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曾獲傅聰、郎朗稱贊,全獎留美讀博,學霸鋼琴家是怎麼煉成的?

作者:廣深媽媽圈

“小時候媽媽為了培養我的‘藝術氣質’,花重金買了鋼琴還請了老師,可是我實在坐不住,最後說自己天生手指頭短,硬是逃避了練琴,現在家裡的琴都積灰了……”

她曾獲傅聰、郎朗稱贊,全獎留美讀博,學霸鋼琴家是怎麼煉成的?

以上是“廣深媽媽圈”一位實習生小夥伴的學琴故事,相信也是許多琴童的真實經曆。可是我們今天文章的主角張紀元Grace,學琴的經曆卻堪比網絡“爽文”:

一樣是家裡沒人懂音樂,媽媽給她報了一堆興趣班,她卻在鋼琴上一發不可收拾,天天6點雷打不動起床練琴,每天要練足足8小時;

8歲時獲得美國鋼琴家青睐,來到上海學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上海音樂學院附小,三年後免試直升上音附中;

鋼琴彈得好,她卻謹遵媽媽的叮囑“文化課學得好才能走得遠”,一路全獎考進密歇根、萊斯等美國名校,現在正在密歇根州立大學讀博士!

她曾獲傅聰、郎朗稱贊,全獎留美讀博,學霸鋼琴家是怎麼煉成的?

△ Grace曾全獎考入萊斯大學謝菲爾德音樂學院

這麼一個“學霸鋼琴家”,是怎樣煉成的?真的是靠天賦嗎?去美國留學的經曆,對她的“藝術事業”有什麼好處?媽媽在她的學琴道路上,又做對了什麼?除此之外,Grace也将在講座中分享更多自己的學琴啟蒙道路及赴美留學申請細節。

*為友善閱讀,下文以第一人稱自述

#01

我并不是生在鋼琴世家,純粹因為媽媽喜歡藝術和音樂,覺得女孩子要有氣質,她又非常看重興趣培養,是以很小的時候,我就被送去參加各種興趣班,像書法、畫畫、芭蕾這些,當然鋼琴是最早開始的,也從興趣轉變為我現在的事業。

真要說為什麼熱衷于鋼琴,應該就是被那些名人彈琴的錄像帶所影響。當時年紀小,看着錄像中在舞台中央演奏的鋼琴家們,就覺得好酷啊,于是也希望自己以後能穿着漂亮的裙子,擁有自己的觀衆,成為萬衆矚目的焦點。

她曾獲傅聰、郎朗稱贊,全獎留美讀博,學霸鋼琴家是怎麼煉成的?

△ Grace小時候與傅聰先生在大師課後合影

我覺得學鋼琴這件事,和我自己的性格其實蠻搭的,同時也塑造了我。

媽媽希望用鋼琴提升我的“氣質”,其實還真的有效果,沒想到在提升氣質的同時,我還收獲了自信和大方。從小隻要一遇到表演,我就特别的興奮,台下觀衆越多,我就表演得越起勁,當時啟蒙老師都說我是“人來瘋”。見得多了,我就形成了不怯場的個性,做事情也會大大方方,比如碰到自己崇拜的大師,相比于扭捏着不敢向前,我會更自然大方地交流。

另外,可能因為學藝術,大部分情況下我是一個比較細節的人,會更注重自己的穿衣打扮、包括生活中的一些小事。

她曾獲傅聰、郎朗稱贊,全獎留美讀博,學霸鋼琴家是怎麼煉成的?
她曾獲傅聰、郎朗稱贊,全獎留美讀博,學霸鋼琴家是怎麼煉成的?
她曾獲傅聰、郎朗稱贊,全獎留美讀博,學霸鋼琴家是怎麼煉成的?

△ Grace與她的導師Logan Skelton、Robert Roux、以及鋼琴傳奇Peter Frankl夫婦合影

#02

我從3歲開始學琴,8歲舉家搬到上海求學,16歲就出國學習了。對我來說,每一次換環境,都是對學習路上的拔高和提升。

記得8歲那年,啟蒙老師有一對很好的朋友,他們是從美國回來的華裔鋼琴家夫婦,啟蒙老師覺得那個時候我已經需要到更高的平台上去提升自己,是以就把我介紹給了這對夫婦。去上海也是一個機緣巧合,當時鋼琴家夫婦被上海音樂學院聘回去,走之前三天,他們勸我媽媽說,覺得我是塊學鋼琴的好料子,放棄了很可惜,想把我一起帶去上海。

她曾獲傅聰、郎朗稱贊,全獎留美讀博,學霸鋼琴家是怎麼煉成的?

