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埃森哲釋出了《2017年數字化健康技術展望》報告,分析了數字化浪潮下的醫療護理行業的實際落地情況和發展前景,主要圍繞着AI、生态系統建設、新型醫療人才挖掘、新的監督法規等五個方面進行解讀。雷鋒網對此進行了全文的翻譯。
醫療保健是非常有前景的市場,也是需求量極大的市場。數字化所帶來的技術改革将會颠覆未來的醫療形态,不同的方面提升效率。比如通過機器人和人類的共同協作,機器人進行傷檢分類,減輕臨床醫生的決工作壓力。人工智能也将在通過新的援助服務來增強和人的互動,在學習人的生活習慣,進而更好地指導人健康生活。
趨勢一:AI互動才是未來
在醫療行業中,經常存在着資訊不對稱的問題,看病難的問題也經常困擾着病人,除了醫生之外很少能夠得到有效的指導,随着技術越來越便利和智能,互動的接口的豐富,将會大大地改善這種情況。
當人工智能擁有正确的規則、算法、和情報系統時,将會更加了解醫患過往的病史、過敏史和過去的生活模式,并結合患者的情況,進行個性化的指導。這樣就不需要自己苦苦去尋找資訊,系統會推薦資訊給患者們。
當擁有了豐富的結構化資料和非結構化資料,這些資料可以作為教育訓練集,可以提高決策的精準度,并建立一個持續的學習循環。保險公司也可以使用現金的經濟模型和資料科學來預測消費者未來的醫療保健使用情況,并确定滿足他們的最佳計劃。AI也有可能減輕耗時過程的負擔,比如之前的授權和包銷。
随着人工智能日趨成熟,AI将成為越來越多臨床醫生的合作夥伴,幫助醫生自動化檢測和支援輔助性診斷,進而提高效率。FDA準許使用動脈心髒DL,是使用人工智能成像來輔助臨床醫生的工作和協助診斷心髒問題。
這個軟體提供可編輯的自動化輪廓,在幾秒鐘提供精準的心室功能,輔助臨床醫生選擇正确的治療路徑。AI會使臨床醫生的壓力變得小一些。現在的接口是對話式的接口,而且語音識别已經接近自然語言的水準了,更加簡化了關鍵互動的捕獲。
人工智能就像一個智能的海綿——它吸收的資料越多,它就越聰明。随着個人健康裝置、網際網路的健康問題解決方案、DNA測試、基因組測序、電子資料等越來越多的資料,将會使AI越來越精準。有了AI的輔助,臨床醫生将有更敏銳的能力,會根據病人的整體情況,提供更為前瞻性的治療方案。
那麼問題來了,AI能不能代替臨床判斷?
AI可以很快地為患者提供相關的資訊和答案,醫生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病人的經驗增加價值上。
這也是AI無法替代人類的地方。随着技術在我們的環境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AI和人類的互動越來越多,互動的體驗也将會越來越好,患者們将可以更輕松地浏覽醫生的治療方案并且能夠更廣泛地采用數字化體驗。
Health Tap,世界經濟論壇的技術先峰,是世界上首個提供即時、世界級醫療服務的全球衛生實踐組織。通過在電腦和其他移動端的視訊、語音、文字聊天的方式,Health Tap連接配接了174個國家的數億人。他們從超過107000名頂級醫生的網絡中獲得了最受信任的健康建議。
Health Tap專有的安全衛生作業系統和專有的篩選技術使得醫院、保險公司、雇主都能得到正确的醫療建議、保險建議等。2016年,HealthTap推出了DR.A的人工智能醫生。DR.A是使用先進的深度學習算法和利用HealthTap的大量醫生知識和資料庫的臨床專業知識,造就而成,可以根據患者的症狀,提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供醫生參照。
趨勢二:生态系統的力量超越了健康平台
醫療保健企業越來越多地将其核心業務功能與第三方及其平台內建在一起。
傳統的醫療保健行業利用第三方平台的關系,建立新的數字生态,開啟未來發展的新浪潮。醫療保健行業正在設計未來的醫療價值鍊、改變組織架構、服務甚至市場本身。
84%的醫療保健人員認為,AI将徹底改變他們擷取資訊和患者的溝通方式。
