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偶得天價稀世珍品—“三葉蟲化石”

三葉蟲化石,燕子石,也叫蝙蝠石,學名叫三葉蟲化石。三葉蟲(TRILONITES),屬古生節肢動物,屬三葉蟲綱,生于海底,其種類繁多,大小不一,從一厘米至一米,生于寒武紀(5.7億年),至奧陶紀(4.5億年)最盛,滅絕于二疊紀末期(2.52億年前,252Ma)。三葉蟲在早古生代的寒武紀已發現動物化石2500多種,除脊椎動物外,幾乎所有的門類都有了。其中最多的就是三葉蟲,約占化石儲存總數的60%。

中國三葉蟲化石是早古生代的重要化石之一,是劃分和對比寒武紀地層的重要依據。主要的三葉蟲化石品種有:蝙蝠蟲(Drepanura)、四川蟲(Szechuanella)、副四川蟲(Parasxechuanella)、似栉殼蟲(即湘西蟲)、王冠蟲(Coronocephalus)、溝通蟲(Ductina)

據了解在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毛壩鄉毛壩村獲悉,當地發現一奇特東西,長約70厘米,寬約3厘米的不明古生物輪廓清晰可見。該縣文物管理所負責人帶隊實地檢視,在技術員的鑒定下,得出最終結論,此化石為“三葉蟲化石”。

偶得天價稀世珍品—“三葉蟲化石”

圖為三葉蟲化石

三葉蟲化石雖然有些受損,但不影響其科研價值。“三葉蟲化石的保護工作與其他文物一樣受法律保護,我們将派自然博物館的專家到現場進行取樣,拿回進行深入研究。”該縣文物管理所負責人說。

偶得天價稀世珍品—“三葉蟲化石”

三葉蟲是距今5.6億年前的寒武紀就出現的最有代表性的遠古動物,5億~4.3億年前發展到高峰,至2.4億年前的二疊紀完全滅絕,前後在地球上生存了3.2億多年,可見這是一類生命力極強的生物。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它們演化出繁多的種類,有的長達70厘米,有的隻有2毫米。背甲為兩條背溝縱向分為一個軸葉和兩個肋葉,是以名為三葉蟲。

一塊距今4.5億年的特大"三葉蟲"化石,上面竟嵌有50多隻三葉蟲,這塊化石昨在鎮江貢吉康老人家中"露臉",觀者無不為之驚歎。化石闆上嵌着50餘隻"三葉蟲",蟲的身軀、翅膀清晰可見。據省地質研究所一位地質專家稱,"三葉蟲"屬海裡遊移和漂浮動物,開始出現于早寒武紀世,古生代末全部滅絕,其化石是劃分地質時代的主要标準,在地質博物館裡或許能見到,而為個人收藏卻少有,尤其像這樣特大型"三葉蟲"化石,在國内并不多見。

更多資訊 13025166824 【微信與您同步】

奇石 文玩 學習 鑒賞 藝術交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