△ Grace從小便開始學習鋼琴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當時我媽媽連着三天沒合眼,就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帶我過去。

對于她來說,陪伴我學琴的道路上也付出了很多,但是她的觀念就是:以後會如何發展,其實一切都是未知,但是當下,如果做了決定要去走這條路,那便會傾盡一切支援我學琴。

#03

其實在上海學琴那段時間,現在回想起來,還挺佩服自己的。

基本上從10歲進入上海音樂學院附小到出國之前,我每天都雷打不動六點起床練琴。那個時候,媽媽就要更早起來準備早餐,送我上學。基本上就是學校和家裡的練琴房兩點一線。

除了鋼琴,我的文化課成績也特别好,當時我媽就和我說,“如果你隻會彈琴,對于成長道路來說是遠遠不夠的。當鋼琴練到一定地步,越往上走,就需要了解藝術背後更深度的内容。如果沒有文化課,不去了解曲目後的曆史,不知道音樂背後的故事,那樣的演奏也是空洞的。”

很多人會覺得,那這樣的成長道路上,我是否會承受很多來自父母的精神壓力。其實不然,我的家人從來不會說“爸爸媽媽為你付出這麼多,你要更加努力”這種話,他們會讓我知道,我的付出是為了自己。

可能我那時候心理也成熟得比較早,能看到父母在我學琴路上對我的支援,是以自己下定決定要好好練,帶着這樣的心态,其實也不會覺得一天八小時是很痛苦的事。

她曾獲傅聰、郎朗稱贊,全獎留美讀博,學霸鋼琴家是怎麼煉成的?
她曾獲傅聰、郎朗稱贊,全獎留美讀博,學霸鋼琴家是怎麼煉成的?

△ 在生活中,Grace是一個愛笑的女孩

在上音附小附中六年,也讓我看到更多一起追求藝術的人,有時候你覺得自己已經很刻苦了,但總有人比你更刻苦,永遠不要去做比較,隻要努力到自己的最大程度就好。

#04

王家衛導演的電影《一代宗師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 “見自己 見天地 見衆生”。我覺得出國留學于我而言,就是個見衆生,見天地的機會。從16歲開始到美國因特勞肯藝術高中,再到後來的全獎讀博,留學給我帶來了更廣闊的視野。

美國因特勞肯藝術高中

成立于1928年的老牌藝術學院,全美最好的藝術高中之一,90%以上教師擁有碩士或博士學曆。每年,有近500名來自世界各地極具天賦和熱情的藝術家,在這裡學習音樂、戲劇、舞蹈、視覺藝術等。這裡有緊密的藝術家社群,每年開展超250多場學生藝術演出。畢業生均前往世界知名高等學府,如耶魯大學、萊斯大學、伯克利音樂學院、羅德島藝術學院等。

每當到了一個階段,我都會逼自己往上走。學琴也是,如果原地踏步,那就相當于是在退步。

很多人也問過我:是否想過放棄鋼琴?

包括自己出國後,面對很多不确定因素時,真的會覺得身心俱疲。但是鋼琴這件事,經過了前期的原始積累,已經變成了我的一種習慣。盡管身邊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我也從沒想過放棄鋼琴。

于我而言,出國感受最深的就是演奏時的狀态。因為在國内進行了一定的曲目量積累,出國後便開了許多獨奏和協奏曲音樂會,是以我在國外積累了大量演出經驗。

最讓我感觸的就是國外的觀衆們,我演奏的時候,會感覺他們都可以和我一起進入狀态。觀衆創造了一個更好的環境,演奏完畢後他們也會真誠地表露自己的想法,和我交流音樂。

對于每一個藝術從業者,我覺得最珍貴的就是和觀衆的“共鳴感”,這些共鳴是對我的鼓勵,認可,也是我堅持學琴的信念。

她曾獲傅聰、郎朗稱贊,全獎留美讀博,學霸鋼琴家是怎麼煉成的?

△ 密歇根大學音樂學院雜志記錄下了這一刻:Grace與普利策獎和格萊美獎獲得者、著名作曲家John Luther Adams讨論他的作品

在西方國家,人們對藝術的認可度和普及度也會更高。大部分美國家庭裡,都會有一架鋼琴,可能藝術已經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寫在後面

關于藝術的探索,培養,和如何找到熱愛這件事,Grace也有自己的很多經曆。

都說強扭的瓜不甜,家長們更應該鼓勵孩子自己探索,參與孩子的興趣培養,并且正确引導孩子。在Grace的成長道路上,不止有藝術,還有體育、曆史、美食、旅遊等。

正如她所說:“鋼琴是我的事業,但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培養多元的興趣愛好,能讓我更好地了解音樂,享受生活。”

她曾獲傅聰、郎朗稱贊,全獎留美讀博,學霸鋼琴家是怎麼煉成的?
她曾獲傅聰、郎朗稱贊,全獎留美讀博,學霸鋼琴家是怎麼煉成的?
她曾獲傅聰、郎朗稱贊,全獎留美讀博,學霸鋼琴家是怎麼煉成的?

△ Grace用鏡頭記錄下了生活的點點滴滴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藝術家,但藝術一定能讓我們成為更好、更全面的人。素質教育講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那麼如何幫助孩子探索“藝術之美”、培養個人興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