81%的醫療保健行政人員表示,通過集中的平台/助理這樣的産品來提供服務是非常必要的。
72%的衛生機構已經引入了智能虛拟助手來投入服務。
醫療保健需要很多技術的支援,包括系統支付, 協調、提供護理,也包括管理人們健康、目标的系統。第三方平台提供了連接配接的基礎,使服務提供商和消費者之間能夠交換價值。但這樣還不夠,如今的醫療保健企業也需要一個豐富而強大的數字合作夥伴組合來形成他們未來的商業生态系統。
這些新的生态系統的建立,彌補了技術的局限性。這些生态的建立把醫療保健組織、消費者、和臨床醫生的能力、專長和服務都勾連起來了。
這些醫療組織在轉型之中扮演上司者的角色,他們逐漸意識到他們今天為轉型所作的一切包括戰略平台的擴充和生态系統的豐富将會決定他們未來成功與否。
打破隔閡,互通互聯的生态
這些醫療保健組織開始意識到醫療保健服務應該圍繞着病人進行而不是圍繞企業來組織。現在的生态還是處在于支離破碎的狀态,生态的建設着需要共同發力,滿足消費者對産品的期望。過去,醫院和醫生已經都是各施其職,彼此之間很割裂。現在這些生态的參與者都意識到彼此之間是環環相扣的,沒有辦法單獨運作。
合作可以提高忠誠度和市場佔有率,此時此刻,醫療成本的壓縮空間已經非常少,生态系統合作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從入院到急性護理的效率。
新的合作機會正在催生新的合作關系,主要是醫療健康系統和消費科技公司聯手合作,供應商和移動供應商合作,建立實用的應用商店;遠端醫療初創公司正在與主要的衛生系統合作,建立平台,幫助解決臨床和管理方面的問題。
這些醫療保健企業可以通過應用程式程式設計接口(API)将其核心功能與數字平台內建,使所有人更容易接入更廣泛的生态和發揮作用,促進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平台業務是一個即插即用的基礎設施,它使服務提供商和消費者在一個連接配接的生态中互通互聯。這個生态系統包括供應商、分銷商、客戶、政府機構,通過合作參與定制特定的産品,允許外部服務商和使用者互相之間利益互換.
碎片化會導緻糟糕的後果,是以,生态的參與者更多地選擇協同工作以達到目标需求和取得進步。政府和一些私營企業正在共同努力以便更好地了解各種疾病,最終治療從免疫性疾病到肥胖症等疾病。當合作一方未能達到服務要求的時候,合作夥伴是可以變更的。
通過彙集資源和資訊,公司可以提供個性化的産品定制。比如健康計劃可以和提供虛拟護理服務和綜合護理服務的醫療公司合作開發模型,并推出市場。
健康計劃也會和一些消費平台合作,在移動平台上提供一些簡單、便利的服務。有些服務非常貼心,從患者提供的醫療預約當中為他們提供可靠的約車服務。
90%的衛生管理人員認為,采用基于平台的商業模式,并與數字合作夥伴進行生态系統合作是至關重要的。78%的衛生主管認為,競争優勢将取決于選擇的合作夥伴和生态系統的力量。66%的醫療衛生組織正在采取措施參與數字生态系統。
The CareMore 健康組織,包括了健康服務和配送的交通服務,其中配送交通服務是和Lyht合作,與提供非緊急醫療運輸為醫療保險的投保人和配偶受益人提供服務。根據JAMA釋出的資料,使用該項服務的使用者不用9分鐘時間就可以到達預約的醫院或診所,減少了30%的等待時間,成本也從31美元下降至21美元。
CareMore和Lyht的合作解決了醫療健康領域的一個主要問題:缺乏一緻的、價格合理的交通管道。據估計, 每年有360萬美國人因交通問題而錯過或延遲接受緊急護理。因為慢性病負擔最重的人往往是交通障礙最嚴重的群體。
Onduo 是一個将多個利益相關者連接配接起來的平台,包括臨床醫生、病人、醫療保健專業人員等。平台旨在幫助開發全面的糖尿病解決方案,使糖尿病人能夠健康生活。
Sanofi和 Onduo 的合資企業, 通過充分利用賽諾菲的深厚經驗和快速的疊代測試和分析, 定位于提供精密護理管理。Onduo是Sanofi 和 Verily的合資企業,Onduo定位于精确的護理管理,依托利用Sanofi的豐富經驗和Verily的快速疊代測試和分析。
趨勢三:創造未來的醫療保健人才
