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埃及羅塞塔石碑:被英法兩國搶奪,碑上神秘文字,困擾西方人多年

作者:念寒塵緣
埃及羅塞塔石碑:被英法兩國搶奪,碑上神秘文字,困擾西方人多年

一個文明是否存在過,不在于它留下了多少寓言故事,而是有沒有真正的産生文字。

人類之是以癡迷于曆史,并不是企圖可以從曆史當中,找到名利的捷徑。而是希望可以看得清,這幾千年來走過的路。揭開那段不為人知歲月的同時,展望我們的未來。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史為鏡可以曉真理。

埃及羅塞塔石碑:被英法兩國搶奪,碑上神秘文字,困擾西方人多年

在英國倫敦的街頭,有一座超過250年的著名建築物,它就是聞名世界的大英博物館。在這裡,金發碧眼的英國人為之驕傲,而四大文明卻以它為恥辱。

因為它的不少藏品,都是用戰争掠奪而來,并且堂而皇之地向世人展覽。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來自于中國的《女史箴圖》和來自于埃及的羅塞塔石碑。

如果國人有機會去歐洲的話,那一定要抽出部分的閑暇,去大英博物館看看。也許不必走過它的所有角落,但一定要到中國館去轉一轉。

埃及羅塞塔石碑:被英法兩國搶奪,碑上神秘文字,困擾西方人多年

去看看那些流失在海外的國寶,去想想那段屈辱的歲月,讓我們永遠記住落後的教訓,當然也要去瞻仰一下,這塊有着“密碼學之祖”的羅塞塔石碑。

對于中國人來說,石碑并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在國内的任何一個城市,或者是任何一個景點,總能找到古代的文人墨客,或是帝王将相留下的斑斑墨迹。

埃及羅塞塔石碑:被英法兩國搶奪,碑上神秘文字,困擾西方人多年

特别是位于西安的碑林,更是碑碑聳立,字字蒼勁有力。但,縱觀這幾千年下來,像羅塞塔石碑這樣,用三種文字刻出來的石碑,卻是世上罕見,不敢說絕無僅有,那也是稀世難得。

羅塞塔石碑高不過1.2米,寬不足75公分,從材質上看并不怎麼顯眼。但它上面不同的字型,卻足以讓世人驚歎。因為這塊石碑的出現,不僅揭開了古埃及文字神秘的面紗,也有了讓後人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機會。

埃及羅塞塔石碑:被英法兩國搶奪,碑上神秘文字,困擾西方人多年

在羅塞塔石碑的最上方,是用14行的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書寫的一段文字,而在中間部分則是有着埃及文字行書之稱的埃及世俗體。在這塊石碑的最下方,則是用當下的研究人員完全認識的希臘文所寫。

正是這塊石碑的出現,讓科學家和史學家們一下子找到了打開古埃及文明的鑰匙,通過這石碑上不多的文字,讓人解讀出了更多關于古埃及的文化。

埃及羅塞塔石碑:被英法兩國搶奪,碑上神秘文字,困擾西方人多年

這或許是當時祭祀大神的無心之舉,但這卻給後來的人們指出了一條明路,靠着它的指引了解到更多關于古埃及的過去。

這種三種文字的書寫形式,讓世人通過最容易辨識的希臘文,如同抽絲剝繭一般,掀開一層層的奧秘,就像是通過密碼一般,解開了一把一直困擾着人們的鎖。

埃及羅塞塔石碑:被英法兩國搶奪,碑上神秘文字,困擾西方人多年

像極了當代科學家所研究的“密碼學”。是以,不少的學者稱之為“密碼學之祖”。

文字是一個文明的象征,通過文字可以了解一個民族發展曆史的脈絡。中華文化之是以能夠源遠流長,漢字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從甲骨文到隸書、篆書、楷書、行書。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雖然已經不是原來的模樣,但通過它們的影子,總是讓我們更容易了解過去的故事。其他文明則不然,一個文明被摧毀,文字也如同煙塵一般随之消散。

