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燴菜,是用上等的海參、魚翅、鹿筋、牛鞭等配白菜、豆腐、寬粉,加上保定的槐茂甜面醬燴制而成的。海參、魚肚、鱿魚、玉蘭片、腐竹、熟火腿切片;豬肚、雞肉、幹貝加蔥結、姜片、紹酒蒸透入味、切片;熟白雞肉、熟火腿切絲;魚肉制茸上味,粘上幹貝絲蒸熟;将幹貝球、各種原料和調料下入雞湯燒燴入味,裝碗蒸5分鐘,滗出原湯勾芡,澆在雜燴上即成。

相傳,清朝輔國重臣李鴻章官拜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在直隸任上近三十年。1896年奉慈禧太後旨意出使歐美各國,在外數月,因不習慣西餐,很是思念家鄉飲食。
李鴻章回到直隸總督署後,曾給膳食總管董茂山談及此事,董茂山心領神會,便與師弟長春園掌櫃王喜瑞共同研究,二人根據保定府自古擅做燴菜的傳統,精選上等的海參、魚翅、鹿筋、牛鞭等配以安肅的貢白菜,豆腐、寬粉等,加入保定府三寶之一的槐茂甜面醬精心燴制而成,在總督署東花廳的宴席中奉上此菜,李鴻章品嘗後翹指稱贊。後來直隸官府官廚便逐漸将此定名為“李鴻章燴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