數字化的浪潮不僅帶來生态和互動的改變,還給勞動力市場帶來了一定的沖擊。現在求職平台和職業規劃管理越來越完善,傳統的招聘模式已經不受用,人才市場将會趨向越來開放和透明。這種變化也逐漸滲透在醫療行業。
最先發現變化的是醫療健康組織的後方部門,比如技術、财務、研發等企業職能部門,那裡的員工隊伍管理障礙比較小。在確定監管合規和品質的同時,開放人才平台開始在特定的護理領域發力,勾連人才需求方和求職者。
衆籌、勞務平台、虛拟服務平台将會通過共享的方式,改變求職方式以及傳遞方式。公司現在可以從傳統就業之外的管道獲得更多的人才,以便在需要時獲得專業技能。 例如,通過線上人才平台,組織可以找到人們支援技術設計和開發,财務,人力資源和行政職能。
線上平台能夠更快地比對技能的供求關系,以分散的方式按需完成工作。 随着技能組合需求的變化,組織有更大的靈活性适應,他們将具有相關性,競争力,降低勞動力成本,并且沒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内部從業人員将可以自由地填補整個企業的角色。 供應将與需求相比對。
但由于醫療工作本身特殊工種的工作性質,需要確定安全性,監督也将會非常嚴厲。雖然線上作業會提高效率,但問題仍然存在:如何確定臨床醫生獲得認證,有資格并将提供品質?在數字領域,治理和安全措施将如何發揮作用?相信很快,會有适應虛拟護理平台的監管模式。
技術的發展将革新工作方式
雖然臨床工作處于遷移到虛拟模型的早期階段,但臨床的方式也将會發生變化。未來的護理将不在局限實體位置。人們也對虛拟健康和護理服務感到極大的興趣。
使用者可以通過智能手機了解相關的醫療專業知識,并在幾秒鐘之内完成遠端醫療咨詢的預約。與此同時,衛生健也會加強技術的應用,擴大人才擷取的管道。首先,醫療健康機構會和勞動平台按照專業技能進行人才的篩選,比如尋覓放射科的人才。此外,與此類勞動平台合作不需要經常進行互動。此外,一些醫療機構會利用勞務平台進行一些專業人才的補給,提供護理分診援助,呼叫中心會向企業勞動力,如資料科學家,設計師和開發人員發出幫助請求。
80%的衛生健康組織的高管認為數字革命正在推動企業經濟結構的轉型。71%的醫療衛生組織透露他們正在實用勞務平台滿足市場需求。71%的健康管理人員認為建立強大的流動人力隊伍的組織将赢得人才戰争。
American well 利用手機和虛拟技術來支援健康計劃,利用醫生、消費者、雇主以及整個護理網絡消弭障礙。這一強大的技術平台和成熟的經紀引擎有利于患者和臨床醫生。消費者可以友善和立即接觸到一系列經認證的醫生進行保健會診。醫生可以自由地決定上班的時間,決定他們看診的時候。他們可以決定增減看診的次數獲得更多的臨床經驗、甚至擷取更多的資源,比如:臨床的指南、同輩的支援、收入。
趨勢四:越來越人性化的技術設計
科技應該服務人類,而不适應技術本身。
前沿的科技,數字化技術應該為了更好地服務人類而設定的,醫療衛生組織的上司逐漸意識到, 技術逐漸人力與機器合作之間的差距。技術不僅提高了人類的體驗,也擴充了技術解決方案的有效性,這種轉化可以帶來有有價值的東西。
醫療保健技術将變得更加以人為中心。 當技術被設計為考慮到人類的經驗時,它将有益于消費者,臨床醫生和管理人員。 醫療機構在考慮和回應人類行為時,有機會轉變與所有這些利益相關者的關系。 而且,消費者将有更好的機會與技術進行交流,以便他們如何以及何時獲得關心。
醫療保健技術變得越來越以人為中心,當技術設計考慮到使用者體驗時,它将會醫患、臨床醫生、管理者帶來好處。這些更加人性化的設計将會更好地改變醫患的關系以及相關利益者的關系,而且消費者将一個更好的和技術互動的機會,這些技術會帶來更好的護理效果。
醫療保健是另一個行業使用設計思想建立技術支援的服務, 這些服務簡單、 直覺的、人們可以輕易地感受地技術帶來的便利。
從遠端醫療發展到更廣泛的數字醫療服務,這些技術接口越來越複雜,但也越來越多選擇。人們可以選擇虛拟咨詢或者是親自面診,甚至是遠端問診等,甚至這些遠端的技術使得消費者在家庭或者臨床以外的環境實作健康的目标。從使用者過去的行為中學習,量身設計出一套相應的方案,比如,使用者要減肥,健康應用程式可以建議食物吃飯或提供鍛煉的動機。這些資料可以與醫生分享,跟蹤健康變化。醫生可根據變化達到減肥的目标。