埃及羅塞塔石碑:被英法兩國搶奪,碑上神秘文字,困擾西方人多年

18世紀末期,拿破侖的大軍順着尼羅河南下,在羅塞塔港口的小鎮上。一名上尉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偶然發現了一塊黑色的石頭。

起初他并沒有在意,然而當他看到隐隐約約類似于文字的刻畫之後,這名上尉認識到了這塊石頭的重要性,并且随之禀告給了自己的上級。

埃及羅塞塔石碑:被英法兩國搶奪,碑上神秘文字,困擾西方人多年

羅塞塔石碑正是根據它的發現地所命名的。這名上尉的上級,将這塊黑色的石頭運到了當時法軍設在開羅的研究所。駐地所在的科學家們随之展開了研究。當科學家們見到這塊石頭的時候,欣喜若狂,如獲至寶。

不過,羅塞塔石碑并沒有在法國人的手裡逗留太久。一年之後,拿破侖的大軍被英軍擊敗,埃及随之成為英國人的殖民地。英國人“理所當然”地接過了法軍手裡的物資,成為英軍的戰利品。

埃及羅塞塔石碑:被英法兩國搶奪,碑上神秘文字,困擾西方人多年

對于這樣一塊尚未解開密碼的石頭,法國人怎麼可能拱手相讓呢,曾試圖将它帶回法國。不過這塊石頭終究還是沒有逃脫被易主的命運,還是被英國人掠奪而去。

當羅塞塔石碑被運往英國之後,随即被安排進了大英博物館,成為英國人的戰利品。在接下來的兩百多年裡,再也沒有離開過這裡。

埃及羅塞塔石碑:被英法兩國搶奪,碑上神秘文字,困擾西方人多年

埃及的科學家曾經要求英國政府歸還屬于他們的文物,讓羅塞塔石碑回到它的原籍,最終還是讓英國人拒絕了。

在羅塞塔石碑剛剛問世的時候,法國的科學家就曾嘗試着對它進行解讀。在石碑最下方的希臘文,是近現代科學家唯一可以讀懂的文字。科學家們對照着希臘文,對上面的世俗文進行了更為細緻的解讀,最終發現上下兩篇的文章,是用了不同的文字,寫的同一篇文章。

埃及羅塞塔石碑:被英法兩國搶奪,碑上神秘文字,困擾西方人多年

經過更為缜密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處于石碑最上方的埃及象形文字所闡述的意思與後面兩種文字所表達的含義應該是一樣的。當這樣研究成果被公布以後,瞬間引起了全世界埃及象形文字研究者的興趣,振奮了所有人。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在公元4世紀的時候,就徹底地退出了曆史的舞台,成為一種無人認識的文字。而這些文字當中,所描繪的古埃及的故事,也就成了一個萦繞在科學世界裡的謎題。

埃及羅塞塔石碑:被英法兩國搶奪,碑上神秘文字,困擾西方人多年

當羅塞塔石碑重制天日的時候,這一切似乎都迎刃而解,人們可以對照希臘文來了解每一個象形文字的含義,由此打開古埃及的世界。

經過研究和解讀,羅塞塔石上記載的是公元前2世紀左右,古埃及王朝一個13歲國王登基一年的紀念日。這是國王頒布的一封诏書,就像是中國古代帝王被刻在石碑上的聖旨一般。隻不過這封诏書是由當時的祭祀所寫的。

羅塞塔石在地下沉睡了兩千年後,終于重新回到了世人的眼中,而它也将自身所镌刻的故事告訴了當下的我們。

埃及羅塞塔石碑:被英法兩國搶奪,碑上神秘文字,困擾西方人多年

而這塊石頭的價值,并不在于它本身所記錄的故事,而是它對當下古埃及研究學者的影響,正是它的出現可以揭開不為人知的故事。

這也許就是文字的魅力,也是文字所賦予的價值。隻有當這些價值得到充分的展現時,才認識到文字對于一個民族,一個文明的意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