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管家”街頭巷尾解民憂

“鄉親們,請盡量減少外出,注意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戴好口罩、勤洗手、多消毒……”在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水南社群,71歲的社群居民鄧頌平身穿寫有“黨員先鋒隊”的紅馬夾,左手拿着擴音小喇叭,右手引導進入社群的居民刷健康碼、測體溫、填寫個人資訊,一整套流程下來,快捷高效、一氣呵成。

與鄧頌平一樣,每天都有一批批身穿紅馬夾的志願服務者,活躍在上饒市城區街頭巷尾。他們中有老幹部、樓棟長、黨員幹部、網格員,都具有“思想紅、身份紅、行為紅”特征,社群居民親切地稱他們為“紅管家”。大到協調處理鄰裡糾紛、維護社群治安、開展疫情防控,小到社群樓棟的水電維修、衛生清掃、垃圾轉運及小廣告清理等工作,隻要涉及社群居民的事,這些“紅管家”都會随時出現在現場。

“社群居民的事千頭萬緒、繁瑣複雜、各種各樣,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時時刻刻需要有人去管,需要有人去做,更需要有人随時去協調處理。”信州區水南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邱建英告訴《法治日報》記者,在黨建引領下,一支支由社群黨員牽頭組成的黨員先鋒隊應運而生,他們主動承擔起“紅管家”“物業隊”“服務員”的角色,積極參與社群的熱點、難點、盲點問題治理,促進鄰裡和睦相處,維護社群和諧穩定。

據了解,近年來信州區一些職工小區因缺少經費,出現小區無物業、無管理的“停擺”現象,社群綜合治理難成為一個棘手問題。

為徹底解決老舊小區治理的老大難問題,信州區采取“黨建+幸福小區”模式,建構社群(街道)推動、黨員“紅管家”參與、社群業委會自管自治自理的治理體系,多方聯合、強強攜手,從源頭上整合社群(街道)、黨員、物業、網格化資源力量,讓社群治理更有溫度,同時也有效化解了社群治理“人人都想管、人人管不好”這一難點痛點問題。

邱建英介紹說,遍布信州城區的“紅管家”黨員先鋒隊,已成為老幹部、老黨員參與志願服務的“踐行所”、鄰裡和睦的“連接配接點”、社情民意的“彙集站”、幹群關系的“連心橋”,有力推動了基層社會治理,有效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法治日報記者 黃輝 通訊員 鄭亮 李善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