健康護理未來可以照顧到每個使用者的隐私,包括一些可以公開的需求和一些不友善公開的隐私,隻有以使用者為中心才會想得如此之周到貼心。智能技術在每一次的互動當中都在觀察使用者和學習使用者。通過觀察,系統會越來越了解使用者真正需求的是什麼。對消費者而言,系統使得自我保健變得更容易。數字治療是一個好例子。 它了解一個人的獨特狀況或疾病并且可以根據行為經濟學原理來定制互動,以提供推拿服用藥物,安排随訪或修改飲食。
不過目前看來,一些臨床技術的應用可用性不強,打擊了一些醫生的信心。但未來是讓人興奮的。技術越來越考慮到以使用者為中心,适應人類的行為習慣,這些也會提升臨床的經驗。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從現在的範式,臨床醫生不得不學習技術和适應它。 現在,技術開發以提高可用性,隐私性、提高臨床經驗為主。
增加和人的互動,回應使用者的需求,醫療護理的企業就有機會與客戶,臨床醫生和管理人員建立更加豐富,更靈敏的系統,将人機關系轉化為真正的夥伴關系,改善每個人的健康系統。
一家醫學政策性地應用技術為患者提供最佳的初級保健經驗。 除了在舊金山到華盛頓特區,還有超過50個高端護理設施進行護理通路和内部實驗室測試,該公司的移動應用程式可以預訂當天約會并接受虛拟護理。 他們甚至添加了數字皮膚科服務。 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通路疫苗記錄,更新處方,治療皮膚問題,過敏和流感等方面做一切。
通過APP提供點播服務,在為客戶提供服務的同時,還降低了人工成本,每一項治療項目,每一名醫生搭檔1.5名全職行政人員,與醫療組織管理協會(MGMA),每名醫生搭檔配合4.5名行政人員相比,真是降低不少人力成本。
81%的健康管理人員同意組織需要了解人們目标,利用技術進行相應的輔導;82%的衛生行政人員認為,行業上司者将是真正發揮和了解人類行為動機的組織。90%的衛生管理人員報告說,消費者想要的和需求之間的差距。
趨勢五:重新定義醫療健康護理規則
醫療保健企業不僅僅是創造新産品和服務; 他們正在塑造新的數字産業。
從技術标準, 到倫理規範, 到政府授權, 在生态系統驅動的數字經濟中, 有一點是明确的: 仍然需要界定廣泛的規則, 特别是在高度管制的行業。為了推進數字化的程序, 醫療保健企業必須擔當起上司角色, 幫助制定新的規則。
得益于雲、人工智能、區塊鍊等新興技術的出現和發展,也促使醫療事業的數字化緊張的發展。臨床醫生和很多的醫患都會随着技術更新而出現新的治療方案,但很多的監管架構并沒有相應的發展。
不僅監管上需要更新,關于醫患的資料保護問題也需要得到,不僅存貯的地方需要保護,在資料傳輸的過程中也需要保護,參與生态建設的公司必須要發揮作用,確定技術的安全,保證敏感資料受到保護,
信任也是保持生态系統發展的關鍵。為了建立和維護信任, 醫療保健組織必須工作狀态要求患者在實際的臨床環境中進行虛拟通路, 不局限在任何的實體場景, 進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地理位置的影響。其他行業也認識到, 在數字時代需要重塑規則。随着技術變革的發生, 各行各業都将需要制定新的規章制度, 醫療行業更需要在安全、隐私和信任之間取得正确的平衡。
雷鋒網結語:優質醫療資源稀缺,人口老齡化加劇,人們對于健康的重視程度也日益提高。數字化社會将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醫療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利用數字化技術,建立生态,更好地跟進患者的情況。與此同時,也要注重對患者的隐私的保護,方能更好地推進技術落地生根。
本文作者:D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