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等專家的研究成果《以鐵蛋白為基礎的砷靶向遞送到不同類型的白血病具有很強的抗白血病治療效果》,發表在科學雜志《自然·納米技術》上。該研究顯示,通過創新劑型的高效遞送,有望實作砒霜現代化的新突破,讓砒霜成為治療白血病的靶向藥物。
白血病是我國十大高發惡性惡性良性腫瘤之一。據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血液科主任李玉華介紹,“在臨床上,化療是各類白血病的主要治療方式。主要臨床用藥包括抗代謝類、烷化劑、生物堿類、抗生素類、激素類以及由中國學者提出的三氧化二砷”。
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是我國自主發明的、世界首創的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特效藥物,在臨床應用已有近45年的曆史,是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最常見的一線藥物。然而,三氧化二砷應用于治療白血病時,很容易出現毒副作用。如何提高靶向性,減低藥物毒副作用,成為學界一直關注的問題。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專家協同合作,開展白血病治療交叉學科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專家們發現,CD71在多種類型的白血病細胞中均高表達,可作為白血病細胞通用靶點。而鐵蛋白是CD71的天然配體,可被CD71識别,将三氧化二砷用鐵蛋白“包裹”後,可以借助體内固有方式靶向遞送藥物,實作精準靶向消除白血病的目的。
“通俗地說,就是通過一定的工藝手段,用鐵蛋白把砷劑包裹起來,白血病細胞表面的抗原CD71則像是一隻‘抓手’,遇到鐵蛋白就會積極‘抓取’過來,進而使砷劑順利潛入白血病細胞内部将其‘擊殺’。”李玉華解釋道。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宋彥霖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檔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