信口開河:先說豆腐是白的,是以就白給人吃。然後又把問題扯到砂鍋上(這段不常見,郭榮起與馬志存先生版本裡有)、掌櫃身上,甚至從豬身上找問題,說什麼豬沒牙之類的話。最後在捧哏的連續反诘下破綻百出,難以自圓其說。可謂語言緊湊、妙語連珠。

對于這個段子,上面也提到了,之是以演出的頻率比較低,可能是因為時代的原因吧,也許是段子本身比較溫,一般在茶館裡産生不了很火爆的效果。于是有人提議可不可以将該段子做一下改動。從我個人角度來說還是比較贊賞的,因為畢竟要繼承下來這類的段子,不能不做适合時代的改動。某位愛好者提議将該段子與目前的物價問題聯系起來表演,這樣可能會拉近與觀衆的距離,但可能會出現前面的天氣一段的丢失,而且失去了傳統的味道。我個人覺得不能大動,僅僅在前面鋪墊上下點功夫。因為流傳下來的這些段落,墊話都很少,一般都是直接入活。方式各不相同:比如從對方年齡上入活的(王世臣與趙世忠先生的版本)、從詢問捧哏相聲的演出内容入活的(高德明與王長友先生的版本)、從看書談到老老年新鮮事兒的(郭榮起與馬志存先生的版本)等等,我個人認為在這一點上,李伯祥與孫少臣先生的鋪墊比較不錯,即李先說自己是個曆史學家,然後用戲谑的口吻提到古代的事情,這樣很自然,也給人以輕松自如的感覺。

「高翔聽相聲」連載之二《老老年》

推薦版本:

高德明、王長友:★★★★★ 高德明先生留下的錄音并不多,可這段稱得上上乘。王長友先生嗓子本來沙啞,但和高先生的高而亮的嗓音形成戲劇性的對比。兩位都是大家,本段時間較短,節奏緊湊。

郭榮起、馬志存:★★★★☆ 這段本來紮實沉穩,并無特别之處,但一來郭先生在某些細微之處做了調整,更覺得真實可信;另一個就是其中出現的一個小小的失誤:馬先生在說到自己認識的秃子時連續說了兩遍“後邊有頭發,前邊沒頭發”,郭先生絲毫沒有磕拌,給人造成了一種原文既是如此的誤會,真謂大家。

李伯祥、孫少臣:★★★★☆ 這段作品非常适合這位“李大白話蛋”來演繹,有很多笑點其實并不是段子本身帶來的,四十分鐘的段子并不覺得漫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