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給宋應星安上辮子,尊重了史實卻侮辱了先賢

作者:史話清談

最近,《典籍裡的中國》宋應星梳辮子的形象被廣泛讨論了起來。有人認為,宋應星一生忠于大明,不應該被剃發;而有人表示,宋應星既然在清朝時期生活了20年左右,那就應該是有辮子的。那麼,宋應星的形象到底該是如何呢?

給宋應星安上辮子,尊重了史實卻侮辱了先賢

《典籍裡的中國》宋應星

宋應星生于1587年,家鄉在南昌府奉新縣(今江西奉新),此時正是明朝萬曆年間,是以宋應星正兒八經出生于明代,《典籍裡的中國》在片中也遵循了這段史實,青年、中年時的宋應星,形象都是漢家衣冠,沒有問題,說明至少節目組是有認真查詢過宋應星的生卒,而不是粗暴地把宋先生劃入“清朝人”的行列之中。

給宋應星安上辮子,尊重了史實卻侮辱了先賢

《典籍裡的中國》宋應星中年形象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城,明朝宣告滅亡,但一年之後清兵入關,滅亡大順,随之而來的就是“剃發易服”的诏令,雖然各地人士紛紛反抗,但是在滿清軍隊的血腥鎮壓下,所有的反抗都成了徒勞。

給宋應星安上辮子,尊重了史實卻侮辱了先賢

李自成像

根據《清世祖實錄》的記載,“自今布告之後,京城内外,直隸各省,限旬日盡行剃完。若規避惜發,巧詞争辯,決不輕貸”。此時剛剛是順治二年,也就是公元1645年。是以,可以看出剃發令是随着清兵的到來同步抵達的,不存在滿清坐穩中原皇帝的位置後,才下令剃頭。

1645年,清軍繼續南侵,而南明朝廷無法抵禦清兵的進犯,在這一年丢失了大片土地,宋應星的家鄉江西也徹底淪陷。

給宋應星安上辮子,尊重了史實卻侮辱了先賢

1645年,江西已經在滿清掌握中

此時的宋應星則選擇寄希望于南明,但由于南明内部腐敗,不思收複失地,隻知勾心鬥角,宋應星心灰意冷下,選擇回歸家鄉,拒不出士,過上了隐居的生活,直到1661年或1666年左右才離世。也就是說,從邏輯上來講,宋應星想要在家鄉生活,是肯定會被剃頭的。

是以,從常理上推斷,宋應星青、中年是漢家衣冠,晚年被迫剃發留辮,也是正常的。

但是,節目組卻忘了一點:尊重曆史人物,尊重人民感情。

舉例來說,顧炎武先生與宋應星的境遇相似,都是出生于明朝,在清朝初年辭世。他對清朝十分痛恨,一直緻力于反清事業,直到晚年才開始隐居生活,一直以明朝遺民自居。他的妻子過世時,顧炎武曾寫過這樣一首詩:“貞姑馬鬣在江村,送汝黃泉六歲孫。地下相逢告父姥,遺民猶有一人存。”

給宋應星安上辮子,尊重了史實卻侮辱了先賢

顧炎武畫像從未有過辮子

但是為了生活,顧炎武也是剃了頭發的,因為康熙七年他曾因萊州黃培詩案入獄,如果他沒有剃發,早就沒了性命,但顧炎武一直活到康熙二十一年。

然而我們無論如何去查閱史料,都不會看到顧炎武留着辮子的畫像,隻能看到他戴着頭巾的形象。

作為一生反清、以明朝遺民自居的宋應星,應該與顧炎武有着同樣的心理,他們為了活下去隻能剃發,但這個形象他們是恥于向他人展示的,是以節目組展示了一個留辮子的宋應星,顯然是隻顧着“史實”,卻忘了尊重先賢們的内心,忘了他們一生緻力于反清,卻在野蠻血腥的鎮壓下不得不屈服的屈辱,這真的尊重了曆史嗎?

繼續閱讀