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俗語解讀: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和破棉襖

作者:寫乎
俗語解讀: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和破棉襖

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破棉襖。乃流行于北方地區的一句俗語,啥意思呢?不妨一道解讀解讀。

綿延二千多年的農耕社會,自春秋戰國時期起,最典型的展現就是封閉的小農經濟為主。

于北方地區而言,普通而又樸實的貧苦農民最簡單的願望就是有個熱炕頭、有幾分薄地、有過冬禦寒的破棉襖,能解決溫飽就可以了,至于大富大貴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奢求。

是以,通俗易懂的順口溜:"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破棉襖"就流傳下來,久而久之,便成為過去真實反映小農經濟下老百姓并沒有多高生活需求的民間俗語。

這裡的"醜妻",意思是男人不一定非要找漂亮的女人為妻,能讨個"醜妻"組成家庭,平平淡淡地過一生即好,若能像梁鴻與孟光那樣"舉案齊眉",也就燒高香了。

俗語解讀: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和破棉襖

當然,這裡的"醜妻",倒不一定非得是青面獠牙般的"醜八怪",相比嬌妻而言,沒有那麼好看的"傾國傾城"容顔罷了。

事實上,"醜妻"雖"醜",卻能在家料理内務,讓男人放心闖蕩江湖,又不讓賊人起歹心惦記,不會因"顔值"惹來禍水。

這樣的"醜妻",反倒珍貴,彼此可以更踏實地相依相靠,不孤單地生活,更顯得其樂融融。多好!

由此而言,家有"醜妻",豈不是"一寶"。

至于"薄地",更是農民生存的根本。當然,這裡所指的"薄",字面意思主要是貧瘠的田地。不過,并不排斥肥田肥土。

俗語解讀: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和破棉襖

但對于絕大多數貧苦的農民來說,能有幾分生産五谷的"薄地",通過辛苦勞作換來養家糊口的糧食就可以了,就有了生活的基本保障,不至于因意外的天災人禍而背井離鄉,也就有了生活的盼頭,就是幸福的人生了!

又何苦去奢求不屬自己的良田沃土呢?若不擇手段得到太多的好田好土,由此擷取太多的不義之财,反而會惹來禍端,讓别人眼紅起歪心,又有什麼好呢?

是以,家有"薄地",豈不又是"一寶"?

至于"破棉襖",主要是指過冬的衣物,并不一定是破爛不堪,貴重與否都不重要,能禦寒就行。

事實上,一個家庭有"破棉襖"可以平平安安穩穩當當地過日子,不因為擁有太多名貴的服裝惹人妒忌想入非非,豈不更好?俗話說的"金銀不露白"就是這個道理。

是以,家有"破棉襖",自然亦是關鍵的"一寶"。

俗語解讀: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和破棉襖

毋庸質疑,客觀而言,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破棉襖,這句俗語帶來的作用很重要,那就是:

"簡單是福"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一個人,面對物欲橫流的現實,何苦在意華而不實,挑三揀四顯得過于"複雜"?不如遵循适用的生存法則,以豁達樂觀、知足常樂的态度看待生活,簡單快樂就好。

這樣的人生取向,于今人而言,也有值得借鑒的警世意義:

在知世故而不世故的為人處世中,低調為好,不可張揚;唯有不忘初心,記住過去的苦,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未來方得始終。

俗語解讀: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和破棉襖

當然,"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破棉襖"這句俗語不免有舊時代的局限性,帶有小心翼翼抑或膽小怕事的嫌疑,似乎有些缺乏積極進取,開拓冒險精神不夠,需辯證看待。

站在今天二十一世紀二十時代新發展的角度,不可停留在"醜、薄、破"之上,對這一俗語狹隘地定義、不夠大氣地曲解。

面對當下日新月異的盛世環境,已不再是封閉的過去,不再是打打殺殺的法外之地。如今家有"醜妻",還是"嬌妻",其實都一樣,都是"寶"。

至于家有薄地,還是良田,更沒關系,有良田更美,更是"寶";家有破棉襖,還是不破的棉襖,也無妨,更用不遮掩,都好。當然,有嶄新名貴的豪服更好,更是"寶"。

事實上,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破棉襖,這句傳統的俗語還有對應的說法:人生有"三寶",嚴父、慈母、人不老。

俗語解讀: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和破棉襖

也就是說,人生除了"醜妻、薄地、破棉襖"外,還有嚴肅的父親、慈祥的母親以及那份永遠"不老"的無私的愛。

即便歲月荏苒父母老了,抑或不在世了,但隻有這份愛這份彌足珍貴的親情珍藏家中,便是子女一生的溫暖。

是以,家有父母,更是"寶"。

不妨組成一聯,右聯:醜妻、薄地、破棉襖;左聯:嚴父、慈母、人不老。橫批就是:家有"三寶"。

俗語解讀: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和破棉襖

【作者簡介】李大奎,七0後,法學學士,貴州湄潭人,文學愛好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